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GLP-1类药物成为全球新药创新热点以来,高效减肥、改善血脂与抗炎等作用优势使其成为药企人手必备。但同时,随着GLP-1类药物浪潮的逐渐平息,市场追逐热情逐渐平静,关于GLP-1药物的一系列担忧也随之浮出水面。
之前,GLP-1药物被认为可能存在抑郁、胰腺炎等疾病风险,后续虽经FDA和EMA的初步调查后未发现明确关联,但也使人意识到GLP-1并非“神药”,也可能存在诸多局限性;如今,关于GLP-1药物新的担忧再次出现,其被指“肌肉流失”弊端,即患者每减轻1公斤体重,其中15%-40%来源于肌肉组织,这让人不禁担心或会动摇人体代谢根基,不仅埋下体重反弹可能,更可能使老年患者的肌少症大幅增加。
面对这一现实,产业界亟需寻找一种兼具“减脂”与“增肌”双重功效的创新方案。
2025年6月的ADA大会上,以Bimagrumab为代表的ActRII新药横空出世,悄然间开启了多靶点协同、精准代谢调节的“减重新纪元”,众人评价称,代谢领域的下一场革命主角或许正是ActRII靶点。
ActRII
解决减肥肌肉流失痛点
ActRII(激活素II型受体)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家族的成员,包含ActRIIA和ActRIIB两种亚型,主要存在于脂肪和肌肉细胞中。
图片来源:《ACTivin signaling as an emerging target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https://Biosignaling.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1478-811X-7-15
在脂肪细胞中,激活素信号通过ActRII促进脂质储存,阻断此通路则可促进脂肪代谢。
在肌肉细胞中,ActRII信号通路抑制肌肉生长并导致萎缩,阻断该信号能抑制萎缩并促进肌肉质量增加。
因此,靶向ActRII通路具有同时驱动脂肪流失(减肥)和增加肌肉组成(增肌)的双重潜力,理论上是有望解决GLP-1类药物减肥伴肌肉流失痛点。
而且,该靶点并非全新靶点,在临床应用其成药性在其他适应症方面已得到初步验证,BMS/默沙东的Luspatercept(ActRIIB-Fc融合蛋白)获批用于地中海贫血,默沙东的Sotatercept(ActRIIA-Fc融合蛋白)则靶向肺动脉高压(PAH)。
最后,研究证明激活素与ActRII结合后触发的信号是机体胚胎发育、器官形成、激素合成、细胞分化、免疫调节等重要生理活动的执行者,其异常与多种疾病高度相关,包括代谢性和免疫性等多种疾病类型,如骨骼肌肉萎缩、肥胖、贫血、肺纤维化。其中减肥+增肌核心机制,在目前GLP-1药物持续大卖的情况下,持续大卖,有关机构预测,到2035年,“增肌”类药物的市场份额或将超过300亿美元。
瞄准减重
ActRII专心打“辅助”
自GLP-1药物大火以来,行业中对于“下一代GLP-1产品”的开发工作就从未停止,AMYR、GPR75、ActRII等创新靶点都是被行业寄予厚望的存在。
以ActRII靶点为例,投资者对其最关心的内容很简单,无外乎在研地位与临床验证可能性。
关于在研减肥药地位,就目前而言,GLP-1药物的研发地位在短时间内仍难以被撼动,而ActRII靶向药在减重在研疗法中的地位却略显尴尬,其虽具备“减重+增肌”两大核心功能,理论上有望成为GLP-1的迭代产品,可偏偏其单药减重幅度却着实有限(Bimagrumab单药减重幅度约10.8%),难当减肥大任,最终沦为GLP-1药物的“最佳辅助”。
但好在,现阶段高质量减重重大趋势下,在研减重疗法中目前仅ActRII具备明显的“增肌”效果,竞争力就是其唯一性。纵然未来GLP-1被其他创新疗法替代,只要ActRII增肌优势仍在,那么减重市场就仍有其立足之地。
关于临床验证可能性,目前,该类药物中临床研究推进最快的管线是礼来的Bimagrumab,其临床数据也就关乎了整个领域的未来走向。
2023年,礼来以20亿美元收购Versanis Bio,并因此获得Bimagrumab,初次涉足“增肌减脂”赛道。
2025年6月,礼来在ADA会议上公布了Bimagrumab治疗减重的2b期临床数据,证明了Bimagrumab在单药与联合治疗肥胖适应症上的积极作用,引全球医药产业关注,并成为截至目前肥胖治疗领域的年度重大突破。
数据显示:治疗72周,Bimagrumab治疗组减重10.8%,但100%来自于脂肪,肌肉增加2.5%;司美格鲁肽治疗组减重15.7%,但只有71.5%来自于脂肪,肌肉损失7.4%;Bimagrumab+司美格鲁肽的联合治疗组减重22.1%,92.9%来自于脂肪,肌肉只损失2.9%。
目前来看,GLP-1+ActRII的联合疗法不仅显著提升减重效率,更通过精准靶向脂肪、保护肌肉,既解决了当前GLP-1药物的核心缺陷,也让ActRII的减重效果有限的弊端得到弥补,更标志着肥胖治疗从“单纯减重”迈向“身体成分优化”的新阶段,为礼来在千亿美元减重市场争夺中提供了关键差异化优势。
紧密布局
药企追逐新的管线
纵观历史,任何一款创新疗法的诞生,其本质上其实都是药企追逐热点的结果,ActRII类药物同样如此。
自以Bimagrumab为代表的ActRII靶向药,自从其与GLP-1药物的协同作用被发现之后,全球制药企业在该领域上的布局就早已开始,截止目前,关于全球领域ActRII靶向药竞争格局相对良好:
研发进展上:已有两款产品上市(Luspatercept与Sotatercept,均非减重适应症),五款产品处于临床阶段,多款产品处于临床前阶段。
适应症上:靶点领域主要以血液病、肺动脉高压、癌症为主,减重适应症目前仅礼来的Bimagrumab和来凯医药的LAE102两款ActRII抗体有所布局。
药物形态上:几乎所有ActRII靶向制剂类型均为融合蛋白和抗体,但部分临床前管线正在积极探索小分子药物形态。
药物形式上:依据ActRIIA与ActRIIB两个不同的配体,主要分为四种不同的靶点形式,即ActRIIA靶向药、ActRIIB靶向药、ActRIIA/ActRIIB双靶点药物、GLP-1/ActRII双靶点药物(目前尚无管线披露)。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点击查看大图)
很明显,就目前ActRII靶向药领域而言,绝大多数疗法尚未涉及减重增肌方向,目前真正能与GLP-1形成协同效应的产品仅有礼来的Bimagrumab与来凯医药的LAE-102。
海外开拓者:礼来(Bimagrumab)
其实原则上讲,Bimagrumab最初是由诺华和MorphoSys开发,通过ActRIIA/B来阻断肌肉与脂肪中ActRIIA/B信号通路传导,试图治疗肌肉萎缩和肥胖症。
但可惜,2016年其针对包涵体肌炎的三项临床试验中,Bimagrumab虽能有效增加患者肌肉量,但却未能明显改善患者的6MWD、肌肉力量和握力,为其后续研发浇上了一盆冷水。
2023年,在感受到GLP-1强大的市场需求与支付能力之后,礼来斥资19.25亿美元收购Versanis Bio,以此获得了Bimagrumab这款不同于GLP-1的创新疗法,后来在逐渐验证单药有效性与联合疗法有效性之后,逐渐明确其发展方向,即与GLP-1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目前该药已处于临床Ⅲ期,最新临床数据也于2025年ADA大会上公布,不出意外的话,其将是全球首款用于减重的ActRII靶向药。
国产之光:来凯医药(LAE-102)
在风口追逐领域,国内Biotech企业永远是嗅觉最敏感的存在,继Bimagrumab之后,全球领域紧随其后的正是国产Biotech企业来凯医药开发的LAE102。
其作为一款针对ActRIIA的单克隆抗体,具有对肿瘤生长、免疫激活、造血发育等有调控作用。其最初如大多数领域疗法一样,其最初也是定位于癌症治疗,其针对肿瘤临床试验分别于2023年5月和2024年2月获得FDA和CDE批准;2025年3月,来凯医药才初次宣布已完成LAE102减肥适应症的中美双报。
2025年ADA大会上,LAE102首次读出人体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其不仅具有更优的安全性(因SAE与TEAE而中止治疗的案例均为0),大多数TEAE为轻度的实验室检查异常;同时,有效性方面,其靶点抑制性也更强劲且持续(单次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LAE102后24小时内,激活素A显著增加);更关键的是,来凯医药还考虑到了目前ActRII抑制剂在顺应性方面的局限性,给药后疗效长达28天(超长效月制剂潜力)。
此外,来凯医药围绕ActRII受体还自主开发两款候选药物,即ActRIIB选择性抗体LAE103和ActRIIA/IIB双靶点抑制剂LAE123,后续有望持续巩固其ActRII减重适应症优势。
总体而言,在更优安全性和给药方式的加持下,来凯医药的LAE102有望跻身GLP-1联合疗法优选,成为解决减重治疗中肌肉流失问题的突破性方案,无愧国产之光。
展望与未来
对于ActRII靶向药而言,其作为创新疗法,目前并非足够完美,在其众多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背后,其同样有着不少局限性,亟需在未来得到解决。
方向1:验证肌力保留作用
首先明确一点,即增肌≠增加肌肉力量,早在Bimagrumab的前期实验中,就被证明其虽能增加肌肉量,却无法明显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和握力,这就意味着其单药或与GLP-1联用所保留下来的肌肉或许只是“死肌肉”,这与当初担忧GLP-1用药后影响老年患者的肌肉力量背道而驰,或许继增肌效果得到进一步验证之后,ActRII靶向药还需要继续验证其在肌肉力量保留方面的作用。
方向2:小分子提升顺应性
就现阶段而言,就算是GLP-1类药物,其制剂类型也是在向着小分子、口服方向演变,其原因就在于现在GLP-1类药物的顺应不佳,不利于肥胖的长期用药。但如今ActRII靶向药的制剂类型清一色的融合蛋白与单抗,既不利于单药使用,也不利于未来与口服GLP-1联用,因此小分子与口服或将成为领域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2024年6月,Supercede Therapeutics与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达成一项全球权益合作。据协议,Supercede Therapeutics将获得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研发的处于临床前的小分子抗肿瘤恶病质肌萎缩、肌少症和增肌创新药物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益。据悉,该药物是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ActRII抑制剂,用于治疗肥胖症。
小结
综上所述,ActRII靶向制剂作为代谢领域的新兴势力,正逐步展现其在解决减肥过程中肌肉流失问题的巨大潜力。通过精准调节脂肪与肌肉代谢,ActRII药物不仅有望弥补GLP-1类药物的短板,更预示着肥胖治疗从单纯减重向身体成分优化的重要转变。
随着礼来Bimagrumab优秀数据披露,ActRII靶点已成为药企竞相追逐的新热点,全球药企在该领域的紧密布局,目前已有四种不同的靶点形式存在,即ActRIIA靶向药、ActRIIB靶向药、ActRIIA/ActRIIB双靶点药物、GLP-1/ActRII双靶点药物。一方面是礼来Bimagrumab作为开拓者不断前行,另一方面则是来凯医药的LAE-102逐渐成为国产之光。
然而,尽管前景广阔,ActRII靶向药仍需继续验证肌肉力量保留、服药顺应性等方面持续探索,以进一步完善其治疗效果和应用范围。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数据的积累,ActRII药物有望开启肥胖治疗的新纪元,为全球肥胖患者带来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责任编辑:惜姌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