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新高!ASCO会议里的ADC

导读:中国ADC正在成为“规则制定者”

2019年,Enhertu以强势之姿引爆ASCO舞台,最终也使ADC领域连续六年占据肿瘤学"黄金赛道"。期间,ASCO舞台见证了ADC技术的三次迭代,即从HER2靶点的单药惊艳,到TROP2、CLDN18.2等新靶点百花齐放,再到如今ADC+I/O的双剑合璧。


同时,近日ASCO公布了今年大会的摘要题目和大会日程。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ASCO大会上,共有184项偶联相关报告入选,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再次来到聚光灯下。


要知道,高效创新疗法的涌现是肿瘤诊疗不断发展进步的原动力,而每年的ASCO大会也是ADC领域全新趋势信号的精准释放。


占比40%

中国ADC正在成为“规则制定者”


回想2015年,彼时倾全国创新药之力,也仅有1项新药研究入选ASCO大会口头报道。时至今日,中国新药研发实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俨然成为ASCO大会的绝对创新主力。


可以说,ASCO既见证了中国Biotech的崛起,更让全世界认识到了中国在部分领域的突飞猛进,比如ADC。


据药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产ADC新药约全球管线的40%,已然成为全球ADC研发的核心参与者。同时另一方面,近来持续多笔ADC授权交易,让中国ADC交易转让数量登顶全球,凸显了海外合作方对国内ADC产品的认可。


而对于此次ASCO大会而言,184项入选ADC(代指偶联药物)相关报告中,来自中国的报道数达89项,占大会ADC整体报告数的48.4%。


2636f46887244f23e82cdfd8452e1b0d.png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这说明,中国在ADC领域已实现从"边缘参与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质变。在全球ADC领域构建起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中国ADC研发不仅数量领先,更在质量、创新性和商业化能力上展现出全方位竞争力。


干货满满

近半报告围绕“临床结果”展开


ASCO大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作为全球肿瘤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 一者,为创新药企提供展示临床试验成果的核心舞台,如亚盛医药、迪哲医药、恒瑞医药等中国药企,都是通过ASCO发布核心新药管线的前沿研究。

  • 二者,推动国际科研合作与技术迭代,一方面促进东西方肿瘤组织深度联动,高层对话促成中美在临床试验设计、数据共享等领域的标准化协作;另一方面加速前沿技术跨境转化,各种临床结果的展示,触发了药企间的合作共创。

  • 三者,确立行业研发风向标,重磅会议主题、重磅会议结果展示以及LBA(最新突破性研究)评选都在直接影响肿瘤治疗领域的资源投入方向。


从2025年ASCO大会ADC领域的报告分类来看,其中临床结果展示共计97项,占比52.7%;临床前与临床试验设计共20项,占比10.9%,其余综合性研究、非干预性研究与二次研究等则共计67项,占比36.4%。


很明显,临床结果公示与临床前方案设计是ASCO大会ADC领域的主力板块,也强调了其对在研药物迭代升级的支持力度。


突破性显著

两项报告荣获LBA称谓


在ASCO大会的摘要等级划分上,自由投稿作为ASCO年会的显著特点,每年来自全球各地的投稿数量极大,这就意味着大会需要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意义的报告内容,因此划分合适等级就尤为重要。整体来看,ASCO大会的学术报告可以从两个维度评判其重要性,一是展示方式,二则是标题序号。


展示方式上,口头报告(ORAL)的权重最高,快速口头报告次之,之后则是壁报与摘要收录,而在ADC板块中,一共有14项报告属于口头报道、17项报告数据与快速口头报道、壁报与摘要收录则分别有95项与55项。


标题序号,ASCO大会委员会一般情况会将存在重大突破的摘要冠以LBA序号,并在其中选择4—5篇用于主会场展示,而在ADC领域的184项报告中,仅有两篇被冠以LBA序号,分别围绕阿斯利康的DS-8201与美雅珂生物的MRG003进行。


编号LBA4002:DS-8201 VS RAM+PTX


该项临床试验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Ⅲ期临床试验,旨在比较T-DXd(DS-8201)和RAM+PTX在HER2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二线治疗中的疗效,结果显示:


  • 有效性方面,T-DXd组的中位PFS为9.5个月,显著优于RAM(Ramucirumab)+PTX(紫杉醇)组的6.9个月(HR=0.65,P=0.0004);中位OS为22.1个月,显著长于RAM+PTX组的14.9个月(HR=0.63,P=0.0003)。此外,T-DXd组的ORR也显著高于RAM+PTX组。

  • 安全性方面,T-DXd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整体良好,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最常见的3级或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5%)、白细胞减少症(12%)和贫血(10%)。


综上,T-DXd在二线治疗中相比RAM+PTX可显著提高患者的PFS和OS,且安全性可控。基于DG04研究成果,T-DXd成为全球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在HER2阳性晚期胃癌二线治疗领域取得成功的HER2 ADC。


LBA6005:MRG003 VS 化疗


该项临床试验为一项随机对照多中心开放标签研究,旨在比较MRG003对比化疗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的疗效。


该药为乐普生物子公司美雅珂生物自研的一款EGFR ADC,目前国内已处于上市审核阶段,2024年7月其用于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鼻咽癌的适应症就已获得FDA授予突破疗法认证,此次ASCO会议也是MRG003首次公布关键注册性IIb期临床数据。


根据MRG003在2023年ESMO会议上公布的2a期临床数据显示(单药治疗),57例经PD-(L)1及含铂化疗治疗、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ORR为47.4%,DCR为79.0%(2.3mg/kg剂量组29例可评估疗效,ORR为55.2%,DCR为86.2%)。


6294dcf90d27cf607a1d7be34c2e0549.png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药智咨询整理


就鼻咽癌靶向治疗领域而言,现阶段仅有PD-1/PD-L1单抗(如替雷利珠单抗)与GEFR单抗(如尼妥珠单抗)成功获批上市,新药在研靶点也主要围绕PD-1、GEFR、CD276、CD70等靶点进行,MRG003正是其中较突出的EGFR ADC,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对比上市药品更显著的疗效特点,单药ORR数据显著(上图),有望颠覆晚期鼻咽癌的治疗格局并成为基石药物。


同时,除上述单药治疗之外,乐普生物还开展了一系列与PD-1、化疗联合治疗鼻咽癌的临床试验,并积极探索头颈癌等更多难治性实体瘤。期待本月底MRG003在ASCO会议上的数据公开。


多元化发展

小品种肿瘤开始入局


过去十年间,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直是抗癌新药研发的“绝对主角”,在近十年上市抗肿瘤新药中,28.57%的适应症均为非小细胞肺癌,这相当于每三个肿瘤新药中就有一个是非小细胞肺癌。


而非小细胞肺癌之所以能长期占据抗癌新药研发的“C位”,其主要归于其较高的发病率(市场空间更大)、愈发明确的致病机制与驱动基因(成药性更高)以及强大的支付意愿(综合治疗为主,药物治疗刚需)。


然而,随着非小细胞肺癌等大肿瘤适应症的市场竞争逐渐激烈,越来越多Biotech不得不摒弃原有格局,继而选择以小品种肿瘤适应症作为新药突破口,肿瘤新药的研发格局也因此发生了变化,这一点在被誉为“抗肿瘤新星”的ADC领域体现更为明显。


64ee32623b0560cfd8ee23a9b70c3840.png

数据来源:ASCO大会官网


数据显示,在2025年ASCO大会上184项ADC报告中,非小细胞肺癌不再是报告数量最集中的领域,登顶的反而是发病率次之的乳腺癌。同时更关键的是,除非小细胞肺癌与乳腺癌两大肿瘤适应症之外,如尿路上皮癌、膀胱癌、卵巢癌等发病率更低(甚至倒数)的小品种肿瘤,其报告数量大幅上涨,甚至已接近大会非小细胞肺癌的ADC报告数。


对于尿路上皮癌而言,不同于多数肿瘤先后经历小分子靶向药、单抗、免疫治疗与ADC的阶段性发展,尿路上皮癌的获批新药中小分子靶向药与单抗较少,原则上来讲其领域的新药发展应该是从免疫治疗(PD-1单抗)才真正开始。而后续,随着Nectin-4、HER2、TROP-2等新靶点在尿路上皮癌中高表达作用的被发现,ADC则逐渐超越免疫治疗,成为尿路上皮癌新药研发的新希望。


因此,2025年ASCO在尿路上皮癌领域中涌现的大量前沿进展中,ADC正是其中的绝对主力,领域内共有13项报告于本次大会上公布,如果叠加膀胱癌的报告数量,已然超越非小细胞肺癌,成为仅次于乳腺癌的存在。


可以说,尿路上皮癌或将是未来ADC新药研发的主要突破点,大量创新药管线将在未来3~5年里集中爆发。


对于卵巢癌领域而言,虽然近年来,贝伐珠单抗、PARP抑制剂等靶向疗法的获批,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卵巢癌疾病复发,但耐药性问题却是其最大的局限性,几乎所有经治疗患者后期都将转变为耐药卵巢癌(PROC),而被寄予厚望的免疫疗法,却又面临应答率长期徘徊在10%以下,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创新疗法来应对上述多种局限性。


ADC技术就是其中最有希望的存在,据FDA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卵巢癌ADC临床试验启动数量同比增长超过200%,是ADC领域中除尿路上皮癌之外,最有希望取得突破性竞争的领域。


与之相对的,2025年ASCO大会上,卵巢癌相关报告也是ADC领域中排名居前的存在,共有10份报告将于大会发布,其中不仅有戈沙妥珠单抗、纬迪西妥单抗等上市ADC,更有PR115002、BAT8006、TUB-040等诸多潜力在研ADC管线。


d49d5b8a6285ab9713fbc66668de483c.png

数据来源:ASCO大会官网(点击查看大图)


阶段跨越

ADC开启新靶点时代


对于ADC的发展,无论是肿瘤适应症的扩展,还是ADC耐药性的克服,手段无外乎三者,即新靶点、新载荷与新组合。


而其中,靶点选择通常情况是决定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理想的靶点通常在肿瘤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低,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此外,靶点的选择还应考虑其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是否具有内吞性,这决定了ADC药物能否被肿瘤细胞有效内化并释放细胞毒性载荷。


e3510c109a24f29156c82145354fe174.png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药智咨询整理


回溯已获批上市的18款ADC药物,共涉及13个靶点,期间对于ADC靶点更迭可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377cc9801482c64656d29618e82c76e8.png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药智咨询整理


血液肿瘤阶段:在基础研究水平限制之下,彼时ADC管线适应症几乎都集中于血液肿瘤领域,而如CD家族(CD33、CD30、CD22、CD79B、CD19)与BCMA等靶点在恶性血细胞中广泛且均匀地高水平表达,因此被广泛探索为ADC开发的候选靶点。


实体瘤阶段:随着ADC领域迎来靶抗原选择标准优化以及更强组织穿透性的抗体设计,ADC的实体瘤穿透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因此,ADC的靶点选择正式进入了实体瘤阶段,期间迎来HER2、TROP2、TF、Nectin-4、FRα、EGFR与MET等新时代靶点。


新靶点探索阶段:随着ADC赛道日渐拥挤,靶点布局同质化问题开始凸显,超60%的企业管线集中于HER2、Trop-2等热门领域,差异化逐渐成为破局关键,在此背景下,5T4、B7-H4、CD276、FOLR1等ADC新靶点的展示,也为沉寂的行业带来了一些变化。


c02431a8a0ee2ffc6f197b04bc186f0b.png

图注:深蓝色为新靶点,浅蓝色为热门靶点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据统计,本次ASCO大会上184项ADC报告中,HER2仍是最集中的靶点方向,共有60篇报告与之相关;其次是TROP2与Nectin-4,各有19项与6项报告。而对于新时代靶点方面,CD276、B7-H4、5T4、CLDN18.2、FOLR1、CDH17等靶点在大会上的报告数量同样不少。


9c129ab95b65ba1675e5cf059c27b2f5.png

数据来源:ASCO大会(点击查看大图)


尽管上述ADC领域的靶点创新管线绝大多数均处于临床早期阶段,尚无任何一款新药获批上市,但其早期研发工作的价值正在逐渐被MNC企业所认同。总体来看,全球Biotech在ADC领域的信心似乎明显高于其他领域,未来可期。


小结


很明显,如今的肿瘤治疗领域正经历着由ADC技术驱动的范式转变。


在2025年ASCO大会上,ADC领域新药无论是企业比例、适应症方向、还是新靶点趋势都在逐渐发生变化,以中国Biotech企业为首的ADC创新力量正在从各个方面改变整个领域格局。


整体来看,技术革命正在重构肿瘤治疗版图:一方面,尿路上皮癌、卵巢癌等小瘤种凭借靶点突破迎来治疗曙光;另一方面,CD276、B7-H4等新兴靶点推动ADC进入“去同质化”发展阶段,彰显着行业已从靶点竞赛转向临床价值深挖,而中国药企通过44%的全球管线布局,ADC行业正在从源头创新领域得到重塑。


这场始于靶点突破的技术革命,终将升华为治疗范式的全面革新。


药智新闻底图.png


责任编辑:惜姌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