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73家Biotech业绩变化的底层逻辑

导读:六成Biotech营收上涨

诚然,2024年对于医药企业而言,多是一言难尽,是失望与希望并存,也是想方设法活下去的一年。但天下大势,往往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隐约间医药领域已迎来新的希望。


随着2024年众多Biotech企业的年报公布,一方面部分头部Biotech企业运营渐入佳境,营收实现显著增长,另一方面众多Biotech企业抗住生存压力,亏损大幅收窄的同时,更有部分企业成功扭亏为盈,迈入良性发展轨道。


乍一看,“中国创新药”似乎正在重构全球新药市场版图,国产Biotech捷报频传,成绩斐然,其背后到底是昙花一现,抑或是否极泰来?


六成Biotech营收上涨


截止目前,国内73家Biotech代表企业的2024年报已公布完毕,不可否认,尽管经济下行趋势并未明显改变,行业也仍未完全走出阵痛期。


但真正优秀的企业,必定不会沉沦太久,压抑之下,迎来的往往是更强烈的爆发。


据统计,73家Biotech企业中,营收呈上涨趋势的Biotech企业共计45家,占比62%,另还有8家Biotech企业首次实现营收;而与之相反,仅有15家Biotech企业营收下降、5家Biotech无产品收入。


相较创新药至暗时刻的前两年,医药行业能在这经济下行时期取得如此成绩,着实令人意外。


4d1149c150c74fec9dce0e092b6c10a0.png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企业年报


而细节方面,在营收上涨与首次实现营收的Biotech企业中,其业绩拐点的底层逻辑虽各有不同,但总体上仍大致可分为‌首款商业化产品放量、多元化适应症扩展与合作授权紧密三种类型。


业绩变化关键点1:首款商业化产品上市


首先,在73家Biotech企业中,部分尚处于初创Biotech阶段的企业虽整体营收体量不大(多数全年营收不超1亿元),但其营收增速却尤为明显,共计21家Biotech企业营收涨幅超100%,28家Biotech企业营收增幅超50%,宜明昂科、智翔金泰、和誉医药分别位列营收增速榜前三。


对于这部分企业,究其业绩增长背后的底层逻辑,多是由于2024年间首款或次首款商业化产品上市所致,凸显Biotech行业如今为数不多的新生力量。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意义的企业有以下几者:

  • 智翔金泰:系2024年赛立奇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并产生销售收入,而上年同期仅有对外提供技术服务等产生的少量营业收入。

  • 亚虹医药:2023年底培唑帕尼片和马来酸奈拉替尼片开始商业化,导致2024年营收显著增长。

  • 云顶新耀:两款核心产品布地奈德与依拉环素的商业化放量,前者2023年底国内获批以后,销售增长明显(+1581%)。

  • 科济药业:‌CAR-T疗法赛恺泽(2024年上市)覆盖实体瘤治疗领域并加速市场渗透,2024年期间销售贡献显著‌,实现收益3.94亿元。加之,与华东医药等企业的合作,于期间获得里程碑付款7500万元。

  • 迪哲医药:第二款核心产品国家1类创新药戈利昔替尼上市通过优先审评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2024年6月),成为2024年业绩主要增长来源。


业绩变化关键点2:合作授权


照理说,前几年的Biotech的行业通过合作授权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的案例已经足够普遍,但在2024年期间,国内合作授权对Biotech企业的业绩助力作用却有所下降(数量)。


分析其背后,原因大致有二:一者,由于Biotech实力积蓄,部分核心品种逐渐由临床进入商业化阶段,授权收入不再是企业唯一的回血途径;二者,合作授权一般情况下会与市场风口强势绑定,比如GLP-1盛行,那么关于该领域的BD合作也必定更受关注,数量也更多,而2024年似乎并没有什么新出现的风口趋势。


因此,虽然部分优质项目的合作授权仍在继续,甚至金额更甚以前,但总体上授权交易已不再是国内Biotech企业主要创收。当然,2024年间仍有部分Biotech企业的业绩增长是依靠BD交易完成,同样值得重点关注:

  • 宜明昂科:2024年8月1日与Instil Bio达成合作,将双特异性抗体IMM2510以及下一代CTLA-4抗体IMM27M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授予后者,并于期间收取了相关首付款及近期付款。

  • 和誉医药:业绩增长主要源于4.97亿元的默克授权收入与0.067亿的艾力斯里程碑付款。

  • 亚盛医药:武田支付的1亿美元选择权款及7500万美元股权投资直接贡献了超7.2亿元收入,以及核心上市产品耐立克的强劲销售,全年实现收入人民币2.41亿元。

  • 兆科眼科:2020年10月签署的阿达帕林/盐酸克林霉素复方凝胶协议,在2024年获得里程碑付款3350万元,直接推动业绩增长。


业绩变化关键点3:多元化产品矩阵


在业绩增长层面,除了小规模初创企业取得较高营收同比增速外,部分营收规模较大、上市产品较多的老牌Biotech企业在营收增长值方面的成就同样值得关注,这部分企通常不再单纯依赖新品上市来实现业绩增长,更多的还是通过适应症扩展、产品全球化等策略,来建立多元化产品矩阵,巩固行业统治地位。


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就有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

  • 百济神州: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百悦泽(2019年)与百泽安(2019年)的销售增长,其中百悦泽由于CLL适应症拓展,全球销售额增速明显,尤其是美国销售额达138.90亿元,同比增长107.5%。

  • 信达生物: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核心产品放量(信迪利单抗为主)、新产品贡献(商业化产品增至15款)与授权收入三个板块。

  • 君实生物:得益于获批适应症增至11项、新增多项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以及全球获批进展,‌特瑞普利单抗覆盖患者群体显著扩大,2024年销量大幅提升,销售额同比增长超60%。同时,多元化矩阵之下,阿达木单抗、氘瑞米德韦与昂戈瑞西单抗等新药的销售额也呈现协同增长趋势。

  • 艾力斯:核心产品甲磺酸伏美替尼片续约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销售收入持续增长。

  • 再鼎医药:业绩主要主要受卫伟迦(2023年9月上市、2024年1月进入医保)、则乐、纽再乐所致的销售额增长所致。

  • 特宝生物:受‌乙肝临床治愈需求爆发,‌核心产品派格宾(2016年上市)销售放量驱动营收增长,成为2024年业绩主要来源,销量从68万支(早期)增至411万支,复合增速达43%,单价稳定在550-600元/支区间。

  • 荣昌生物:2024年期间,‌泰它西普(2021年上市)与维迪西妥单抗(2021年上市)两款核心产品商业化进程进一步加速,适应症快速扩展之下,销售收入与销量快速增长。

  • 神州细胞:作为国内首个获批的重组人凝血八因子药物,期间神州细胞的安佳因(2021年上市)销售额突破20亿元,同比增长超12%,占公司总收入近80%,同时‌多产品线协同策略之下,其他上市产品(如CD20单抗等)销售收入同步增加,推动公司整体营收增长。


8家Biotech扭亏为盈


对于Biotech企业而言,由于需要常年维持较为刚性的研发投入,且新药品种上市周期长、审批通过率不高,因此增收不增利在医药行业中已是极为常见的情况。


但2024年,却又不少药企在寒冬中重获新生。其剧变的业绩表现,也给了当下中国创新药以信心。具体数据上,73家Biotech企业中净利润增长比例达71.23%,其中36家Biotech亏损降低,占比36.49%;8家Biotech企业扭亏为盈,占比9.12%;7家Biotech利润上涨,占比7.1%。


f8a55a90c05651d3a502323bfadc8441.png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企业年报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73家已公布年报的Biotech企业中,有8家药企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分别是百利天恒、信达生物、神州细胞、和誉医药、康宁杰瑞、百奥赛图、科兴制药与博安生物。


10.jpg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企业年报


当然,这部分企业净利润扭亏手段不一定严格依赖于上述所讲的2024年营收增长,也可能是诸多“节流”手段所致,比如部门合并、裁员、优化运营效率,大砍销售费用等。

  • 百利天恒:2024年百利天恒共计净利润收入37.08亿元,首次实现扭亏为盈。这主要得益于收到BMS关于核心产品‌BL-B01D1的8亿美元首付款,但该笔收入终究属于非经常性收益,后续长期盈利或许仍需依赖产品商业化进展(最高临床阶段尚处于临床I期)。

  • 信达生物:2024年信达生物实现净利润3.3亿元,其扭亏为盈的核心逻辑在于‌肿瘤产品放量(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收入同比增长43.6%)、授权收入增长(海外合作伙伴里程碑付款11亿元,同比增长146%)+运营效率提升(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约10个百分点,精细化营销策略成效显现)‌的三重驱动。

  • 神州细胞:2024年神州细胞实现净利润1.12亿元,其业绩扭亏为盈的核心驱动力在于核心产品收入爆发(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国产替代效应加速释放,期间收入同比提升33.13%至25.13亿元)‌与‌精细化成本管控(研发费用同比下降、聚焦高潜力管线、费用率显著改善)‌的双重作用。

  • 和誉医药:2024年净利润共计0.28亿元,首次实现扭亏为盈,其业绩变化的核心逻辑首先在于与默克关于ABSK021的7000万美元合作首付款,其次是运营重心聚焦商业化临近项目,暂停非核心管线投入,使得研发费用增速低于收入增速。

  • 康宁杰瑞:2024年净利润共计1.66亿元,首次实现扭亏为盈,其业绩变化的核心逻辑在于BD收入兑现+技术平台变现+成本优化的三重驱动。BD方面,与Glenmark、ArriVent及石药集团,全年许可费收入达4.64亿元;平台变现方面,与先声药业、思路迪医药达成的合作(康宁杰瑞负责生产,合作方承担临床及销售),实现销售与特许权使用费1.74亿元;成本优化方面聚焦高潜力管线(如KN026、KN052)减少非核心项目投入,提升研发投入产出效率。

  • 百奥赛图:2024年扭亏为盈的核心逻辑在于‌高毛利业务全球化扩张(对外转让的抗体分子数量快速增加)+战略收缩降本(暂停部分低优先级靶点研发,集中资源推进临近商业化的高潜力管线,研发费用同比下降约15%)+运营效率提升(销售及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的三重协同。

  • 科兴制药:其2024年净利润扭亏关键在于三个主要内容,一者是‌核心产品海外放量(白蛋白紫杉醇在欧盟区域的销售大幅增长,整体海外收入占比提升);二者是成本端深度优化(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3.42%至5.97亿元,研发费用同比大幅缩减51.26%至1.68亿元);三者是研发资源聚焦‌(减少低效研发项目投入,,研发费用率从高位回落,研发产出效率提升)。

  • 博安生物:2024年实现净利润0.73亿元,其扭亏为盈的关键在于商业化放量+成本端深度优化+技术授权变现‌的三重驱动。商业化方面,BA1101与BA6101两款产品2024年销量显著增长;成本优化方面,销售、研发及管理费用总额同比下降23%,成功实现控费增效;授权变现方面,通过技术授权和临床前服务合作,2024年新增许可收入,补充现金流。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Biotech企业而言,其实现净利润拐点的关键其实都无外乎“开源”与“节流”两者,但两者推进却各有优劣,节流效果显著,但却可能对企业长期创新力产生不利影响,无异于饮鸩止渴,只能作为固定阶段壮士断腕的无奈选择。而更具可持续发展的“开源”层面,其难度却更大,其过程中往往需要面临诸多死结,比如:

  • 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死亡之谷”:高达90%的临床试验折戟率,难以逾越的专利悬崖导致Biotech企业的商业化兑现难度巨大,短时间内依靠产品开源几乎不可能。

  • 融资寒冬下的生存考验:全球新药领域融资金额同步下滑,过去上市初被众多投资者追捧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甚至连部分早期项目的估值也直接缩水50%,之后还有IPO窗口收窄、上市破发、对赌协议增加等诸多不利情况。

  • 市场准入挑战加剧:全球医保控费背景下,创新药定价受限,导致部分成功进入商业化阶段的创新药产品回血缓慢,进一步拉大收支差距。

  • 审批不确定性严峻:对于部分尝试海外创收的Biotech而言,更严格的审批要求、更严格的OS数据以及‌地缘政治风险也是直接导致Biotech企业开源困难的因素之一。


而从数据上看,2024年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的企业中,绝大多数均以商业化放量+运营优化双轮协同驱动,这一点上或可给诸多尚未实现业绩拐点的Biotech企业一定启发,即优化成本多是生存所需,而真正的翻身则需要节流与开源同步进行才行。


小结


其实,根据上述2024年Biotech企业营收、净利润的变化情况以及分析其变化的底层逻辑,关键词无外乎两个,即商业化与合作。


可以说,对于如今的国内Biotech领域,真正的源头新药或许稍有不足,但常规的概念新药比比皆是,而如今的新药行业真正缺乏的、需要重点面对反而是前期Biotech甚少考虑的商业化问题,即国内创新药商业模式何时跑通?怎样才算是跑通?


而目前来看,国内Biotech实现商业化成功的路径并没有严格意义的标准答案,既有自主搭建临床团队和营销网络的企业,也有依靠外授权高潜力管线,快速进入欧美市场的案例;既有坚持源头创新,立足全球化战略规划的企业,也有通过生物类似药积累经验与口碑,为后续新药产品提供现金流与渠道的成功企业。


总体上,国内Biotech商业化成功的关键在于不应着像于单一层面,而应该充分考虑‌“全球化布局+产品组合协同+模式创新+运营优化”‌的立体策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不断应对各种频发的挑战与风险。


2024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在跌宕中正在完成关键蜕变,业绩增长图谱清晰勾勒出三大战略路径:商业化破冰、管线深挖与生态协同。多家药企实现首款商业化产品也就印证了中国Biotech企业"从0到1"的创新兑现能力。


未来三至五年,那些能突破FIC药物研发瓶颈、构建全球多中心临床体系、建立跨国商业化网络的企业,或将真正打开价值跃迁的天花板,让2024年的业绩拐点成为全球医药版图重构的历史起点。


药智新闻底图.png


责任编辑:惜姌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