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4日,信立泰用于心衰(编号JK07)的产品在美国获批临床,至此,信立泰这个企业国际化之路开启,尽管只是走出了一小步,但是企业转型到创新药企的信心和决心非常强烈。
本文不讨论JK07的空间等产品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公告帖子下面大概都有讨论,本文通过几个线索来确认一下一款创新药的估值逻辑,先说出以下3个结论:
1、在美国临床并上市的创新药,上市成功后该产品市值通常在200-600亿人民币之间。
2、在美国之外的区域,比如日本或者中国等临床上市的创新药,市值大概只有美国同类产品的20%。
3、1期临床开始,1期临床结束,2期临床结束,3期临床结束,药品上市。以上5个阶段大概对应该药品市值的2.5%,10%,20%,50%和100%。
先看第三点的几个临床节点的市值变化:
a、2018年底信立泰投资了美国一个小的肿瘤公司,购买了这个企业一款用于EB病毒导致癌症的药品(nana),投资金额1000万美金,占比股份约15%,国内权益大概花了4亿人民币。当时这款nana产品正处在1期临床阶段。当时从1000万美金15%的股权看,这个公司大概估值6500万美金,也就是大概5亿人民币,2019年底nana产品顺利完成1期临床,并且达到主要终点,从出售给其他企业其他区域的权益看,这个企业的估值增加了4倍,也就是2019年底因为1期临床顺利结束,这个企业的市值大概从5亿变成了20亿。信立泰4亿买的国内权益,大概占比整个公司估值的20%,按照国内市场大概占比全球市场的10%预计,这个国内权益买的略贵,当然本身也是股东之一,这个略贵也有可能是帮助企业提供现金加快研发。从这个例子可以大概看出,美国临床的创新药临床开始大概是1期临床结束的1/4。
b、看一下信达生物的市值变化,信达2018年上市,上市之初市值大概只有150-200亿港币,当前市值约450亿港币,2018年信达主要的估值是PD-1在3期临床结束,2019年PD-1上市的时候市值大概在360-400亿港币之间,大概是上市之初的2倍,这个可以说明一点,那就是3期临床结束到报产上市该药品的市值会大概提升一倍。
c、因为信达上市时间太短,来看一下百济神州,百济2016年底上市,到现在市值增长了大概5倍。百济神州上市过程中没有药品上市,产品也比较多,这个企业上市之初大概就有15个产品在临床中,基本都在1期临床前,截止到2019年底有17款产品在临床中,其中3期临床3款,其它绝大多数都在1-2期临床,也就是说百济神州这3年市值增长了5倍都是靠管线产品临床进展的估值获得,而这部分市值都是原来管线从1期临床前推进到2,3期临床获得,可以大概的判断一下1期临床结束到3期临床结束大概提升500%,那么如果1期临床结束是整个药品市值的10%,大概可以预见,3期临床结束大概是整个药品市值的50%,2期临床结束我这里通过2期和3期难度的不同大概划分了一下,也就是说2期临床结束大概是1期临床结束的2倍。
来看第二点,其它区域上市的创新药是美国同产品估值的20%:
a、2019年底,信立泰收购了日本一个药企生产的治疗慢性肾贫血的药(enaro),投资了6亿人民币,按照中国市场大概占据全球市场10%计算,这个产品的估值60亿人民币,因为这个产品在日本处于3期临床结束报产阶段,按照前面第3点的推断,这个药市值大概120亿人民币。
b、阿斯利康的罗沙司它在美国上市,这个药美国的分析师预测峰值销售额可能超过50亿美金,更是给出来80亿美金以上的估值,也就是人民币大概600亿,罗沙司它和enaro靶点一样,甚至enaro还有罗沙司它更优的使用便利等优点,但是这个药品的市值只有罗沙司它的20%。
c、产生这个估值的原因在于,罗沙司它在美国上市,而enaro是在日本上市,日本大概占据全球10%左右的西药消费,美国大概占据全球55%的西药消费,并且在美国临床上市的药品几乎全球都会放绿灯通行,默沙东一款新药进入国内,只需要填写一个表格,一周就获批上市了,但是除了美国之外的地方获批临床上市的产品,想进入美国上市,那就难度太大了,好一点的需要重新做3期临床,差一点的需要重新开始做临床,这也意味着即便enaro能在日本上市,想去美国上市还需要做3期临床,然后再申请上市,这个过程至少需要3-4年。这也造成了在美国上市的创新药和在其他区域上市的创新药估值的差异,美国55%的市场占有率对比日本10%的市场占有率,大概估值相差了6倍。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大概占据全球9%的西药消费市场,在国内临床上市的创新药和同靶点的美国上市的创新药市值大概也会相差6倍,这也是美国占据了创新药的绝对垄断地位和美国全球认可的药品审核标准导致的,因为在美国上市的创新药可以短时间内迅速进入到全球绝大多数市场,而在其他区域上市的创新药则不能。
来看第一点,美国上市的创新药大概市值在200-600亿人民币之间:
前面有说过罗沙司它上市后估值大概600亿,nana这个产品按照现在一期临床结束20亿左右人民币的估值,这个产品上市后的估值大概也有200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奥西替尼等产品上市时候分析师大概给的估值,也都是40-60亿美金之间,大概也就是3,400亿人民币,所以大概可以判断,在美国上市的创新药,在上市之初,该药品的估值大概在200-600亿人民币之间。
说明:有了前面3点,我们可以大概判断一下JK07的估值,因为没有原型,可以按照诺华LCZ696大概的估值,诺华的LCZ696上市大概对应的市值300亿人民币(40-50亿美金),因为上市较早,如果现在上市该产品预计能获得500亿左右市值,并且分析师认为LCZ696有可能成为100亿美元的产品,现在看100亿美元不好说,但是50亿美元肯定挡不住。
我们姑且认为JK07如果能成功上市给出400亿人民币的市值,则倒推回来,获批临床10亿,1期临床结束40亿,2期临床结束80亿,3期临床结束200亿,上市400亿。前提是这些节点都能达到主要终点,也就是临床进展顺利。
2021年,信立泰美国实验室预计在美国申报下一款创新产品,一款用于肝癌的双抗,2020年临时股东大会上小叶总表示,2021-2023年每年会向美国申报临床1款firstinclass创新药,现在美国实验室在研发6款创新药(含JK07),这也意味着2023年信立泰美国实验室有4款创新药在美国临床,其中1-2款在获批临床和1期临床中,1-2款在2期临床中。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按照我前面的临床节点对应市值大概估算一下这4款产品,这4款产品上市总市值大概会有1500亿人民币左右,即便按照不同阶段给估值,大概也会有200亿左右人民币的市值,而这样分散到4款产品估值,甚至已经考虑到产品临床失败的风险,除非产品在3期临床后市值权重比较大的时候失败才会对整体市值影响很大,早期临床失败对市值影响反倒不大。而3年后信立泰美国实验室就只有这4款产品在临床中,就会有200亿左右的市值。
按照现在信立泰市值190亿计算,这等于在美国通过创新药管线,再造了一个信立泰。
责任编辑:青霉素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