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专题】“阳光下的阴影”(下) ----------医•患

导读: “不为良相,当为良医”,这句中国古老的箴言明示了医生所处的地位,同样,在日本,只有医生等少数职业会被他人尊称“先生”。曾经医生是悬壶济世的楷模,医患关系亦十分和谐。然而据了解,近20年医患纠纷呈爆发式的增长,医生的冷漠行医,抑或患者的暴力不合作态度,总而言之,原因很多,在这里,小智为您扒一扒2014医患纠纷大事件,各位看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

医患纠纷伤不起 药智网2014年医患事件盘点


“不为良相,当为良医”,这句中国古老的箴言明示了医生所处的地位,同样,在日本,只有医生等少数职业会被他人尊称“先生”。曾经医生是悬壶济世的楷模,医患关系亦十分和谐。然而据了解,近20年医患纠纷呈爆发式的增长,医生的冷漠行医,抑或患者的暴力不合作态度,总而言之,原因很多,在这里,小智为您扒一扒2014医患纠纷大事件,各位看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


6.2湖南伤医案


2014年6月2日凌晨4点多,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生一起暴力伤医事件,29岁的女医生王雅在抢救一名肺癌患者时,遭多名家属殴打,致颅脑损伤:脑震荡、头皮血肿、多发性软组织挫伤、耳鸣、听力下降等。怀孕5个月的护士谭小飞遭患者家属殴打后,出现先兆性流产。但被指打人的一方,通过当地门户网站以一则网文表示事件起因系医院抢救不力,否认家属殴打医护人员。此事最后以不构成寻衅滋事罪对打人者予以释放。


北京宣武医院医闹


2014年8月16日,一名30岁的女性患者15日下午进入北京宣武医院急诊室进行治疗。经医生诊断,患者延髓有病灶,医生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并说明病重。16日凌晨2点左右,患者病情变化,抽搐后室颤,经抢救无效死亡。其后,患者家属聚集30余名人员在急诊室大吵大闹,干扰正常医疗秩序。一位在现场参与处置的医生告诉记者,家属提出“要么偿命,要么赔偿”,对医院的解释拒不接受,并将值班医生数次逼至角落,并强行抢夺尸体驾车撞向前来维持秩序的警察。其后,五名闹事人员被警方带走,医院恢复正常秩序。


7.28山东医闹事件


2014年7月28日9时,山东日照市人民医院发生一起因恶性医闹事件。70名患者亲属带着刀在医院扯横幅、摆花圈、设灵堂、烧纸钱、堵大门,造成交通严重阻塞,医院急救人员、车辆无法进出。捅伤9人,2人重伤,其中一人捅伤颈部10cm,颈静脉断裂,差点伤及颈动脉,另一名胸部被捅。其中还有一名24岁女警察。


随后的调查中,警方了解到患者丈夫在与医院调解不成的情况下,想以此逼迫院方同意自己的诉求,所以召集亲属、朋友到医院闹事,当看到公安机关现场带离自己亲属时,持刀将多名执勤人员刺伤。患者丈夫因涉嫌故意伤害等罪被依法刑事拘留,3名组织者因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被依法刑事拘留,1名组织者被依法取保候审。


8.10湖南湘潭产妇死亡事件


2014年8月10日下午,湖南湘潭县妇幼保健院一名张姓产妇,在做剖腹产手术时,因术后大出血死亡。湘潭县卫生局称,8月10日12点05分胎儿出生后,产妇出现呕吐呛咳,院方立即抢救,但产妇因羊水栓塞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于21点30分死亡。


8月10日10日12点05分,手术室护士告诉家属,产妇顺利产下宝宝。就这样又过了几个小时,直到晚上9点,刘先生家人听到有人在议论,说产妇已经死了。情急之下的刘先生上前使劲拍打手术室的大门,这时,出来一个自称是代理院长的人,说产妇仍在抢救,有脉搏。刘先生只得在外继续焦急地等待。


8月10日晚上11点,刘先生再也按捺不住,再次敲门,询问护士情况,可此时,手术室内没有任何人回答他,因为手术室的门被反锁,刘先生不得不撬开手术室的大门。可进去之后,刘先生看到了让他难以置信的一幕:妻子赤身裸体躺在手术台上,满口鲜血,眼睛里还含着泪水,可却再也没有了呼吸。而本应该在抢救的医生和护士,却全体失踪了,房间里只有一些不明身份的男子在吃着槟榔,抽着烟。


经湘潭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组织专家鉴定组依法依程序鉴定,湘潭县妇幼保健院“8·10”产妇死亡事件调查结论为产妇的死亡原因符合肺羊水栓塞所致的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事件不构成医疗事故。同时调查组也指出,事件中医方与患者家属信息沟通不够充分有效,引起患者家属不满和质疑。


8.20岳阳医闹事件


2014年8月20日上午11时前后,一名被捅伤的患者送来抢救。中午12时左右,病人情况稍微稳定一些,被送往ICU抢救,下午14时30分左右,病人因抢救无效被宣布死亡。现场几十名家属找到当时的主治医生,要将他拉扯到太平间去给尸体下跪,在去太平间的途中,医院的工作人员将家属拦了下来。随后,家属打伤了医生,并在急症科办公室进行打砸,医院的医务科也被砸了。到了晚上,家属仍然在医院闹事,一度招来当地特警。主治医生被打后住院。


8月21日,岳阳市各大医院的医护人员约200人前往市政府讨要说法,并希望领导有个交代,保障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医护人员上班提心吊胆,没有一点安全感。


编者语:每次发生医闹事件,似乎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各执一词,失去至亲的亲属和手无寸铁的医生,很难说哪一方是弱势,哪一方是占理的。但小智认为医患问题的解决应当建立在信息、身份对等和法律责任界定明确上,不然无论个体的事件如何定论,医患关系始终都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看英、美各国如何处理医患纠纷



英国:优化服务,避免纠纷


服务态度差、信息不公开等都是容易造成医患纠纷的原因,英国通过优化服务来防患于未然。英国的医院按照管理方式分为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英国本国公民和在英国合法居住半年以上的外国人都可以享受公立医院的免费医疗服务。


但是由于去公立医院看病的人多,患者需要预约,而预约过的病人需要等待短则一周长则数月的一段时间才能看上病,很多人选择去私立医院看病。


在英国,私立医院的很多服务(美容相关的除外)也是被医疗保险所覆盖的,因此虽然需要花钱,也不至于太贵。为了招揽生意,私立医院的服务比公立医院更好。


中立调解 提供信息


在英国,大部分医院都有一个独立于医院外的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医生、护士、律师以及患者代表。委员会是尽最大可能帮助本医院解决医疗纠纷。


  

如果医院内部无法解决的纠纷,患者可以向地方的政府机构投诉,根据规定患者需要在诊断后12个月内向当地政府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投诉,而政府部门要在三个工作日内告知患者收到了投诉,并且双方商量需要多长时间进行调查。除非有患者同意,不然政府部门要在6个月内解决纠纷。


勇于认错 赔偿大方


英国的很多医生和诊所都上了保险,一旦发生事故,保险公司会赔偿部分损失。这也是医院不会太小气的一个原因。如遇实在解决不了的纠纷,也只能诉诸法律手段了。


挪威:高福利国家的医疗幸福课


挪威的福利和幸福指数年年稳居世界前几名。医疗、教育等全都由国家包揽,居民有权选择为自己或家人看病的社区医生,并可以调换医生。社区医生的收入同其拥有的服务对象数量多少密切相关。不要说收病人“红包”了,就连服务态度不够好,医疗技术不够高,都可能导致服务对象的流失。


同病人打交道是第一课


在挪威,医护专业学生的第一课就是如何和病人打交道。开课时,老师会请来一些病人,要求学生同病人打招呼,与病人握手,聊聊天。这样可以拉近相互间的心理距离,为下一步诊断有效交流创造良好气氛。


医患皆无后顾之忧


在挪威,患者可以根据不同疾病组成各种协会,作为相互交流的平台。在协会里,他们同病相怜,分享与病魔作斗争的经验体会,消除对疾病诊断和医生诊治的不解或误解,更好地配合治疗,也起到了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作用。一旦出现纠纷,协会接到正式投诉后,会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医疗纠纷的解决迅速纳入正常通道。


医疗责任事故处理在挪威有多重途径,如挪威医师协会处理、政府行政仲裁或到法院提起诉讼。挪威每年上千起医疗投诉,绝大部分通过挪威医师协会得到了解决,极少需要行政裁决,诉讼的则更少。


制度的优势


高福利制度下覆盖全民的免费医疗基本消除了因病人经济状况悬殊带来的医疗不平等现象。在挪威,同样的病,同样的病情,不管病人身份如何,医生必须按照挪威医师协会制定的医疗程序、诊断方法和医疗方案进行诊治。据说,在这方面,挪威做到了国王和平民没有区别。


政府对药品、医疗用品和医疗仪器的市场管控和使用跟踪监控,保证了药品等医疗用品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使国家医疗开支保持在基本合理的水平。


挪威制定了统一的医疗规程,不断的在岗培训,保证了医疗行为的规范有序和医疗水平的持续提升,使医疗纠纷降到最低。即使出现了纠纷,事故调查、责任确定都相对简单容易,无需耗费更多资源。


美国:赔偿费使医院不敢懈怠


法律是美国解决医患纠纷的主要途径,医生对患者的重大伤害或渎职行为有时涉及数以百万美元计的高额赔偿。在高额赔偿的警戒下,美国医院、医生在患者服务方面投入大量资源、设立繁复程序,在保护病人、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同时也极大地推高了医疗费用。医疗是个复杂而且难以预料结果的过程,美国保险公司为医生与医院提供了各种医疗事故险,减少他们在提供医疗时的后顾之忧。


诉讼是最主要的方式


医疗事故是导致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由于美国的侵权法较为完备,通过民事诉讼解决这些纠纷就成为重要途径。


最优方式从微笑开始


诉讼与高额赔偿给医院带来的效果非常明显。除了极少数不配合的病人外,医生护士往往和颜悦色,治疗中的每一步骤都会向病人解释在做什么以及为何这样做,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医患之间的互信。在接受专科医生治疗时,这种互信更为明显,因为专科医生往往会与病人建立长期联系,甚至会有私人往来。在与医生预约见面前一到两天,医院还会打电话提醒病人不要忘记来看病。


调解仲裁最受欢迎


在提高了医院服务质量的同时,美国医患纠纷动辄上法庭的做法也带来了诸多负面效果。首先是资源浪费,医疗责任诉讼会花费大量的经费。其次,效率并不高,相关统计显示,每个美元的赔偿当中,最后患者拿到的只有28美分。


诉讼的主要目的是追究责任,这必然导致控辩双方信息隔绝,双方不会开展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医生无法利用医疗失误的信息来改进医疗。


近年来,美国不少地方开始尝试改革侵权法,利用诉讼之外的办法来化解医患纠纷。尽管通过有陪审团参与的诉讼是美国医患纠纷的主要化解方式,但实际上,只有大约5%左右的诉讼最终上庭,其余大部分经过调解解决。


日本:强化医院管理防患于未然


日本在解决医疗纠纷方面采取的一些手段和方法,实际上包含着合理性和科学性。


制定医疗安全对策


为妥善解决医患纠纷,厚生劳动省(相当于中国的卫生部)建立了医疗安全对策,涵盖面很广,包括医疗,医疗保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方面。日本医师会设置了“患者安全确保对策室”,定期举办各种讲座,督促医院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体制,如防止感染、医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尽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2007年5月,日本通过修改医疗法,加强了对医院的管理。各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有义务向日本医疗机能评价机构提供患者死亡或引发并发症等重大医疗事故的资料,以便该机构进行统计。


调停和解超半数


各地的医师会均设置了“医事纷争处理委员会”,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协调解决医疗纠纷问题。据统计,日本全国的医疗诉讼案中有50%以和解方式宣告了结。如果未能达到和解的目的,可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裁决。一般情况下,患者会进行民事诉讼。在医疗纠纷案中,根据案情的严重程度,从最初的民事诉讼转为刑事诉讼的案件也屡见不鲜。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