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免新药研发火热,FcRn拮抗剂研发几何?

导读:研发进展全览。

近十年,诸多自免领域靶向药物不断涌出,前有阿达木单抗多年蝉联“药王”,现有度普利尤单抗强势增长,自免药物市场一直风风火火,药企纷纷加注,IL12/23、IL17、IL-AR、CD20、JAK、TACI、BAFF等新兴靶点开发层出不穷,形成了一个潜在市场空间不亚于肿瘤领域的超级赛道。


9月27日,Immunovant公布了旗下FcRn抗体IMVT-1402的最新临床Ⅰ期结果,基于Ⅰ期临床数据,IMVT-1402被称之为潜在同类最优的FcRn拮抗剂,一时间,自免领域后起之秀靶向FcRn药物研发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自免新药市场火热


自身免疫疾病又被患者称之为“不死的癌症”,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重症肌无力、银屑病、克罗恩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免疾病发病机制复杂,需长期用药,耐药性、依从性等问题比较普遍,常常需要更新换代,这也推动着自身免疫疾病药物行业的持续发展。


根据《柳叶刀》杂志数据,2019年-2020年,全球约有7.6%~9.4%的人群患有各种类型的自免疫性疾病,且每年患病数量逐年递增。庞大的患病人群催生免疫疾病治疗需求快速增长,用药方案逐步从化学制剂向生物制剂/新一代靶向药升级,潜市场空间巨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自身免疫性疾病生物制剂市场规模为891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1421亿美元。


目前,全球自免药物市场销售火热,据公开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药品销售额TOP100就有21个自免药物,且销售总金额高达936亿美元,2022年阵容继续扩大,前100位共有22个自免库领域药物,总销售额继续增加到974亿美元。


此外,诸多跨国制药巨头旗下的销售冠军也都来自于自免领域,比如成就艾伯维的Humira(阿达木单抗)、赛诺菲的Dupixent(度普利尤单抗)、罗氏Ocrevus(奥瑞珠单抗)、强生的Stelara(乌司奴单抗)等。


当前,超千亿的市场吸引药企们纷纷布局,自免新药开发正在加速,不过不再局限于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银屑病等热门疾病,以及IL-4、IL-13、IL-17、IL-23、JAK等热门靶点,新一代靶点如IL-4R、TSLP、FcRn等为自免疾病带来疗效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一阶段的市场机会,正逐渐兴起。


FcRn拮抗剂:自身免疫病的新兴疗法


在五种类型的免疫球蛋白(IgA、IgD、IgE、IgG和IgM)中,IgG在人体血清中的含量是最多的(约占Ig的75%)。IgG是机体病原体和抗毒素的重要成分,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IgG是已知的能从母体转移至胎儿,从而使胎儿获得短期被动免疫能力的抗体。而这种IgG的特异性转运是由neonatalFcreceptor(FcRn)所介导。FcRn能保护IgG和白蛋白在细胞内“不被降解”,并将其释放回血液循环中,可以起到增长IgG体内半衰期的作用,参与到IgG的体内转运、维持和分布代谢过程中。这一过程也可被抗体设计过程所利用以增强药物抗体半衰期。


IgG在人体内半衰期长达2~4周,影响半衰期主要归因于FcRn介导的再循环机制,而这种机制是通过IgG的Fc片段和血清白蛋白与FcRn的pH依赖性结合而实现。



image.png

FcRn介导的IgG和血清蛋白再循环示意图

图片来源:ACROBiosystems官方


FcRn在全身中都有广泛表达,扮演着IgG循环并达到长效的角色,阻断FcRn则可以直接抑制浆B细胞的效应蛋白-IgG抗体,许多自身免疫病的致病机制正是其自身抗体,FcRn可治疗已知由致病IgG抗体驱动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全身性重症肌无力(gMG)寻常性天疮(PV)、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慢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等。


靶向FcRn的药物,并不像其他常规靶点一样将FcRn作为治疗干预的直接靶点,而是利用其细胞药物传递的优势,被称为可将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一网打尽的“革命性疗法”,具备极高的潜力。


两款上市新药揭开FcRn靶点面纱


20世纪60年代F.W.罗杰斯·布拉姆贝尔率先预测FcRn作为运输和保护受体,进入70年代,Jones等首次在新生大鼠肠道发现通过转运母体IgG给新生儿的受体,新生儿Fc受体(NeonatalFcreceptor,FcRn)也由此命名而来。


经历了三十年,直到2021年12月,Argenx宣布FDA批准艾加莫德(Efgartigimod)上市,用于治疗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的成人全身性重症肌无力(gMG),人类终于迎来了是全球首款FcRn靶向药物,靶点FcRn不再神秘。在关键性的三期临床试验ADAPT中,艾加莫德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78.5%的患者在前两个周期实现了日常活动能力显著改善。


相对于传统的重症肌无力(MG)治疗药物,靶向创新药相对较少,作为全球首款以FcRn为靶点的MG新药,艾加莫德作以独特的作用机制逐渐成为所有重症肌无力靶向药物中,兼顾疗效与安全性的最佳选择。


艾加莫德自2021年上市,销售表现非常可观,2022年艾加莫德的销售额就达4亿美元,2023Q2单季收入2.69亿美元。


时隔十八个月,今年6月底,FDA批准第二款FcRn拮抗剂洛利昔珠单抗(Rozanolixizumab)上市,用于治疗两种最常见的成人全身型MG亚型,即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或抗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阳性。洛利昔珠单抗是目前FDA批准的唯一一种治疗这两种最常见的全身型MG亚型的药物。


洛利昔珠单抗在试验中证实了其在治疗全身性重症肌无力(gMG)方面的显著效果。2019年,美国FDA曾授予洛利昔珠单抗孤儿药称号,用于治疗全身性重症肌无力;欧盟委员会也于2020年4月授予孤儿药资格,洛利昔珠单抗的加入,重症肌无力FcRn靶向药物市场更加热闹。


目前两款已经上市的FcRn拮抗剂的首发适应症都是重症肌无力,不过FcRn阻断是一种新的、有效的策略,可降低致病性IgG自身抗体的循环水平,并减少IgG介导的疾病,有望用于治疗几十种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除重症肌无力,艾加莫德目前正在开展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寻常型天疱疮/落叶型天疱疮、慢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等适应症的试验;刚获批上市的洛利昔珠单抗也在开展MOG和NMOSD脊髓炎的试验。


基于靶向FcRn的药物在自免药物领域的潜力,以及艾加莫德上市之后的优异表现,诸多药企看好FcRn拮抗剂赛道并纷纷入场布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在研的FcRn近十种,海外市场涉及的企业有强生、亚力兄、优时比、Argenx、Immunovant、SyntonixPharmaceuticals、AnaptysBio等。


其中Immunovant是在该领域最多的企业,专攻重磅靶点FcRn,其管线中有Batoclimab(巴托利单抗,以前称为IMVT-1401)和IMVT-1402这两种FcRn抗体在研,其中巴托利单抗在全球最高研发进度是在中国,已提交上市申请;IMVT-1402有望成为同类最佳,目前已完成临床Ⅰ期,和铂医药拥有巴托利单抗的大中华区权益。


此外,强生也加码自免领域,2020年强生斥资65亿美元收购MomentaPharmaceuticals,从而获得Momenta旗下的FCRn抗体Nipocalimab(尼卡利单抗)的全部全球权利,目前尼卡利单抗全球最快进展到临床Ⅲ期。


再鼎医药领先国产

和铂携手石药即将入场


截至目前,国内仅上市艾加莫德这一款FcRn靶点药物,艾加莫德是再鼎医药于2021年1月以1.75亿美元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从Argenx手里引进,于今年6月底获NMPA批准上市,并于9月初在国内正式开售,成为再鼎医药在自身免疫领域里的第一款成功商业化的产品。在MG适应症上,Argen/再鼎医药还开发了艾加莫德(EfgartigimodPH20)皮下注射剂,今年6月艾加莫德皮下注射剂已在美国上市。


在研方面,目前国内进展最快的是石药集团与和铂医药的巴托利单抗以及艾加莫德的皮下注射剂型,其中巴托利单抗于6月底已提交上市申请,艾加莫德的皮下注射剂型在今年7月上市申请已获NMPA受理,此外刚在美上市的洛利昔珠单抗和强生的尼卡利单抗中国也进入了临床Ⅲ期,适应症均是重症肌无力。



国内FcRn在研情况

image.png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根据和铂与石药在今年3月公布的巴托利单抗治疗全身重症肌无力(gMG)的Ⅲ期试验数据,结果显示已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及关键次要研究终点,同时治疗总体上安全且耐受性良好,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这是首个在中国gMG人群中被证实有效且安全的抗FcRn疗法。


也就是说,巴托利单抗如若顺利获批,将成为艾加莫德在中国市场的头号挑战者,同时,根据公开信息,和铂与石药还在拓展巴托利单抗更多适应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正在开展Ⅱ/Ⅲ期临床研究,此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天疱疮(PV)等均已进入临床阶段,失去先发优势的巴托利单抗,力求在MG适应症之外寻求更多差异化优势。


总之,国内拥有庞大的自身免疫疾病人群,免疫疾病治疗需求快速增长,市场提升空间巨大,当下,火热的自免药物领域暗流涌动,以艾加莫德为代表的拥有独特的作用机制的FcRn拮抗剂正崛起。


参考资料

1.各公司财报数据,官网信息

2.《百亿“不死癌症”新市场:靶向治疗药物正兴起》贝壳社,2023.9.14

3.《多面手FcRn》bioSeedin柏思荟,2023.09.09

4.《新生儿Fc受体(FcRn)拮抗剂的临床应用潜力》Hanson临床科研,2023.08.10


药智新闻文末标识.png

责任编辑:三七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3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