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DA审批过程中,大品种肿瘤要想单臂审评、没有OS数据的情况下上市是绝无可能的,但罕见肿瘤或肿瘤罕见亚型却有可能做到。”在上个月开展的2023年中国罕见病大会分论坛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李宁这样说道,其言外之意或许是:中国创新药要想赶超海外,甚至引领国际,罕见肿瘤或许会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确实,根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在报告中提到,过去35年里FDA的审批数据中,已经有超过70%的孤儿药适应症集中在了肿瘤学领域,截至2023年10月,FDA孤儿药认定的肿瘤相关药物已达652项,预计2024年全球销量前20位的孤儿药中会有超过60%的属于肿瘤治疗药物。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药智数据
如此,对于研发端来讲,未来FDA批准新药或将更重点考量新药的“临床需求”,更加注重罕见病或孤儿药的新药研究,无论是临床需求、还是政策扶持、亦或是市场增值前景上来看,罕见肿瘤都将越来越被全球医药产业重视。
而对于患者端,临床上“无药可用”,或常年依靠超适应症用药满足治疗需求的局面也将在未来得到极大的改善,如之前等待半世纪才用上“米托坦片”的情况或许也将不会再出现。
第二批罕见病目录
是“罕见肿瘤”的起始地
回想中国罕见病新药发展历程,自2019年开始,中国药企才开始申请FDA孤儿药的认定,相对海外药企而言,起步较晚。但好在其增速极快,5年以来已共计申请了35项,几乎均为特殊肿瘤亚型,近2年更是显著增长。
从中国罕见病政策倾向上看,CDE对于罕见肿瘤药物的审批,是在中国特色临床罕见病需求之上制定的特殊的审评规则,同时考虑到罕见肿瘤患者对于“海外有药、国内无药”的急迫需求,几乎是做到了进口罕见肿瘤药免临床试验即可上市(豁免境内试验与桥接试验),极大的缩短了中外上市时间差,同时鼓励国内药企海内外同步开展临床研究,足见我国从顶层设计上对于罕见病新药支持以及其特殊的地位。
如今,从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到今年的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从4个罕见病肿瘤入选到近16种恶性肿瘤纳入其中,可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其背后细节更是国内“产学研”三界的共同努力结果。比如,入组疾病种类的确定,都是根据中国特殊临床数据详细制定,如黑色素瘤等海外发病率高,国内发病率较低的疾病,也在国外非罕见病基础上,纳入了第二批罕见病目录,突出了国家对中国罕见病临床真实的需求重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药智数据
而名单上16款罕见肿瘤中,几乎均为近年来临床界呼声最高肿瘤亚型,也是目前临床上相关新药最容易落地的疾病类型。
不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认为,尽管目前第二批目录中罕见肿瘤入选比例大幅上涨,但对于部分肿瘤罕见亚型的甄别,仍未能如愿进入名单着实可惜。但考虑到肿瘤细分之下会进一步稀释患病与发病数据,导致挤占了原有罕见病的资源,或许在未来社会关注与资源上涨后,有望受到更多国家政策的支持。
罕见肿瘤新药研发
需要各界共同促进
在2023年中国罕见病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外科主任严望军谈到上皮样肉瘤得以进入第二批罕见目录,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他泽司他(Tazverik)”的诞生。
作为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EZH2抑制剂,虽于2020年1月通过FDA加速审评获批,用于上皮样肉瘤治疗,成为了美国第一个治疗上皮样肉瘤(epithelioidsarcoma,ES)的药物。但“他泽司他”最开始的临床试验项目却并非是上皮样肉瘤适应症。
“他泽司他”部分临床试验重要时光轴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
至于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上皮样肉瘤作为罕见的间叶源性软组织恶性肿瘤,占软组织肉瘤比重不足1%,患者基数过小,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满足他泽司他的研发市场期望。但另一方面,上皮样肉瘤病理上又具有较强的侵袭性,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常规手术治疗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其临床需求。选择上皮样肉瘤作为首发适应症可以在未完成临床III期的条件下,率先上市,无论是对于患者还是企业端都是重大利好。
如今,Tazverik在上皮样肉瘤的适应症基础上,布局了超过30种大品种肿瘤适应症,并且从2020年1月到6月,“他泽司他”仅仅间隔6个月就第二次获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复杂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连全球审批难度天花板的FDA都在一味给其“绿色通道”。
国内方面,Tazverik的的审批也是刷新了新药的引进的记录,高效为相关患者提供全新治疗方式。
2021年8月,和黄医药与Epizyme宣布开展合作,负责TAZVERIK在大中华区的开发及商业化。
2021年9月,Tazverik正是引入中国;
2022年2月,获批在国内开展相关桥接临床试验;
2022年6月,Tazverik临床急需进口药品申请获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于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简称“海南先行区”)使用;
同时,价格方面,从最开始引入时超过100万的年治疗费用,到如今不足30万的年治疗费用,不仅让更多患者有能力优先用上Tazverik,也让上皮样肉瘤患者的整体治疗负担大幅下降。凭借ES和FL这两项适应症,2021年Tazverik全球销售额合计约为3090万美元,为上万名上皮样肉瘤患者延长了生命,避免了反复的手术治疗,也给全球超过10万的相关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如Tazverik的罕见肿瘤新药诞生,一个更尴尬的问题被发现,即如今的新药研发主体上较为依靠药企发起,但药企作为一个商业性质的公司,需要考虑药物研发成本与市场空间的平衡,这就导致如罕见肿瘤方面的新药研发动力明显不足,甚至部分在罕见肿瘤表现效果较好的项目,由于在其他适应症上表现不好而被药企放弃。这既不利于医学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患者端临床需求的满足。
但倘若,未来能在政策、伦理上放开对“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限制,即罕见肿瘤/罕见病的临床研究可以考虑适应症外进行。那么这样一来,研究者得到了对推动医学事业进步的成就感、企业端减轻了罕见肿瘤新药研究中的成本负担、患者端的临床需求也得到了更高效的满足。
唯此,才能从根本上真正推动罕见肿瘤新药研究的蓬勃发展,才能让中国罕见肿瘤与国际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才能让中国本土独立知识产权生产的罕见肿瘤药物出口实现“零的突破”,才能改变临床上罕见病患者“无药可用”的紧迫局面。
责任编辑:青霉素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