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开年BD交易爆单,MNC都看上了什么?

导读:从中国“进口”,仍是主流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开局10天时间内,全球范围内就产生了总金额超200亿美元的多项BD交易。以罗氏和阿斯利康等为代表的MNC是活跃的交易者,交易核心涵盖多种产品类型。


开年火热的BD浪潮,一方面证明了MNC们粮仓充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2024年BD趋势。


表:2024年开年MNC部分交易情况

微信图片_20240125154547.jpg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罗氏和勃林格殷格翰引领狂潮


2024年开年不到一个周的时间里,罗氏就在BD领域大放异彩。在短短4天内达成了三笔Licence-in交易,绝对算得上最佳买手!


1月2日,罗氏宣布与中国企业宜联生物达成了一项价值10亿美元的交易,也是2024年BD交易第一单。双方将合作开发靶向间质表皮转化因子(c-MET)的下一代ADC候选产品YL211(“c-METADC”),用于治疗实体瘤。


宜联生物的c-MetADC则是通过联合EGFRTKI的方式,解决c-MetKTI的耐药性问题。目前已有艾伯维的c-METADC(Telisotuzumab)正在开展联合奥希替尼治疗既往奥希替尼治疗失败的c-Met过表达、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


1月4日,罗氏宣布达成两笔交易。


首先,与RemixTherapeutics达成了一项价值10亿美元的交易,以开发小分子疗法。


Remix的平台利用RNA处理模式识别来改变基因组的读取方式,并以此为基础开发药物。这家生物技术公司目前有一种候选药物正处于早期开发阶段,有望用于治疗腺样囊性癌和急性髓性白血病。


紧接着,罗氏宣布还将与MOMATherapeutics公司达成一项合作与许可协议,预付款为6600万美元。


根据协议,罗氏将获得MOMA公司的KnowledgeBase平台,以开发针对癌细胞生长和存活的新药。除6600万美元预付款外,罗氏还将为MOMA公司的发现、开发和最终商业目标支付20亿美元的其他里程碑付款。


罗氏的这三笔交易,分别拿下了抗肿瘤疗法、ADC、小分子疗法三大领域,符合罗氏通过合作扩张管线的战略布局。目前,罗氏处于临床阶段的新分子数量不断增多,其预计2024年下半年将有5条管线迎来最新进展。


紧跟罗氏疯狂Licence-in步伐的是勃林格殷格翰,同样在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内签下三笔订单。


1月6日,勃林格殷格翰宣布与KyowaKirin达成合作许可协议,获得后者开发的一款新型、潜在“first-in-class"治疗纤维炎症性疾病疗法的全球独家权利。根据协议,KyowaKirin将获得预付款,开发、监管和商业里程碑后期付款,交易金额总计达到4.1亿欧元。


勃林格殷格翰专注开发纤维炎症性疾病的相关疗法,其研发管线中PDE4b抑制剂BI1015550目前正在两项III期临床中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进展性肺纤维化。


与KyowaKirin的牵手是勃林格殷格翰在当周最小的一笔交易,也是其2024年开年来的第三笔交易。


1月4日,勃林格殷格翰宣布与3TBiosciences达成了一项T细胞抗癌疗法合作协议,总额可能达到5.385亿美元。


1月3日,勃林格殷格翰宣布与苏州瑞博生物达成一项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治疗非酒精性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NASH/MASH)的小核酸创新疗法。


根据双方合作条款,瑞博生物除了将收到一笔预付款外,在此次多靶点合作项目中,瑞博将有权获得基于开展临床研究、药物注册和商业成功等里程碑付款以及上市产品的阶梯式销售提成,总交易金额超过20亿美元。


勃林格殷格翰三笔交易瞄准的是纤维炎症性疾病疗法、T细胞抗癌疗法和小核酸创新疗法等三大疗法。


在小核酸领域,从2023年8月诺华靶向PCSK9的超长效降脂药物Inclisiran在华获批上市之后,国内分外热闹。舶望制药与浩博医药AusperBio共获4亿元A轮融资;GSK与杨森、中美瑞康与扬子江、信达与圣因生物相继达成合作。


AZ、诺华选了同样的BD路线


阿斯利康选择了Licence-in和M&A两手抓。


1月2日,阿斯利康宣布与安锐生物就靶向EGFRL858R突变的临床前小分子变构抑制剂达成独家选择和全球许可协议,用于治疗晚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该交易总金额高达5.4亿美元。


在与阿斯利康的交易中,安锐生物的EGFRL858R变构抑制剂旨在解决EGFR抑制剂的耐药性问题,新闻稿中更是明确指出“与其他EGFR靶向分子(如AZ旗下奥希替尼Tagrisso)的潜在组合”。


阿斯利康作为在中国收入最高的全球制药巨头,开年除了扫货中国Biotech产品外,还斥资12亿美元收购中国CAR-T疗法公司亘喜生物。


此次阿斯利康的收购意图也较为明显,将借此扩充其在CAR-T细胞疗法管线的布局。


全球在CAR-T细胞免疫疗法领域的专利申请目前约有2.1万件。


其中,美国在CAR-T细胞疗法领域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中国则以明显领先于欧洲和日本的优势紧跟美国,由此也不难看出,中国CAR-T市场竞争白热化。


诺华开年的两笔交易走的路线和阿斯利康近期如出一辙。同样是瞄准中国区下手,同样是一笔Licence-in和一笔M&A。


1月5日,诺华宣布收购信瑞诺医药。根据交易详情,诺华出价每股40美元,相当于总价约32亿美元,整个交易金额高达35亿美元。


此项收购协议的达成与诺华的战略完全契合,即聚焦四大核心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物,包括心血管、肾脏及代谢,免疫,神经科学和肿瘤。中国有大量肾病患者,不少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而面临的治疗选择却很有限。在整合之后,诺华将凭借成熟的药品开发和商业化经验,加快信瑞诺医药在研产品线的商业化上市,丰富其肾脏疾病布局。


1月7日,上海舶望制药(ArgoBiopharma)宣布与诺华签订了两项独家许可与合作协议。两项交易潜在总价值高达41.65亿美元。


根据协议,诺华获得了开发和商业化舶望制药的一项1期项目的全球独家许可权。此外,诺华还将获得针对心血管疾病的至多2个额外靶点的化合物潜在许可选择。


强生也看上了ADC


除了罗氏以外,强生也瞄准了ADC,不过走的是收购路线。


1月8日,强生与Ambrx达成收购协议,交易总价20亿美元,相比1月5日收盘价溢价105%。


Ambrx的核心技术为非天然氨基酸定点偶联的ADC技术,近年来也在开发免疫刺激ADC技术、双抗技术和PEG长效重组蛋白技术等。


这笔收购交易标志着Ambrx不仅成为在亘喜之后短期内第二个被MNC收购的中国药企,而且意味着除诺和诺德外,基本上全球前十大药企都已经在ADC领域下重注。


从中国“进口”仍是主流趋势


2024年开年,宜联生物打响国产ADC出海第一枪。苏州瑞博生物小核酸授权给勃林格殷格翰,诺华和阿斯利康分别以引进和收购方式与四家中国企业达成交易。


这一笔笔交易的敲定,表明MNC正在密集押注中国Biotech。


从各项协议细节能看出,很多项目都处于临床早期。而能够挖掘到中国biotech的早期研发管线,足以说明如今MNC对国内市场、药企的看重。这与过去的一些MNC在中国“淘金”思路有所不同。过去,国内这些早期管线,可能需要在国际顶尖会议上公布了相对惊艳的初步数据,才会引来大药厂的合作意向。


在业内看来,早期项目相比于II/III期项目来说,临床数据较少或仍处在临床前阶段,未来的风险更大,当然一定程度上也具备更大的潜力,但能否真正实现项目价值需要衡量。


894ba01ed5dfb2d99b6ca51913f1e28.png


责任编辑:豌豆射手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