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丨咽不下的痛苦谁知道?

导读:吃货人生最大的痛苦,美食在旁,却咽不下去!

高喊“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的现代人,从未想过一场疾病能将饮食和社交全部摧毁。


宫崎骏说“美食是最好的慰藉”,苏东坡说“人间有味是清欢”。美食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也是公认的幸福源泉。但有一种疾病,既阻碍进食,又影响外貌,令患者饱受身心的双重打击——那就是头颈癌。


暗中潜伏的杀手


提起癌症,我们往往能想到肺癌、胃癌、乳腺癌,却很少能想到它——头颈癌。


头颈癌是始于头颈部如口、鼻、咽、喉、鼻窦和唾液腺等部位的肿瘤。一旦发病,肿块和疼痛压迫口腔咽喉部位,难以吞咽、张口困难、呼吸困难,嗅觉和味觉减弱,闻不到饭菜香味,品不到美食滋味……更为糟心的是,持续生长的肿瘤还影响声音和外观,摧毁容颜,让患者心生自卑难以融入社会。


该病不仅不是小众疾病,在全球乃至中国甚至呈上升态势:


✨2010年全球有63.4万人患病1,这一数字在2020年将达到83.3万2。


✨超过90%的头颈部肿瘤是鳞状细胞癌(简称头颈鳞癌)。


✨在中国,头颈部肿瘤(含鼻咽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七位3。2015年,我国头颈鳞癌(除外鼻咽癌)新发病例74500例,死亡病例为36600例。我国死亡/新发比例达49.1%,远高于其他国家4。


✨绝大多数患者被诊断时已发展为局部晚期5,且将近一半左右的患者将会在两年内复发,需要进行姑息治疗6,7。


中国人重视饮食和人情往来。然而头颈鳞癌的可怕之处在于,最开始却能将进食切断在第一步,剥夺病人享受美食、美味,进而再慢慢切断社交生活。


细微症状中杀机暗藏


这场几乎能将一切生活乐趣摧毁的风暴,仅起于青萍之末。


头颈鳞癌早期症状极其轻微。口腔溃疡、鼻塞出血、吞咽疼痛等较为常见且对生活影响较小,难以引起重视,直到发现这些症状无法自愈后,患者才会想到看医生做检查,致使绝大部分患者在就诊时已是局部晚期。


由于头颈部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头颈鳞癌病情进展势必会破坏容貌,持续疼痛,进食困难,进一步把患者推向了抑郁、恐惧和绝望的深渊。


这些不受重视的微小症状终将成为个体难以承受的灾难。


难以杀死的病魔


头颈鳞癌的另一可怕之处在于治疗难度之大。


在癌症早期,该肿瘤还可以通过手术或放疗手段去除,幸运的话,患者体内的癌细胞能够被完全消灭,不会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和机能丧失,但影响容貌已成必然。


当其发展至局部晚期,则只能通过放化疗手段遏制,同时配合靶向治疗。此时已经不太可能将癌细胞完全灭杀,不幸的是,大部分患者都是在这一阶段才确诊。确诊后两年内,会有超半数患者发展为复发和/或转移性头颈鳞癌。


患者治疗的新希望


一旦头颈鳞癌进入复发转移阶段,患者的生命就进入倒计时。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成了减缓疾病进展、延长患者寿命的最后铠甲。这两项治疗手段均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推荐为复发和/或转移性头颈鳞癌患者的治疗首选。


免疫治疗


通过药物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能力,从而更好地灭杀肿瘤。


免疫治疗的效果取决于患者PD-L1表达水平,也就是说,PD-L1表达阳性程度越强,疗效越好。因此,在接受免疫治疗前,要进行相关检查,且PD-L1表达须呈阳性8。


截至目前,我国还未批准将免疫治疗用于复发和/或转移性头颈鳞癌的一线治疗。


靶向治疗


使用靶向药物歼灭肿瘤。


头颈鳞癌患者的治疗需要快速缩瘤,缓解吞咽和疼痛症状。靶向治疗则像一支利剑出鞘,精准打击肿瘤,快速缓解患者食不能咽、呼吸不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今年2月,西妥昔单抗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与铂类和氟尿嘧啶化疗联合,用于一线治疗复发和/或转移性头颈鳞癌,填补了头颈鳞癌靶向治疗的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头颈鳞癌患者在进行靶向治疗前,不必经过任何基因检测,无需等待煎熬,越早用,越受益。


远离病魔,从小处做起


对疾病的警惕是守护健康的第一道屏障,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对轻症的懈怠都是对头颈鳞癌的纵容。


美国癌症学会指出,酒精和烟草、HPV和巴尔病毒感染、家族史、年龄、性别、营养摄入、工作环境、口腔卫生和辐射(包括阳光)都可能诱发头颈鳞癌9。由此可见,健康的生活习惯必不可少;同时,要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做到防患于未然。若频繁出现口腔溃疡、鼻塞出血、吞咽疼痛等症状或经久不愈,建议尽快看医生。


深耕精准医疗,默克在行动


默克在中国已引领精准靶向治疗15年。


默克积极支持“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从传播防癌抗癌健康知识,提升公众及患者的防护意识,到尽早诊断,促进精准医疗,再到提高治疗可及性,降低癌症疾病负担。在“癌症防治,共同行动”这一过程中,默克始终陪伴患者左右,以期实现“到2025年改善中国4000万名患者的生命”的愿景。


参考文献:

1.Brana I, Siu LL. Locally advanced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ncer: treatment choice based on risk factors and optimizing drug prescription. Ann Oncol. 2012 Sep;23 Suppl 10:x178-85.

2.Boscolo-Rizzo P, et al. The evolution of the epidemiological landscape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in Italy: Is there evidence for an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 potentially HPV-related carcinomas? PLoS One. 2018; 13(2): e0192621.

3.Chen W, et al. CA Cancer J Clin 2016; 66:115-32

4.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6, 66(2).

5.Siegel RL et al. CA Cancer J Clin. 2016;66(1):7-30.

6.Goodwin WJ Jr. Laryngoscope. 2000;110(3 Pt 2 suppl 93):1-18.

7.Ang KK et al. N Engl J Med. 2010;363(1):24-35.

8.Burtness B, et al. Lancet 2019. pii:S0140-6736(19)32591–7; 2. Keytruda SmPC, November 2019.

9.CancerQuest-头颈癌- https://www.cancerquest.org/zh-hans/geihuanzhe/aizhengzhonglei/toubuhejingbuaizheng


QQ图片20191031092423.png


责任编辑:青霉素


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