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短暂的冷静后,2025年制药行业并购交易价值与数量双升。
截至目前,并购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交易有超过40笔,总金额约1100亿美元。其中,超过百亿美元的巨额交易达到3笔。相比之下,去年的并购交易规模更小,超过百亿美元的交易仅有1笔。
而且进入第四季度,交易越来越活跃。10月份总金额达到230亿美元,是今年交易最活跃的月份。
从治疗领域来看,神经科学领域推动了大量交易。例如,强生以146亿美元收购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开发和商业化的生物制药公司Intra-Cellular Therapies,以及诺华以120亿美元收购Avidity,意在其神经肌肉罕见病管线和AOC技术平台。
心血管和代谢领域的交易价值和交易数量与前几年相比均有大幅上升。例如,辉瑞以73亿美元收购下一代肥胖症生物技术公司Metsera,以及诺和诺德、罗氏、GSK分别以高达52亿美元、35亿美元和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专注于MASH的生物技术公司。
与此同时,肿瘤学和免疫学领域的并购活动依然活跃。
此外,可能令人惊讶的是,细胞疗法交易保持活跃,不过交易的重点已从肿瘤转向自身免疫性疾病,并特别关注体内CAR-T。
从企业来看,大型制药公司是并购市场的主要“买家”,尤其大额并购基本由MNC主导。诺华和礼来各完成了4笔收购。但在金额上,诺华远超礼来,成为“最壕买家”。
其先后达成3笔并购交易,总计62亿美元,加强心血管、肾病管线;又在10月底以高达120亿美元的天价将Avidity收入囊中,战略性布局神经肌肉疾病管线和AOC技术平台。
此外,赛诺菲、BMS、GSK也进行了多次交易,积极扩充其产品管线和技术平台。
3笔百亿美元级“豪赌”
2025年迄今已发生多笔巨额并购,其中强生以146亿美元收购Intra-Cellular、诺华以120亿美元收购Avidity、默沙东以100亿美元收购Verona Pharma,这三笔交易均突破百亿美元大关,显示出大药企对核心资产的强烈渴求。
今年年初,强生以146亿美元收购Intra-Cellular,加强神经科学领域产品管线。
神经科学是强生制药业务的第三大板块,公司已拥有抗精神病药物帕利哌酮、抗抑郁症新药Spravato(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两大重磅炸弹药物。
而收购Intra-Cellular获得的Caplyta(卢美哌隆)有望肩负起强生神经科学领域的未来,其销售峰值预计将达到50亿美元。
该药是一款每日1次口服的5-羟色胺2A(5-HT2A)受体拮抗剂和多巴胺受体D2调节剂。2019年12月,Caplyta被FDA批准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成人患者,2021年12月又获批用于辅助治疗与I型或Ⅱ型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抑郁症)相关的抑郁发作。2024年12月,Intra-Cellular还向FDA提交了Caplyta的第3项新适应症上市申请,用于重度抑郁症(MDD)的辅助治疗此外,Intra-Cellular还在探索其儿童适应症和长效方案。
除此之外,强生还获得一款II期临床阶段管线ITI-1284,正在探索其对广泛性焦虑症(GAD)、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精神疾病和焦虑的疗效。
同样“豪赌”神经科学领域的还有诺华。
10月26日,诺华以120亿美元收购Avidity Biosciences,押注神经肌肉RNA疗法。
Avidity拥有三大“王牌”项目,已处于临床后期阶段:
Delpacibart zotadirsen(del-zota):用于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该药已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公司计划在年底前提交上市申请。
Delpacibart etedesiran(del-desiran):用于治疗1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DM1)。该药全球III期临床试验HARBOR已完成患者入组,其关键数据预计将于2026年第二季度公布。
Delpacibart braxlosiran(del-brax):用于治疗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该药处于注册研究中。
另一笔百亿美元交易来自默沙东。
7月9日,默沙东宣布百亿美元收购Verona Pharma,拿下其全球首创COPD新药恩司芬群(Ensifentrine,Ohtuvayre)。
Ohtuvayre是一款全球首创的磷酸二酯酶3/4(PDE3/4)抑制剂。去年6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作为维持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成人患者。这是20多年来首个用于治疗COPD的新型吸入机制药物,预计2030年代中期其年销售额最高或达到40亿美元。
另一方面,中小型交易同样活跃,反映出企业在早期技术与成熟资产之间的双向布局。
如吉利德旗下Kite以3.5亿美元收购Interius BioTherapeutics,获得体内CAR-T细胞疗法技术平台,加速布局新一代CAR-T产品。而今年,艾伯维、BMS、阿斯利康同样看中了体内CAR-T细胞疗法这一技术,均通过收购快速进入这一赛道。
代谢领域成并购新焦点
MASH领域成为制药巨头争夺的新焦点,GSK、罗氏、诺和诺德接连重金加码该赛道。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炎(MASH)虽然患者基数庞大,但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对该疾病认知不足,长期被称为“研发黑洞”。
不过,近两年这一领域已迎来突破性进展。Madrigal公司开发的THR-β激动剂resmetirom和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相继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非肝硬化MASH。
而且2025年8月,美国FDA发布公告,表明接受振动控制瞬时弹性成像(VCTE)测量的肝脏硬度作为替代终点的意向书,意味着未来该技术有望成为MASH临床试验一个可能的替代终点,替代现有的“金标准”肝脏组织活检。
在多重利好的加持下,MASH已成为制药巨头争夺的新焦点。
5月14日,GSK以20亿美元收购Boston Pharmaceuticals,获得一款FGF21类似物Efimosfermin。
9月18日,罗氏以35亿美元收购89bio,获得FGF21类似物pegozafermin。
10月9日,诺和诺德以52亿美元收购Akero Therapeutics,拿下市场上最后一款临床后期的FGF21类似物Efruxifermin(EFX)。
另外,减重领域的争夺战还在继续。
9月22日,辉瑞宣布以73亿美元收购Metsera,试图拿下一张减肥市场入场券。而10月30日,诺和诺德突然宣布对Metsera发起竞购,上演“抢亲”戏码。随后辉瑞回应将“采取一切法律途径”捍卫自身在交易中的权利。
辉瑞、诺和诺德两大巨头同时看中Metsera,原因在于其多个长效减重候选药物,涵盖注射剂和口服剂型。
核心管线MET-097i,是一种全偏向超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已进入Ⅱb阶段。该药基于Metsera的HALO脂质化平台设计,半衰期达到380小时,有望实现每月一次给药。
MET-233i是一种超长效amylin类似物,可单药使用也可与MET-097i联合使用。该药同样基于HALO平台设计,每月一次给药。
此外,Metsera还有两款口服版的超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MET-224o与MET-097o,采用公司自研的MOMENTUM口服递送平台,目标是在低剂量下实现接近注射剂的体重下降效果。
除了在研管线,Metsera的价值还在于HALO™和MOMENTUM™两大技术平台。HALO脂质化平台能显著延长多肽药物的半衰期,实现每月注射一次且无需滴定;MOMENTUM平台则专注于优化多肽药物的口服递送,为患者提供更便利的用药选择。
结语
展望未来,随着重磅药物专利悬崖的迫近,大型制药企业亟需扩充创新产品管线,预计行业并购活动将持续活跃。RNA疗法、体内细胞疗法及多肽药物等前沿技术领域,将成为并购布局的核心标的。同时,创新疗法的突破性进展正推动代谢疾病和神经科学领域热度回升,使其再次成为行业重金投入的焦点。
附表:2025年制药行业并购交易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药智数据-全球药物分析系统


责任编辑:琉璃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扫码关注-药智网公众号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