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礼来成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制药企业,这一里程碑不仅标志着资本市场的认可,更象征着医药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价值纪元。
长期以来,制药行业因疾病种类分散、市场规模有限,难以诞生真正的“超级巨头”。然而,GLP-1类药物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从糖尿病到减重,再到多器官获益的疾病治疗,GLP-1正在重新定义“重磅药物”的边界。
01 GLP-1革命
回溯GLP-1的发展历程,最初它只是糖尿病治疗领域的普通一员。在糖尿病市场这个大舞台上,胰岛素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GLP-1类药物作为后起之秀,起初市场规模相对有限。糖尿病市场规模约500亿美元,其中胰岛素长期占据半壁江山。由于渠道依赖性强,存量市场用户粘性大,其他跨国药企对进入这一市场兴趣寥寥。彼时的GLP-1,就像是一位默默耕耘的幕后守护者,虽有实力,却未得到足够的关注。
真正让GLP-1迎来命运转折的,是诺和诺德的一次大胆创新。诺和诺德敏锐地发现了GLP-1在减重领域的巨大潜力,将其成功拓展至这一领域。减重市场人群基数庞大,且患者对副作用的耐受性较好,支付意愿强烈,瞬间形成了一个天量的增量市场。原本局限于糖尿病治疗的GLP-1,摇身一变成了减肥领域的“明星”,吸引了众多MNC纷纷入局,市场规模呈爆发式增长。
如果说诺和诺德是GLP-1革命的开拓者,那么礼来则是这场革命的深化者。礼来通过一系列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将GLP-1推向了“全能型药物”的新高度。
在靶点布局上,礼来不走寻常路,积极探索多靶点协同作用的奥秘。替尔泊肽能同时激活GLP-1R和GIPR两个靶点,在降糖、减重、心血管获益等多个维度展现出卓越的优势。
为了提高患者的用药便利性和依从性,礼来在长效化技术方面投入了大量研发精力。通过对药物分子结构的巧妙设计和优化,成功开发出了一系列长效GLP-1制剂,如度拉糖肽等。
礼来还积极拓展GLP-1的适应症范围,将其应用拓展到更多疾病领域。从慢性肾脏病(CKD)到阿尔茨海默症,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到烟酒成瘾,GLP-1正在成为现代医学中最具想象力的治疗平台。在CKD领域,GLP-1类药物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改善肾脏功能,降低蛋白尿水平,延缓疾病进展;在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中,初步证据显示GLP-1可能通过调节神经炎症、增强突触可塑性等机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对于MASLD患者,GLP-1类药物可以有效减少肝脏脂肪含量,改善肝功能,为肝脏健康保驾护航;而在烟酒成瘾的治疗中,GLP-1也展现出了潜在的应用价值,有望帮助患者摆脱成瘾的困扰,重获健康生活。
02 礼来何以称王?
诺和诺德的先发优势不容小觑。它是最早发现GLP-1减重功能的企业,打开了GLP-1通往广阔市场的大门。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礼来凭借着自身的实力和独特策略,成功实现了对诺和诺德的反超,上演了一场精彩的逆袭之战。
礼来打造更为完整和丰富的产品管线,与诺和诺德的单靶点司美格鲁肽不同,替尔泊肽能够同时激活GLP-1R和GIPR两个靶点,从而产生更强大的降糖、减重和心血管保护作用。临床研究表明,替尔泊肽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减轻体重以及改善心血管风险因素等方面,都展现出了优于司美格鲁肽的效果。在一项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试验中,替尔泊肽治疗组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幅度比司美格鲁肽组更大,体重减轻也更为显著。除了替尔泊肽,礼来还在积极布局GLP-1/GIP/GCG三靶点激动剂等新一代产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产品管线。
礼来在外部合作方面展现出了极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这为其研发创新注入了强大动力。礼来与众多科研机构、高校和生物技术公司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了技术和知识的快速交流与融合。这种开放的合作模式,使礼来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突破,加速产品研发进程,提高研发成功率。礼来还积极开展授权合作,将自己的研发成果授权给其他企业,实现了技术的商业化价值最大化,也进一步拓展了市场份额。
在研发策略上,礼来展现出了卓越的前瞻性和系统性。它紧密跟踪行业前沿技术和研究热点,提前布局新兴靶点和治疗领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GLP-1领域,礼来不仅关注降糖和减重等传统适应症,还积极探索其在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肝脏疾病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潜力。针对心血管疾病,礼来开展了多项临床试验,研究GLP-1类药物对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影响,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礼来也投入了大量资源,探索GLP-1在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有望为这些难治性疾病带来新的希望。
相比之下,诺和诺德在研发策略上的一些决策,使其在竞争中逐渐陷入了被动。诺和诺德坚持的Amylin路线,虽然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在实际临床研究中,其疗效并未达到预期。GLP-1+Amylin联用策略的效果不如预期,这使得诺和诺德在与礼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得不加快研发进度,追赶礼来的步伐。在口服GLP-1领域,诺和诺德选择的SNAC技术虽然实现了多肽口服,但面临着口服生物利用度低、API用量大、成本高的问题。在产能受限的情况下,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产品的商业化推广,使其无法充分实现商业价值。
03 中国药企的机会
近年来,中国药企在GLP-1领域实现了从license-in到license-out的华丽转身,这一转变不仅是中国药企研发实力提升的有力证明,更是中国医药产业走向全球舞台中央的重要标志。
以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为例,这是一款自主研发的GLP-1R/GCGR双重激动剂,在降糖、减重等方面疗效卓越。2025年初GLORY-1研究显示,610名中国超重患者经48周治疗,6mg剂量组平均减重14.37%,超过司美格鲁肽44周9.9%的数据,接近代谢手术疗效;脂肪肝人群肝脏脂肪含量锐减80.2%,远超传统GLP-1药物。凭借优异临床数据,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交易最高114亿美元,既带来资金回报,也将玛仕度肽推向全球,展现中国创新药实力。
联邦制药是中国药企“license-out”典型代表。2025年3月,其将GLP-1/GIP/GCG三重受体激动剂UBT251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授权给诺和诺德,交易规模达20亿美元。UBT251用化学合成法制备,能同时作用于GLP-1、GIP、GCG受体,在多种复杂代谢性疾病治疗上有优势,多个适应症已获中美临床许可,完成中国超重/肥胖适应症Ib期临床试验并达标。此次合作体现UBT251全球市场价值,彰显中国创新药研发实力获国际认可。
中国药企在GLP-1领域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授权出海的成果上,还体现在快速临床、成本控制、靶点组合等多个方面。
中国庞大患者群体和丰富临床资源,为药企开展临床试验提供便利,临床试验审批流程优化、速度加快,如恒瑞医药GLP-1/GIP双靶点激动剂HRS9531注射液中国三期临床结果积极,计划近期向中国药监部门递交上市申请,美国合作方推进全球临床注册进程,快速临床推进能力助中国药企抢占市场先机。
成本控制是中国药企优势,完备多肽合成产业链和成熟生产工艺,以及人力、原材料成本优势,帮助降低药物生产成本。甘李药业积累深厚实力,建成全流程多肽药物生产体系,在GLP-1分子结构改造有突破,开发出双周给药药物博凡格鲁肽,凭胰岛素生产优势为GLP-1产品提升性价比奠定基础。
中国药企在GLP-1领域紧跟国际前沿。在靶点组合上,积极探索多靶点协同创新药物,如恒瑞医药布局双靶点药物HRS9531和三靶点激动剂HRS-4729,分别有“血糖-体重”双重调控和更强脂代谢改善能力,为中国药企赢得差异化竞争优势。
未来,中国药企在GLP-1领域发展空间大。口服制剂研发取得进展,恒瑞HRS9531片剂生物利用度提高,减重效果与注射剂型等效且胃肠道反应降低;甘李药业口服博凡格鲁肽GZR18片也有不错表现,口服GLP-1制剂有望成市场新宠。新靶点联用方面,GLP-1与FGF21、SGLT-2等联用前景广阔,有望实现突破。适应症拓展上,GLP-1在心血管、神经退行性、肝脏疾病等领域有潜在治疗价值,中国药企可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市场。
04 结语
礼来突破万亿美元市值,不仅是企业个体的胜利,更是GLP-1这一靶点革命性价值的集中体现。它告诉我们,制药行业的天花板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科学认知、临床需求与技术路径的演进不断被打破。
未来,GLP-1仍将在减重、代谢、神经、心血管等领域持续拓展,而中国企业若能抓住这一波技术迭代与全球合作的机会,完全有可能在下一个十年中,诞生属于自己的“礼来时刻”。


责任编辑:琉璃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扫码关注-药智网公众号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