论及近几年的创新药发展的两大模式,那必定是First-in-Class与Fast-Follow。
前者是创新药源头创新的最高模式,不仅对企业技术要求、研发周期、研发成本都有较高的要求,并且不确定性与失败率均较高,但同时也是新药领域收入最高的存在,总体上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存在。
后者则是对FIC产品的快速跟踪,在避开专利风险的同时,对新药分子进行改造与修饰,试图在有效性、安全性上做出差异,但本质上的作用机制仍与FIC产品相同或相似,对比FIC产品,其成药性方面大大提高,能快速实现价值变现,是当前国内绝大多数创新药企很诚实的一个选择。
当然,Fast-Follow也存在极大弊端,其中最突出一点即策略之下的药物靶标与适应症大量重叠,资料显示,国产新药靶点集中度从2018年的18.3%逐年提升至2023年的27.1%。
图片来源:东吴证券研报
新药研发作为一项技术风险、市场回报与临床需求的复杂博弈,原则上讲,无论是Fast-Follow还是FIC,其本质上并非对立关系,而是药企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一种战略工具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Fast-Follow可快速积累技术与市场经验;而FIC则是实现长期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只顾着抄作业容易陷入同质化泥潭,而一味追求FIC的企业也更容易“夭折”,理论上唯有平衡创新与风险,方能在全球生物医药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事实上,众多Biotech药企在经历近几年Fast-Follow经验积累后,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向“新靶点与新靶点组合”方向转变,这一点通过国产ADC在全球领域的地位就可明显看出。
20款
国产ADC领先全球
据药智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针对ADC药物(排除PDC、RDC等新偶联技术),海外药企在靶点上的优势正在丧失,与此同时部分国产药企在ADC新靶点与新靶点组合方面却逐渐占据了领先地位。
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的ADC靶点超过40个,海外药企优势靶点在20个以上,占比约50%,国内药企优势靶点约20个,占比同样在50%,整体呈现势均力敌的局势,并且较过去几十年,海外药企一家独揽的情况而言,已大有改善。
部分国产ADC优势靶点与领先企业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
其中,根据最高临床阶段排序,CLDN18.2与VTCN1两个靶点的海内外差距最大,国产ADC在该领域的最高临床阶段已处于临床Ⅲ期,不出意外CLDN18.2与VTCN1两个靶点的全球首款新药将诞生在中国。
同时,除了上述海内外均有布局的经典ADC靶点(国产Biotech反超登顶),领域内也有不少以国内Biotech为起始的创新靶点(或首次应用于ADC领域),比如以康诺亚CM518D1为领先的CDH17-ADC药物、以华奥泰生物HB-0052为领先的CD73-ADC药物、以乐普生物MRG006A为领先的GPC3-ADC药物等。
传统靶点代表:
CLDN18.2 ADC的魅力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CLDN)在邻近细胞间可形成紧密通道,调控离子、溶质等物质流通。Claudin18(CLDN18)是胃上皮细胞中紧密连接的主要组成部分,CLDN18具有CLDN18.1和CLDN18.2这2种亚型,其中CLDN18.2在胃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中特异性高表达,且肿瘤细胞因增殖快、易侵袭转移等特性丧失紧密连接结构,导致其表面的CLDN18.2分子表位更易暴露出来。据文献报道,胃癌中Claudin18.2表达率在42%~86%左右,胰腺癌中阳性率高达60%,其高表达特异性使其成为胃癌或其他肿瘤靶向治疗的潜在大靶点。
2024年10月,安斯泰来的Claudin18.2单抗Zolbetuximab作为全球首款Claudin18.2靶向药获FDA批准上市,过程虽一波三折,但好在为该靶点领域开了个好头,而目前Claudin18.2虽非严格意义上的新靶点,但其在双抗、ADC等领域却尚无任何一款新药上市,故在上述领域中,其靶点产品仍多为FIC产品,尤其是ADC。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20款CLDN18.2 ADC在研,最高阶段已至临床Ⅲ期,并且所有该临床阶段产品均为国产新药,包括石药中奇的SYSA-1801、恒瑞的SHR-A1904、康诺亚生物的CMG901、信达生物的BI-343、礼新医药的LM-302。
全球CLDN18.2 ADC在研管线情况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
显而易见,就Claudin18.2 ADC领域而言,国产管线地位强势,已极大地领先于海外药企,而这样的局面则是国内政策支持、地域优势与资本助力等多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因素1:地域优势
一直以来,新药研发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市场需求驱动新药研发的方向和速度,而新药研发的成果又反过来满足并引导市场需求的变化。
而对比海外市场,国内Claudin18.2 ADC领域发展迅速的首要原因也正是其天然的地域优势。
数据来源:《2022全球癌症统计报告》
《2022全球癌症统计报告》内容显示,中国胃癌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分别占全球胃癌发病和死亡的37.0%和39.4%,患者基数庞大且治疗需求迫切。传统化疗与PD-1疗法对晚期患者效果有限,三线治疗中位生存期仅约半年。这种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促使国内药企优先布局胃癌市场,CLDN18.2 ADC在中国区域崛起也属于常理。
因素2:资本助力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资本的长期投入和浇灌,而国产Claudin18.2-ADC快速发展的又一关键因素也正是“资本支持”。一者,外部层面,全球关于CLDN18.2 ADC的BD交易数量也呈现出一片大好的局面,过去两年有不低于5起BD交易围绕其展开,甚至整个CLDN18.2领域近两年囊括超25起交易,涉及总金额近150亿美元,国产CLDN18.2 ADC正是其中主要标的。
2022年5月,Turning Point以超过10亿美元的总价获得礼新医药LM-302的部分开发及商业化权益。
2022年7月,科伦博泰就SKB315与默沙东达成合作及独家许可协议,交易总额超过9亿美元。
2023年,乐普生物/康诺亚以11.88亿美元将CLDN18.2 ADC产品CMG901授权给阿斯利康,使得乐普生物2023年业绩成功扭亏。
2023年10月,恒瑞医药宣布与默克就其自主研发的SHR-A1904达成独家许可协议,潜在交易总额高达14亿欧元。
内部层面,一方面如石药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中,将Claudin18.2-ADC项目放在石药中奇承担着战略品种研发的使命的子公司,至少在研发资金上的支持绝不会差。另一方面,如礼新医药这样的Biotech企业,过去多次融资的目的均是用于加速LM-302的临床进度推进,可以说,绝大部分礼新医药股东对企业的资本认同都来源于这款ADC产品。
因素3:政策支持
当然,国内CLDN18.2 ADC领域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一方面国家药监局为ADC药物开设特殊审评通道,加速审批,另一方面多款Claudin18.2 ADC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进一步缩短了研发周期。
图片来源:药智数据(点击查看大图)
新兴靶点代表:
CDH17
如果说CLDN18.2是ADC领域前几年爆火的靶点,那么今年AACR大会上十数个管线集中释放数据的CDH17 ADC就是CLDN18.2的继承者。
CDH17,也称为肝肠钙粘蛋白,是钙依赖性蛋白质CDH超家族的非经典成员。其主要在肠上皮细胞及部分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中表达,健康成人的肝细胞、食管和胃黏膜中几乎不表达。研究表明,在胃肠道肿瘤,CDH17在超过50%胃癌、90%~95%结直肠癌、53%胆管癌,50%胰腺癌及部分肝癌中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反应密切相关。
数据来源:三优生物
作为新兴治疗靶点,CDH17靶点领域尚无任何一款新药上市,且单抗、双抗、CAR-T、ADC等多赛道并行,其中ADC与CAR-T是目前在研进度最快的两个技术方向。
据药智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有超20款CDH17 ADC药物在研,并且其原研企业几乎都是国产Biotech,目前仅5款进入临床阶段,分别来自康诺亚(CM518D1)、宜联生物(YL217)、翰森(HS-20110)、普众发现(AMT-676)和TORL Biotherapeutics(TORL-3-600)。
全球CDH17 ADC临床阶段管线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
以目前HER2与CLDN18.2赛道等ADC赛道的拥挤情况来看,CDH17 ADC的竞争格局无疑是相对宽松的,而且以目前CDH17 ADC在临床前和一期临床均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未来国产药企极可能借此靶点扬名海外。
其中,美雅珂生物的MRG007与康诺亚生物的CM518D1是目前最有希望率先获批的CDH17 ADC,各自差异化的设计也让其有望成为颠覆消化道肿瘤治疗的存在。
双抗ADC:
1+1>2的奥秘
在传统ADC通过单克隆抗体将细胞毒性药物靶向递送至肿瘤细胞,实现对肿瘤的精准打击的理念得到初步的临床验证之后,肿瘤异质性和耐药性等问题也同样随之而来,一者肿瘤细胞的异质性使得单一靶点的ADC难以覆盖所有肿瘤细胞,导致部分肿瘤细胞逃逸治疗;二者长期使用ADC药物会诱导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机制,降低治疗效果。
因此,为了应对上市技术局限性,双抗ADC随之诞生。首先,机制上双抗ADC的双靶点特性能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能力,提高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摄取效率,一般而言首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的两个靶点,如EGFR+c-MET、TROP-2+PD-L1,可有效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最终导致产品治疗效果大幅提高。
而事实上,在双抗ADC领域,国产新药的领先程度甚至还超越单抗ADC。
部分双抗ADC的管线数据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点击查看大图)
目前,双抗ADC领域在双表位ADC与双靶点ADC两个方向均有布局,以较为成熟的HER2与c-MET靶点为例,前者上正大天晴的TQB2102、轩竹生物的XZP-KM501均可以同时靶向ECD2和ECD4两个HER2表位;后者上康宁杰瑞的JSKN-016,则可同时靶向HER3和TROP 2两个相关靶点,诱导TROP2和/或HER3阳性的肿瘤细胞凋亡,叠加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展望:
新药从来不是一片坦途
当然,国产药企除了在新靶点ADC与新靶点组合ADC方面位于全球顶流之外,其实在其他偶联相关领域内同样具备潜在优势,ADC领域的创新方向也并不局限,比如诸多更新颖、更具想象空间的产品正在逐渐诞生,比如今年AACR大会上爆火的双毒素ADC就是最好的代表。
双毒素ADC作为ADC技术领域的又一创新突破,近年来吸引了众多科研人员和药企的关注。其作用机制是在同一抗体上偶联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细胞毒性药物,通过双毒素的协同作用,实现对肿瘤细胞的多维度、协同化杀伤。这种独特的设计理念旨在克服单毒素ADC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耐药问题,提高药物的疗效和持久性。
2017年,Levengood等人披露了首个双载荷ADC,该ADC在含有正交保护的半胱氨酸残基的短肽连接体上偶联MMAE和MMAF,DAR为16(8+8),使全世界首次对双载荷ADC有了基本概念。
2018年,Kumar等人报道了第二个双载荷ADC,在传统MMAE+MMAF的组合之外,有了MMAE+PBD的全新构成,打开了双载荷ADC的想象空间,同时该研究中还重点提及了其合成的分支Linker,为后续更多双抗ADC的诞生点明了要点。
2021年,德克萨斯大学休斯敦健康科学中心的Kyoji Tsuchikama课题组通过点击化学方法成功构建了均一的双载荷ADC,使得DAR组合更加灵活(2+2,4+2和2+4)。
2023年,继同一连接子上偶联不同的载荷之后,通过模块化设计,将两种不同的细胞毒性药物(Payload)分别偶联到抗体的不同位点,从而实现多机制协同作用,扩宽了双载荷ADC领域的概念。
2025年,AACR大会,多禧生物、亲和力生物、康弘药业与康宁杰瑞四家国产Biotech相继公布了其双载荷ADC的最新临床数据。
2025年,继诺华躬身入局开发双毒素ADC之后,国内宜联生物、信达生物、康宁杰瑞、普米斯、启德医药也相继拥有了在双毒素ADC上的系列布局。
其中,康弘药业开发的TROP2双载荷ADC药物KH815,已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双毒素ADC药物,KH815以TROP2抗体hRS7为骨架,搭载了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和RNA聚合酶Ⅱ抑制剂两种有效载荷。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能够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和修复,导致DNA断裂,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RNA聚合酶Ⅱ抑制剂则主要作用于肿瘤细胞的RNA合成过程,抑制mRNA的转录,进而阻断肿瘤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从源头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存活。这两种毒素作用于肿瘤细胞的不同生物过程,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
很明显,该疗法研究虽诞生于海外,但以目前局面来看,未来其成功或许还将被国内药企实现。
小结
总体而言,国产药企在ADC领域正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传统ADC方面,国产药企在HER2、EGFR等传统靶点上虽未占到优势,但却在系列创新ADC靶点上占据了初步优势,比如CLDN18.2、CDH17与CD73等靶点ADC的头部企业均为国产药企。
双抗ADC方面,国产药企的研发进度迅速,全球研发阶段靠前的双抗ADC几乎都是国产新药,且无论是双表位ADC、双靶点ADC均已领先全球,如EGFR+c-MET、TROP-2+PD-L1。
双毒素ADC方面,继诺华躬身入局之后,国内已有十数家药企披露了相关布局,其中不仅有康宁杰瑞、宜联生物这样的Biotech企业,更有信达生物这样的Bigpharma,甚至康弘药业的KH815已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双毒素ADC。
如今,国产药企从对传统热门靶点的深耕细作,到在新兴靶点上的抢先布局;从双抗ADC的突破性进展,到双毒素ADC的前沿探索,中国药企正以多元化的创新策略在全球生物医药竞争中崭露头角。
其背后,一方面是由于地域优势带来的庞大患者基数和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国产ADC的研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另一方面,资本的持续助力,为创新药物的研发注入了强大动力,(当然要想得到资本的认可,基础的成就仍须具备);最后加上政策的积极扶持,再为药物研发和上市开辟了绿色通道。
三者共同助力之下,国产ADC产业想不快速发展,领先全球都难!
当然,新药研发之路从来都不是一片坦途,尽管国产ADC取得了诸多成绩,但仍面临着技术挑战、市场竞争等诸多考验。未来,国产药企需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平衡好创新与风险,不断探索ADC技术的新边界,以更加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临床研究,推动更多优质ADC药物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惜姌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