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胃肠道癌治疗领域,靶点研究始终是突破疗效瓶颈的核心方向。CDH17凭借其在肿瘤细胞中的独特表达特征,从众多潜在靶点中脱颖而出,成为近年来医药研发的“新星”,为胃癌、结直肠癌等高发胃肠道癌的精准治疗带来新可能。
01 天生的“肿瘤靶向标志物”
CDH17(钙黏蛋白17)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天然具备成为靶向治疗靶点的优势,核心在于“正常组织隐匿、肿瘤组织暴露”的鲜明差异。
在健康人体中,CDH17高度局限于肠道上皮细胞的侧膜,且隐藏在肠道紧密连接处。这种“隐藏式”分布使其无法被抗体类药物接触,从根源上避免了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为治疗的安全性奠定基础。而在胃肠道癌中,CDH17的表达发生了颠覆性改变:一方面,其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在50%至90%的胃癌、结直肠癌等胃肠道癌症中呈“过表达”状态;另一方面,它会从细胞侧膜重新分布到癌细胞表面,彻底摆脱“隐藏”状态,直接暴露在药物可接触的范围之内。
这种“正常与肿瘤组织”的表达差异,是CDH17区别于其他靶点的核心竞争力。它让药物能够像“精准导弹”一样,只识别并结合癌细胞表面的CDH17,避免对正常肠道细胞的误伤,完美契合靶向治疗“高效低毒”的核心需求。
02 推动胃肠道癌进展的关键推手
CDH17并非仅作为“靶点标志物”存在,其在胃肠道癌的发生、发展及耐药过程中,还扮演着“功能性推手”的角色,进一步凸显了靶向抑制它的临床意义。
在肿瘤增殖与侵袭环节,CDH17通过参与细胞间连接的调控,破坏正常组织的结构稳定性。正常情况下,CDH17通过细胞外结构域与相邻细胞结合,维持肠道上皮的完整性;而在癌细胞中,异常表达的CDH17会削弱细胞间的黏附力,让肿瘤细胞更容易脱离原发灶,向周围组织侵袭,甚至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在肿瘤血管生成方面,CDH17还能间接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血管生成是肿瘤快速生长的“养分通道”,CDH17通过促进VEGF分泌,加速肿瘤血管的形成,为癌细胞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支撑其持续增殖。
更关键的是,CDH17与胃肠道癌的治疗耐药密切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对化疗药物(如氟尿嘧啶类、铂类)产生耐药的胃肠道癌细胞中,CDH17的表达往往显著上调。它通过调节细胞内药物转运蛋白的活性,或影响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降低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导致治疗失败——这也意味着,抑制CDH17可能同时逆转耐药,为复发难治性患者提供新出路。
03 CDH17药物研发:进展显著
随着对CDH17靶点价值的深入挖掘,众多药企纷纷布局相关药物研发,目前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多款药物在不同研发阶段展现出潜力。
维立志博在CDH17靶点布局多元,其LBL-054-CD3是一款靶向CDH17和CD3的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抗体,利用自主研发的LeadsBody™技术平台开发而成。该抗体对CDH17亲和力高,且不与其他CDH家族成员交叉反应。体外实验表明,它杀伤肿瘤细胞依赖CDH17表达水平,对CDH17阴性细胞无毒性,在体内外均展现出显著抗肿瘤活性,有望成为CDH17阳性胃肠道癌患者的免疫治疗新选择。同时,维立志博的LBL-054-ADC同样引人关注,运用自主Linker-payload技术平台,抗体经改造具备高特异性与快速内吞能力,去除Fc功能降低血液毒性,精准控制药物抗体比值(DAR)为6。选用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类小分子毒素活性高、抗耐药,配合自主开发的稳定Linker,使该ADC药物在血浆中稳定性高,动物模型中有效性与安全性俱佳,极具临床开发潜力。
华东医药的HDM2017是一款靶向CDH17的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由抗CDH17单克隆抗体与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通过可裂解连接子偶联,DAR为4。2025年9月,其美国IND获FDA批准,可开展I期临床试验,此前已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申请并获受理。临床前研究显示,HDM2017在结直肠癌、胰腺癌、胃癌等药效模型中抗肿瘤效果强大,动物试验中耐受性良好。它通过抗体靶向识别CDH17阳性肿瘤细胞,内化后释放毒素,发挥杀伤作用与旁观者效应,为晚期恶性实体瘤患者带来希望。
宜联生物的YL217靶向CDH17,已推进至临床1期。鉴于CDH17在胃肠道肿瘤中特异性高表达,YL217有望凭借其靶向优势,在胃肠道癌治疗中崭露头角,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正在进一步验证其在人体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迈威生物的7MW4911采用位点特异性链间二硫键偶联技术,将Mab0727(一种抗CDH17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与新型喜树碱类似物MF-6偶联,DAR值为4。临床前数据显示其在胃肠道肿瘤模型中展现出卓越疗效,对多药耐药癌症也有强效活性,且安全性良好,虽目前处于临床前阶段,但潜力不容小觑。
先声药业的SCR-A008由抗CDH17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与新型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CPT116通过亲水可裂解连接物偶联,DAR值为8。临床前研究表明它在CDH17阳性实体瘤模型中表现出色,是极具潜力的治疗药物,同样处于临床前开发中。
礼新医药的LM-350基于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平台LM-ADCTM开发,采用IgG1野生型构型,具备ADCC活性。它能高度选择性结合CDH17,内化能力强,在多个异种移植模型,尤其是对MMAE或伊立替康耐药的结直肠癌细胞模型中,展现出显著抗肿瘤活性,已获美国FDA新药临床试验批件。
橙帆医药的VBC108作为一款靶向CDH17和CLDN18.2的双特异性ADC,通过独特设计降低安全风险,提升疗效,利用双靶点协同机制突破胃肠道癌症治疗瓶颈。临床前数据为其作为治疗胃肠道癌症的一流ADC提供了有力支撑,具备快速临床转化的核心优势。
博锐生物的BR116利用独特的CysX™偶联平台,将高度特异性的人源化单抗与创新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通过亲水性连接子稳定偶联,DAR值为4。临床前研究显示其在食蟹猴中安全性良好,有望成为胃肠道癌症的有效治疗手段,计划于2025年提交IND申请。
博奥信的BSI-721由全人源化抗CDH17单克隆抗体与MMAE通过可裂解肽链偶联。临床前活性数据表明,其在CDH17高表达胃癌模型和中低表达的胰腺癌模型中,均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在不同CDH17表达水平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治疗上展现出潜力,目前药代动力学、毒性和IND申报研究正在进行中。
SOTIO Biotech的SOT109由全人源CDH17单克隆抗体通过疏水连接子与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依沙替康偶联。临床前数据显示CDH17在超90%的结直肠癌及其他胃肠道癌中高表达,极具靶点潜力,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提交IND申请。
04 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CDH17药物研发进展迅速,但要真正实现临床转化,仍需突破多重挑战,同时也暗藏巨大机遇。
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集中在两点:一是“肿瘤异质性”问题,不同患者的胃肠道癌细胞中,CDH17的表达水平差异较大,部分患者甚至低表达或不表达,这意味着需要通过伴随诊断筛选出“CDH17阳性”患者,才能确保药物疗效;二是“脱靶毒性控制”,虽然CDH17在正常组织中隐匿,但仍有少量表达,如何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结合特异性,避免长期用药对肠道正常功能的影响,是研发的关键难点。
不过,CDH17靶向治疗的机遇同样显著。从临床需求来看,胃肠道癌患者基数大,且现有治疗方案对晚期患者的疗效有限,5年生存率较低,存在巨大的未满足需求;从技术层面看,ADC、双抗等新型药物技术的成熟,能进一步提升CDH17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例如,ADC药物的“旁观者效应”可覆盖部分CDH17低表达的癌细胞,双抗药物可同时靶向CDH17与其他肿瘤相关靶点,实现“协同杀伤”。
未来,随着伴随诊断技术的普及和药物研发的深入,CDH17靶向药物有望成为胃肠道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晚期、耐药患者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患者带来新的生存希望。
05 结语
CDH17靶点从基础研究到药物开发,已逐步构建起完整的研发链条,为胃肠道癌治疗开辟了新路径。尽管前行之路仍有挑战,如攻克肿瘤异质性、提升药物特异性等,但现有的研发成果已让我们看到曙光。
随着技术进步与研究深入,相信CDH17靶向药物将不断优化升级,未来获批上市后,会给广大胃肠道癌患者带来生存希望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在抗癌征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支柱。
注: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1.Van der Flier LG,Clevers H.Stem cells,self-renewal,and differentiation in the intestinal epithelium[J].Annual Review of Physiology,2009,71:241-260.
2.Li Y,Zhang H,Wang J,et al.CDH17 overexpression promotes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via the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J].Oncology Reports,2022,48(3):1-12.
3.Kim JS,Park JY,Lee JH,et al.CDH17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colorectal cancer:association with tumor progression and chemoresist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2021,59(2):387-398.
4.维志立博、华东医药、宜联生物等公司官网公告
责任编辑:琉璃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