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DC-市场洞察与消费者研究】眼科用药"玻璃酸钠滴眼剂"分析

导读:以玻璃酸钠滴眼液为例探索滴眼剂市场下一次新增长点

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已成为全球眼科疾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眼科用药市场规模和需求量快速上升,据药智数据显示,眼科用药已从2020年的16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30亿元。

在全终端,滴眼剂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04亿元提升至2024年约132亿元。其中对于治疗干眼症的滴眼液占据眼科较大市场,而“人工泪液”玻璃酸钠滴眼液是治疗干眼症的主要药物之一,并在2024年销售额达25亿元。

但如今玻璃酸钠滴眼液也面临尴尬场景,一是来自正大力从海外引进的干眼症新药 — 环孢素滴眼液的围剿压力,其次是各大药企加快推进对干眼症的新药研究,如恒瑞的全氟己基辛烷滴眼液。

本文将从消费者端的基本人群画像以及用药旅程,以玻璃酸钠滴眼液为例探索滴眼剂市场下一次新增长点。(因文章内容涉及部分敏感信息,此文章仅展示部分消费者数据以及部分研究内容)。


本数据报告涉及到的全终端销售数据范围界定

1.png


本数据报告涉及到的小票数据范围界定,及消费者端研究设计

2.png


研究方法:大小数据结合描绘更真实更全面的消费者画像以及品牌现状

3.png


玻璃酸钠滴眼剂市场表现及竞争格局分析


2.1 全终端眼科用药趋势表现:滴眼剂转向消费级市场

全终端2024年眼科用药达230亿元,较去年增长8%。


4.png


眼科用药行业自2023年突破200亿元大关后依旧稳步增长。

近5年全渠道上眼科用药持续上升,CAGR达8%,截止2024年眼科用药市场已达230亿元。


5.png


滴眼剂份额萎缩反映表层眼病市场竞争红海化,而注射剂崛起印证了眼底病治疗的不可替代性与技术溢价能力。

医院为眼科用药主销售渠道,近5年维持60%的市场份额,电商渠道发展迅猛,大力蚕食零售市场,至2024年已达7%,零售端则下滑至31%。

在剂型表现上,滴眼剂为眼科用药主要剂型,但近5年略有下滑(主要受注射剂挤压),滴眼剂份额萎缩反映表层眼病市场竞争红海化,而注射剂崛起(由2020年16%的份额提升至2024年21%的市场份额)印证了眼底病治疗的不可替代性与技术溢价能力。


6.png


滴眼剂转向消费级市场(零售/电商),侧重保健属性,这一趋势也将延续。

医院端,以滴眼剂与注射液为主,两者在141亿元的市场中占据75%的份额。

零售端与电商端,因主要是以消费者需求为驱动的市场,主要购买的眼科用药剂型为滴眼剂,且占各渠道8成以上份额。

未来这一趋势将延续: 滴眼剂转向消费级市场(零售/电商),侧重保健属性; 注射剂受益于生物药创新(如KH631基因疗法临床获批)和医保支持,将持续主导高附加值赛道,以及单支抗VEGF注射剂价格数千元,多需长期注射,显著推高市场总额。


7.png


目前已有5个品种被纳入集采。

在国家集采初始,眼科用药因过评品种屈指可数而不被纳入,第三批集采才首次出现眼科用药的身影。

截至目前,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盐酸莫西沙星滴眼液、地夸磷索钠滴眼液5个品种已被纳入集采。


8.png


2.2 全终端滴眼剂品种格局:(干眼症/视疲劳基础用药)玻璃酸钠滴眼剂在消费级市场持续发酵

渠道分化本质是“疾病治疗”与“症状管理”的场景分割:医院解决‌病理性问题‌,零售/电商满足‌生活化管理需求。

在医院端,滴眼剂用药主要为治疗眼部感染和炎症(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感染或炎症需专业设备确诊,如裂隙灯检查,患者无法自行判断病情,须通过医院渠道获得处方和治疗,以及门诊共济政策引导慢病用药回流、含集采价格优势等),占31%;其次是治疗干眼症和眼疲劳用药,占27%。

干眼症(异物感、干涩)和眼疲劳(酸胀、视物模糊)症状明确,患者可自主选择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营养型滴眼剂(如维生素B12)缓解不适,此类产品2024年在零售端占据55%市场份额,电商端则占据63%的市场份额。


9.png


《中国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明确我国干眼患病率为‌21.0%-52.4%。

随着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干眼症已成为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干眼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干眼症患者3.44亿,占眼科门诊人次的30%,每年10%增长。《中国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指出,全球干眼患病率为5%-50%,我国干眼患病率高达21.0%-52.4%,即每10人中约有2-5人饱受干眼困扰。


10.png


医院端:受集采、环孢素影响,玻璃酸钠滴眼液在近几年持续下跌。

玻璃酸钠眼用制剂是我国医院市场销售规模最大的干眼症眼药水, 2020年市场占比超20%,销售额虽仍保持在10亿元以上,但已经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此时环孢素滴眼液(Ⅱ)正式在国内获批上市。2021年,玻璃酸钠滴眼液药被纳入第四批集采品种,最终4个企业中选,价格打6折。到2023年,玻璃酸钠滴眼液的终端销售额跌入峰底,销售额低于5亿元,市占7%。经过3年调整,医院采购量和价格体系趋于稳定,企业营销策略完成适配,以及企业推出不含防腐剂的新型配方,2024年玻璃酸钠滴眼液有所回升。


11.png


零售端:玻璃酸钠滴眼液开辟新战场,销售持续上涨。

因干眼症患病率增加、产品功效认可及有效的市场推广,以此在零售市场,玻璃酸钠滴眼液开拓了另一片天地,玻璃酸钠滴眼液表现突出,销售额及市场份额持续上升,并在2022年开始反超萘敏维滴眼液成为品种top1,2023年超过10亿,2024年达到13亿元,同年份额达21%,成为增长最显著的品类。


12.png


电商端:得益于医药电商发展,玻璃酸钠滴眼液迅速开拓自身市场。

得益于医药电商的发展,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数据展示电商渠道复合增长率约39%(2019-2024年数据),线上滴眼剂发展迅速。以及头部产品(如海露®)2020年完成处方药转OTC,消费者无需处方即可在药店/电商自主购买,销售半径大幅扩展。

与线下零售不同的是,玻璃酸钠滴眼液头部企业抓住时机大力开拓在电商端的市场,到2024年玻璃酸钠滴眼液已达6.3亿元,占整个渠道43%的份额。


13.png


2.3 玻璃酸钠滴眼剂企业竞争格局:集采改变企业格局,海露利用消费级市场破局

零售和电商渠道在玻璃酸钠滴眼液市场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医院渠道则面临多重挑战导致市场份额萎缩。

整体来看,国内玻璃酸钠滴眼液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5亿元。其中零售渠道市场份额从30%提升至50%,电商渠道的市场份额从2%显著提升至25% ,零售与电商市场持续蚕食医院市场份额,目前在玻璃酸钠滴眼液领域的增长已趋饱和,医院渠道‌的市场份额从68%大幅下降至25%。


14.png


Eusan GmbH滴眼剂(海露)支撑整体玻璃酸钠滴眼液大盘。


15.png


企业根据渠道特点布局多剂型、多规格玻璃酸钠滴眼剂。

一般来说日常用眼疲劳可以选择0.1%浓度的玻璃酸钠滴眼液,重症以及效果不明显时使用0.3%的玻璃酸钠滴眼液。

① 爱丽:原研药(原研地产化),0.1%和0.3%规格市场份额高,但瓶装含防腐剂,价格中等。国产玻璃酸钠滴眼液基本都以爱丽为参比制剂。

② 海露:国内上市的原研药(原研进口),0.1%规格市场份额高,不含防腐剂,主要用于眼部日常护理、缓解疲劳,但价格高。

③ 普润盈:主攻0.3%规格的市场,单剂量包装,不含防腐剂,主要用于中重度干眼或术后修复,性价比较高。


16.png


医院端:受集采影响,原研爱丽仍韧性维持,但原研海露剧减。

在2021年进入四批集采时,4家企业中选,集采后,医院市场销售额持续下降。其中中选企业销售额快速上涨,2024年4家企业玻璃酸钠滴眼液销售额达2.95亿元,CAGR4为128%。

集采时原研未中标,到2024年,参天制药(爱丽)仍占据3成市场,受集采影响较小(爱丽在中国干眼症用药市场深耕超20年,医生与患者忠诚度高,集采未中选后仍通过处方维持需求),但Eusan GmbH(海露)市场被蚕食厉害,集采前医院渠道占比超40%,2024年跌至19%。


17.png


消费市场:失去医院市场,海露在消费级市场开辟TOP1新战场。

集采后,Eusan GmbH(海露)加速布局零售药房及电商渠道,在零售及电商渠道销售额CAGR(2020~2024年)分别增长43%、117%,并抢占渠道TOP1,以弥补医院渠道损失。

参天(爱丽)在消费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目前加速推进单剂量次抛型(0.1%)OTC产品以抓住流失市场,但从销售表现看,下跌趋势仍未被阻止。


18.png


消费零售市场:海露持续扩容,爱丽依旧无法阻止其颓势。

据药智零售最新月度数据,参天的玻璃酸钠滴眼液在零售端的销量依旧在持续下跌,其中Eusan GmbH持续扩容,与之差距越来越大。


19.png


海露以温和护眼品牌定位迅速占领消费级市场,并推进0.2%国内上市。

① 爱丽:保留高毛利原研药(如0.3%浓度)服务高端医疗场景,同时推出单剂量次抛型(0.1%)OTC产品下沉大众市场,通过“无防腐剂+便携”特性以求占领高端自费市场。

② 海露:国产版满足“基础保湿”需求,海外版定位“场景护眼”,通过‌“浓度梯次+渠道隔离”‌ 兼顾市场份额与利润。此外,海露海外版在京东国际以跨境电商形式直接服务中国消费者,属“曲线入华”策略,其中0.2%在2024年12月获批国药准字HJ20240162。


20.png


剖析海露滴眼液成功之道:打破“滴眼液=药品”认知,以保健品角度切入,利用转OTC机会,大力营销推广,并建立“温和护眼”品牌形象。

海露HYLO(玻璃酸钠滴眼液,0.1%,10ml,生产厂家:德国URSAPHARM)是HYLO护眼系列产品的明星款,20 多年来畅销全球 80 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海露HYLO进入中国市场,并在2010年正式面向国内消费者销售,2020年,海露玻璃酸钠滴眼液正式从处方药进入到非处方药(OTC)行列,于2024年8月在中国启用更加时尚、鲜活的新包装形象,以进一步提高品牌的全球统一性和识别度 。


21.png


2.4 干眼症/视疲劳新药布局:被围剿的玻璃酸钠滴眼剂

玻璃酸钠作为基础用药仍占OTC主流,但‌环孢素‌凭借“治本”优势及医保红利,恐将成为颠覆市场格局最大变量,PFHO等创新药可能分食细分领域。

干眼治疗方法主要分三类,即润滑眼表和促进修复、抗炎治疗、抗菌药治疗。润滑眼表和促进修复是干眼的主要治疗方法,相关药物包括人工泪液和促泌剂。人工泪液是干眼治疗的一线用药,环孢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则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已被美国眼科学会列为干眼症治疗的首选方案。

但对于中重度干眼症,临床上有效药物稀缺,治疗难度大。随着干眼症病理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和治疗新靶点的发现,不断有候选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制药企业也纷纷重磅出击,如全氟己基辛烷滴眼液(PFHO)是全球唯一一款针对蒸发过强型干眼的药物,于2023年在美国获批上市后得到众多医生和患者的关注,各信息也表明,干眼症药物开发的黄金期已经到来。


22.png


国内,包括环孢素在内的干眼症新药,以及最新药-全氟己基辛烷滴眼液,已形成对玻璃酸钠滴眼液的围剿之势。

从药理上看,玻璃酸钠玻璃酸钠滴眼液最大的威胁来自环孢素滴眼液,与玻璃酸钠滴眼液主要通过润滑眼球,来缓解干眼症症状不同,环孢素滴眼液的作用原理,促进泪液的生成。此外,更多的国内药企,则通过授权合作的方式,正大力引进海外畅销的干眼症新药,如恒瑞的SHR8058。


23.png


从剂型而言,未来滴眼剂依旧是主要眼用剂型。

目前国内眼科用药市场基本围着滴眼剂发力,仿制领域更甚,按照参与一致性评价批文数量由高到低排序,TOP10均为溶液型滴眼剂。

① 从临床来讲,眼部生理结构限定剂型:滴眼剂可直接作用于眼表,尤其适用于干眼症、结膜炎等高频眼病,且滴眼剂操作简便(单手可完成),而眼用凝胶、膏剂需撑开眼睑涂抹。

② 从产业链成熟度来说,滴眼剂属于仿制药企的“低风险高回报”赛道:滴眼剂配方工艺成熟,成本相对较低,且玻璃酸钠滴眼液仿制药通过集采快速放量,其他复杂剂型未纳入集采,医院准入难。

③ 从市场驱动而言,OTC市场驱动剂型集中化:消费者自主购买抗疲劳类滴眼剂产品成习惯,且价格敏感(尤其在集采后),其中眼用生物制剂仅占医院市场高端需求,以及为满足高增长的电商渠道,标准化滴眼剂更易运输储存。

④ 从研发上看,其他剂型壁垒高,新型剂型(如缓释植入剂)需Ⅲ期临床试验,一般研发周期8年左右。


24.png


玻璃酸钠滴眼剂消费者研究


3.1 消费者基础画像:品牌方可利用渠道消费者差异进行整合营销,形成协同效应

不同渠道上的滴眼剂消费者在年龄段存在显著差异,品牌方应整合线上&线下营销策略,形成协同效应,精准触达,实现全渠道提升。

滴眼剂消费者在渠道分布上就自带属性偏好,在性别上,线上线下并无较大差异,线上在26~44岁之间更有优势,线下在高龄段的渗透更高。


25.png


26~55岁女性是玻璃酸钠滴眼剂消费主力,43%的人群贡献43%的生意;36~55岁的群体人均消费力更强。


26.png


玻璃酸钠滴眼剂高店均销售省份有浙江、新疆、吉林,产品销售策略可根据不同地区市场需求、消费习惯进行差异化设计。


27.png


3.2 消费者对滴眼剂的需求:解决眼部干涩/干燥是主诉,同时玻璃酸钠已建立干眼用药心智认知

解决眼部干涩/干燥是消费者对眼科用药,也是对玻璃酸钠的主要诉求,同时玻璃酸钠滴眼剂已建立干眼用药心智。

眼部干涩/干燥问题依旧是消费者购买滴眼剂的主要驱动,其中在购买玻璃酸钠滴眼液的消费者中,8成以上消费者主要目的仍是解决眼部干涩/干燥问题。

现有数据也表明,玻璃酸钠滴眼液已在消费者中建立干眼用药的心智。


28.png


在玻璃酸钠滴眼剂的连带购买中,高关联产品主要是萘敏维滴眼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红霉素眼膏、氧氟沙星滴眼液等用于缓解视疲劳、眼部感染的眼部产品。


29.png


根据儿童和成人的不同使用习惯和需求,设计更多样化的单剂量包装,如小、中、大不同规格,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在使用过滴眼液的消费者群体中,以多剂量型滴眼液为主,其中成人消费者使用多剂量型的占80%以上,且显著高于儿童使用选择;单剂量型在成人与儿童消费者中均占据6成以上。

4成左右的儿童与成人会在一天内多次使用完一支玻璃酸钠,但这两群体中都存在一定比例 (成人30%+,儿童40%+) 的消费者无法在24H内使用完一支单剂量滴眼剂。


30.png


思考点:玻璃酸钠滴眼液是否能依托浓度阶梯+成分添加,从‌单一功能转向‌“基础保湿+靶向治疗”复合功能,以此触达更广人群,拓展更多场景?

玻璃酸钠的增长思考点:从‌单一温和护眼剂‌转向‌“基础保湿+靶向治疗”复合功能‌,优先开发抗炎型剂型,并依托浓度梯度覆盖预防-治疗全场景。

海外海露Hylo已有4款在不同浓度的玻璃酸钠滴眼液基础上增加不同的成分,比如0.1%玻璃酸钠+肝素,进一步扩展到眼部感染和炎症市场。


31.png


下一次玻璃酸钠滴眼剂的增长机会在哪?


32.png

33.jpg

34.png


游小娟.jpg


新闻照片.png


责任编辑:木棉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