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药靠谱吗?医保局最新回应来了

导读:有关部门将持续关注。

今年1月,上海市“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医学专家提出部分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等质量问题,引发社会关注。

不久后,国家医保局联合卫生健康、工业信息化、药品监管部门,赴上海当面听取相关委员、专家关于药品集采政策及中选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见建议。

2月9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医保部门、药监部门有关同志就集采药品相关问题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回应了上月赴上海调研的情况和相关结果。

微信图片_20250211114600.png
图片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


采访显示,调研人员认真听取了有关专家,以及瑞金医院、仁济医院、中山医院等7家医院负责人,外科、内科、麻醉科、药剂科等科室医护人员的意见。听取意见的同时,还深入相关科室提取了相关数据资料。

关于疗效问题,国家医保局表示,总的来看,此次关于“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等说法,多来自他人转述和主观感受。下一步,有关部门将持续关注。

关于成本问题,国家医保局表示,中选企业反馈,集采药品中选价格能够覆盖成本。

长期以来,药监部门对药品质量、尤其对集采中选药品质量严格监管,坚持“全覆盖”“零容忍”。药监部门对发现的个别有质量风险的产品,无论是原研药还是仿制药,都立即采取暂停生产、进口、销售等措施,并且予以严肃处理、公开曝光,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过去几年,已经使用的前9批1600多个中选产品中,共有9个药品因质量风险被取消中选资格,其中6个是进口药(含3个原研药)、3个是国产药,相关企业均受到严肃处理。

关于进一步完善集采政策,医保局提出将通过严格坚持标准、细化组织实施、全程公开透明、全链条可追溯等措施保障集采药品质量。

结语

仿制药质量争议由来已久,不仅仅是中国,美国也同样如此。《仿制药的真相》一书中曾揭示了仿制药行业中的诸多问题,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欺诈行为、监管漏洞以及质量安全问题‌。书中详细描述了以印度为代表的仿制药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和集体造假风气。

但随着监管机构对仿制药行业的严格监管,肆意造假已无生存土壤,我国的一致性评价方法更是采用了国际公认的严格标准,而且药品过评上市后持续受到严格监管,不是“一次性评价”。

此次医保、药监部门的调研和回应,体现了对公众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对药品质量的严格把控。通过科学数据和临床反馈,相关部门有力地回应了社会关切,增强了公众对集采药品的信心。未来,相关部门将继续优化集采政策,加强药品质量监管,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药品保障。

更多国家医保局调研结果,详见参考来源:

《医保部门、药监部门有关同志就集采药品相关问题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


药智.png


责任编辑:琉璃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