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数据说明
丨“磷酸奥司他韦”品种说明
销售增长趋势
从2023年1月至2025年7月的零售药店销售数据来看,磷酸奥司他韦销售额呈现“波动式周期性”特征,从药品适应症及流行病学来说,磷酸奥司他韦是流感特效药,其销售与流感疫情爆发的“周期性”高度绑定:
① 销售高峰时段-疫情高发期:2023年3月/12月、2025年1月等节点,流感病毒活跃度提升,患者就医、家庭储备需求激增,直接推动销售额飙升,其中单月零售销售额突破7亿元,2025年1月同比增速达51%;
② 销售低谷时段-疫情低谷期:2024年4~11月、2025年3~7月等节点,流感发病率下降,需求骤减,销售额随之回落至1.5亿元以内, 2025年7月同比增速断崖式下滑-45%。
PS:药智数据公众号后台回复【品种分析】,获取本报告PDF版。
磷酸奥司他韦胶囊、颗粒、干混悬剂的销售趋势呈现高度一致性,本质是“同源驱动”——流感疫情的季节性爆发(如冬春季高发)是销售的核心驱动因素,三者因“治疗同一疾病”绑定在相同的需求周期中,疫情爆发时需求激增、疫情平缓时需求回落,自然形成趋势同步。
磷酸奥司他韦胶囊、颗粒、干混悬剂在临床应用中因适应人群、服用便利性、生产成本等维度存在差异,导致市场占比分化。
① 胶囊剂—成人流感治疗的核心选择:适用于“成人和1岁及以上儿童”的流感治疗,覆盖范围广,是成人流感治疗的主流剂型。长期积累的临床使用经验与患者认知,使其成为流感治疗的“常规选项”。
② 颗粒剂—儿童流感治疗的“传统主力”:同样适用于“成人和1岁及以上儿童”,但儿童群体是流感高发且用药需求强烈的群体(儿童免疫力较弱,流感感染率更高)。颗粒剂可直接冲服,无需咀嚼或吞咽,对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更友好,是儿童流感治疗的“传统首选剂型”。长期占据抗流感药物市场较大份额(如东阳光的颗粒剂为市场第一品牌),品牌与认知优势明显。
③ 干混悬剂—低龄儿童与特殊场景的“补充剂型”:仅针对低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目标群体规模远小于“成人+1岁及以上儿童”,作为近三年新推出的剂型,品牌认知与市场教育需时间积累,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化销售。
店均订单指数
磷酸奥司他韦作为抗流感药物,其需求与流感流行周期高度绑定,每年秋冬(11月-次年3月),流感病毒活跃度上升,患者对磷酸奥司他韦的需求激增,三剂型订单指数同步飙升至峰值;同时三剂型的订单指数波动高度同步,高峰与低谷的出现时间、幅度均高度重合,反映流感流行周期对不同剂型需求的同质性影响。
各省份销售趋势
磷酸奥司他韦胶囊、颗粒、干混悬剂在不同地区销售表现存在较大差异,核心由剂型特性、品牌竞争、政策影响、市场供需、渠道差异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如:
① 胶囊剂:成人用药主流剂型,受品牌竞争、集采政策影响更直接——集采后中标区域价格大幅下降,而非中标区价格仍居高,区域供需错配下销售表现差异明显,高销售区域有江苏、新疆、黑龙江、辽宁等省/自治区。
② 颗粒剂:国内以东阳光长江药业为主要生产厂家,儿童用药场景高度绑定,目前高销售区域有福建、新疆、宁夏等省/自治区。
③ 干混悬剂:近几年新获批剂型,主打“儿童友好”(适合更低龄、服用便利性、口味优化),但市场渗透率低,整体规模远小于胶囊、颗粒。
消费者年龄画像
磷酸奥司他韦胶囊使用人群以成人为主,所以在线下零售药店购买胶囊剂的消费者在36~55岁占更多(5成以上);而儿童服用以颗粒剂/干混悬剂为主,其中干混悬剂覆盖低龄人群,所以颗粒剂与干混悬剂的消费者以在26~45岁间(6成左右)的父母为主,以母亲角色居多。
关联购买
部分药店可能基于症状关联性推荐组合用药,如“抗病毒+退烧+抗生素”套餐,如磷酸奥司他韦是抗流感病毒药物,而流感常伴随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布洛芬缓释片作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有效缓解这些症状,两者联用可同时针对病因和症状;流感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如肺炎),阿莫西林胶囊(抗生素)或阿奇霉素分散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覆盖常见细菌感染,与奥司他韦联用形成“抗病毒+抗菌”组合;而与胶囊剂型相比,颗粒、干混悬剂更适用于儿童或吞咽困难患者,可能因家庭需求同时购买。
TOP10品牌
丨“磷酸奥司他韦”品种TOP10品牌
责任编辑:木棉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