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数据显示,在2016年至2025上半年国内公立医疗机构中药销售额排名中,注射用血栓通以345亿元累计销售额位居榜首,成为近十年中药市场的“销冠”。
01心脑血管类药品“霸榜”
药智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5年上半年期间,国内公立医疗机构中药销售额TOP阵营中,注射用血栓通与注射用血塞通这两款药物的销售额突破300亿元的大品种,两者凭借一定的市场体量牢牢占据领先地位。
紧随其后的是丹红注射液(266亿元)、百令胶囊(243亿元)、复方丹参滴丸(233亿元)和脑心通胶囊(232亿元)等产品,这些品种的销售额均介于200亿至300亿元之间,构成了竞争激烈的第二梯队。该梯队中既包含中药注射剂,也不乏口服制剂,呈现出多元化的剂型结构。

表1 2016年至2025年上半年,国内公立医疗机构中药累计销售额TOP阵营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
进一步分析可见,心脑血管类中成药在这一榜单中占据绝对主导,堪称“主力品类”。除前述提到的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血塞通外,丹红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脑心通胶囊等同样跻身前列,形成了“注射剂+口服制剂”并驾齐驱的格局。
这一现象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源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慢性病诊疗需求爆发。心脑血管疾病中诸如中风、胸痹、眩晕、心悸等病种,恰恰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领域。中成药在辨证施治、标本兼治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其在心脑血管慢病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推动了相关药品在医院终端市场的持续放量。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2020年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已达3.3亿,其中高血压患者高达2.45亿,外周动脉疾病和脑卒中患者分别达4530万与1300万。庞大的患者基数,为心脑血管用药市场提供了持续的需求支撑。
2021年,我国心血管疾病用药市场规模达2542.3亿元,到2023年已增长至约2723.3亿元。据Mordor Intelligence预测,2019年至2029年全球心血管药物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3.80%,其中亚太地区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
在榜单的中后段,我们同样观察到了若干值得关注的亮点。例如金水宝片、蓝芩口服液、康复新液等产品,凭借在呼吸、咽喉、消化等细分治疗领域的定位,建立起差异化优势。以蓝芩口服液为例,该药物在2020年后因新冠疫情带动呼吸道疾病用药需求,2021年销售额一度冲高至15亿元,尽管疫情后回落至13亿-16亿元的区间,仍显示出较强的市场韧性。
从剂型维度来看,TOP榜单清晰地呈现出“注射剂退潮、口服制剂崛起”的结构性转变,这一趋势在2020年之后尤为显著。
2016年,注射用血栓通、丹红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10款注射剂的总销售额高达371亿元,占TOP榜单总销售额的70%;而到2025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已大幅萎缩至44%。多个注射剂品种出现明显下滑,例如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从2016年的39.7亿元跌至2025年的5.3亿元,康艾注射液也从29.4亿元降至3.3亿元。
与注射剂颓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口服制剂市场份额的稳步扩大。以金水宝片为例,该药以发酵虫草菌粉为核心成分,用于补肺益肾,广泛应用于呼吸科与肾内科。根据药智数据,金水宝片在2018年销售额突破11亿元,2023年攀升至24亿元,2024年进一步跃升至41亿元,增长势头强劲。口服制剂因其使用便捷、更适合长期服药等特点,更契合慢性病的管理需求。
此外,复方丹参滴丸、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通心络胶囊和麝香保心丸等心脑血管类口服药,年度销售额曲线相对平缓,波动较小。这得益于它们在慢病管理中的牢固地位所带来的高患者依从性。这些口服制剂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展现出了市场韧性。
02大单品注射用血栓通的启示
作为榜单的“销冠”,注射用血栓通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功能为活血祛瘀、通脉活络,适用于中风偏瘫、胸痹心痛等症状。

注射用血栓通国内公立医疗机构年度销售额
图片来源:药智数据
回顾注射用血栓通的市场轨迹,其“黄金时代”集中在2016年至2019年:2016年销售额高达67.35亿元,2017年仍维持在61.06亿元的高位,2018年至2019年虽略有回落,但仍稳定在50亿元以上。
这一辉煌成绩的取得,源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推动。首先,注射用血栓通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作用获多项临床研究支持,疗效获得认可;其次,产品在基层医疗机构获得广泛应用,渠道渗透率高;此外,进入医保目录显著降低了患者用药负担,从而有力拉动了销量增长。
然而,2020年成为注射用血栓通的市场分水岭。其销售额从2019年的52.35亿元降至35.74亿元,此后逐年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仅为3.35亿元,与巅峰期相去甚远。
这一转折并非偶然。自2015年以来,国家层面持续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医保控费、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等政策,对临床使用不规范、安全性存疑的药品形成了调控。中药注射剂在被纳入监控目录后,医院处方受到严格限制,行业整体销量也随之出现明显下滑。
与此同时,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讨论持续存在。尽管监管部门推进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目的是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但从客观上来讲,这也让医疗机构与医生对这类产品的态度更加审慎。在“安全优先”的临床原则下,医生更倾向于选择风险较低的口服制剂,进一步压缩了中药注射剂的市场空间。
从早期依托疗效与政策实现持续发展,到后期因监管加强与竞品冲击而逐步调整,中药注射剂的市场变化,其实是整个中药市场转型的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尽管风光不再,注射用血栓通目前仍能稳坐累计销售额头把交椅,这也恰恰印证了注射用血栓通曾经具备的强大市场统治力。
事实上,注射用血栓通的轨迹并非孤例。榜单上的丹红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额自2017年到2019年的高点纷纷下降,这表明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额下降并非个别现象,而是行业转型的结果。
03破局点
面对注射剂下滑、市场结构调整的挑战,中药市场如何破局?
首先,带量采购的“灵魂砍价”已从化学药、生物药逐步拓展至中成药领域。未来,若榜单上的大品种被纳入集采,其价格与利润空间将面临更大压力,这将倒逼企业加强成本控制、提升运营效率。
另一方面,国家药监局正持续加大中药新药的审评审批力度,鼓励基于“中医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证据体系申报中药新药。这一审评理念的革新,为真正具备临床价值的中药创新产品开辟了通路。
尽管TOP榜单折射出中药市场正处于结构性调整期,但从整体来看,我国中药产业仍处于“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阶段。
对传统中药企业而言,特别是那些曾依赖注射剂的企业,加快剂型转型,大力开发口服、外用等顺应临床需求的新剂型,在降低安全性风险的同时,提升患者用药的便利性与依从性。
展望未来,中药市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中药注射剂的占比预计将持续萎缩,而口服制剂、经典名方制剂以及符合现代临床标准的中药新药地位将不断抬升。市场集中度也有望进一步提高,那些拥有重磅口服产品线、强大创新研发能力与完整产业链布局的企业,将更有可能在行业洗牌中胜出。
04结语
从注射用血栓通345亿元的辉煌与回落,到金水宝片等口服制剂的异军突起,这份跨越十年的中药销售榜单,记录的不仅是品种排名的更迭,更是中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它既彰显了中药在慢性病治疗中不可替代的价值,也揭示了行业在转型期所必须面对的挑战。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下,中药将更加聚焦临床价值、注重创新突破、贴合患者需求,最终在守护人民健康的道路上,焕发出新的、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
1、药智数据
2、东方财富证券


责任编辑:琉璃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扫码关注-药智网公众号
 扫码关注-药智网公众号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