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海鱼刺了一下,23岁小伙手指变“腊肠”!差点截肢……

导读:捕鱼一个小伤口,竟肿痛一年有余!

“以前看到虾兵蟹就感觉像看到了钱一样,现在却像是一件件凶器。”作为一位售卖海鲜的店主,23岁的李先生对这些海洋生物既爱又恨。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平日里最熟悉的海鲜居然如此“凶猛”,害得他差点截肢。


被海鱼刺伤后手指变成“腊肠”

肿痛一年没有痊愈


“以前也有被鱼虾刺破过,但一般都没事,这次倒大霉了!”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刚动过手术的李先生神色黯然。回想起一年的求医路,他连连叹气。


去年5月的一天,李先生如同往常一样在店铺里处理海鱼,突然被一根小小的鱼刺刺伤了右手大拇指,本以为是小事,他便没有对伤口进行处理。


哪知道噩梦从此开始。李先生被刺的右拇指久久不见好转,反而持续肿胀,红中发紫,像根腊肠,还伴有刺痛。


随着时间流逝,疼痛让他越来越难以忍受。“你这样发展下去,不会手指烂掉吧!”家人的担忧和提醒,把李先生吓坏了。去当地医院进行了简单的药物治疗,肿胀似乎有所好转,李先生以为,痛苦就这么结束了。


不曾想疼痛又卷土重来。


几个月前,李先生右拇指又开始出现肿胀,稍一碰就疼得厉害,当地医院建议他去杭州大医院就诊。于是,李先生心急火燎地赶到浙江省人民医院。


坚持不懈揪出藏匿“凶手”


医生建议处理海鲜时最好戴手套


浙江省人民医院手外科王亮副主任医师检查发现,患者右拇指指腹、掌指关节及大鱼际处均出现弥漫性肿胀,约5*4厘米大小,呈腊肠样改变,以“右手拇指滑膜炎”将患者收治入院,并为他安排了急诊手术,进行了彻底清创。


术中,王亮发现李先生手指的感染范围很广,局部有大量肉芽肿样组织,认为可能存在感染,结合患者的职业特点,留取样本交由检验中心做细菌培养,以确定究竟是何种菌毒,差一点让年纪轻轻的患者失去手指。


然而,细菌培养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浙江省人民医院检验中心主任助理、负责细菌室的李曦博士在第一培养中仅发现表皮葡萄球菌,患者手部脓液原始涂片染色并未发现可疑病原菌。李曦并没有就此了事,他分析认为,表皮葡萄球菌基本上不产生对人体具有毒性的毒素和酶,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其致病与免疫力低下和异物植入相关,这与临床不符。“患者有海洋生物刺伤史,慢性感染,病原菌是否可能为……”李曦眼睛一亮,马上联系临床重新留取样本。


在获取第二次标本后,李曦马上进行抗酸染色,经过一个小时寻找,两条红色可疑的条状细菌引起了他的高度注意。针对病原菌可能,他决定延长培养时间,终于在第7天时“幕后真凶”浮出水面,原来正是这个小小的致病微生物——海分枝杆菌惹的祸。


“确定海分枝杆菌感染,光手术还不行,需要进行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不然伤口还会迁延不愈。”王亮嘱咐李先生,接下来还得耐心地接受药物治疗,坚持服用较长一段时间,以彻底清除海洋分枝杆菌感染,避免再次复发。


image.png

细菌培养最终确定为海分枝杆菌


什么是海分枝杆菌?


李曦博士介绍,它是一种存在于海水和淡水中的细菌,属分枝杆菌类,与结核杆菌同属,是引起非结核分支杆菌皮肤病的主要菌种。这是一种机会致病微生物,其传波途径并非像结核分枝杆菌那样通过呼吸道传染。这种细菌在28~32℃水温最为活跃,很难在超过37℃的环境下存活,生活中也并不常见,一旦侵入人体,会在筋膜里蔓延,如手、脚等,一般并不会跑到温度较高的内脏器官。


“感染了这种菌,有时会在肢端感染,开始表现为皮肤丘疹,随后引起浅表溃疡及形成肉芽肿。虽说病情会发展得比较慢,但如果不加以干涉,可能会发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曾有患者因此而截肢。如果发生在免疫系统受损的病人身上,还可能会出现扩散性的感染和菌血症。”李曦博士表示,还有一种“海洋创伤弧菌”更危险,感染后若不及时抢救,病亡率很高。


李曦博士提醒,处理海鲜时千万要小心,经常接触海产品的人操作时最好戴厚手套;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等人群,由于免疫力较低,应尽可能少接触“生猛”海鲜。海分枝杆菌一般都是患者在处理海鲜时,手不慎被划伤而感染上的,应当尽快到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进行诊治,避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分割线.png


责任编辑:青霉素


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