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制药四小龙”,在全球技术博弈中重塑医药研发新格局

导读:当中国AI制药走向全球

7月26日至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举办。“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的主题贯穿始终,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带来一场思想与创新碰撞的盛宴。

 

在众多议题中,AI与生命科学的融合——特别是AI制药,吸引众多投资者关注。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共赢金砖”论坛上,深度智耀创始人李星表示:“当我们用AI为新药研发带来革命性变革时,我们也在从根本上推动 SDG 9: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 的实现。我们正在为一个新时代,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高效、更公平的生命科学产业。

 

 1.png


这一场景折射中国AI制药的快速崛起——由深度智耀、晶泰科技、英矽智能与剂泰科技构成的“AI制药四小龙”矩阵,正在临床转化、技术平台和商业模式上展现出中国AI制药的全球竞争力

 


“AI制药四小龙”都是谁?


作为中国AI制药的先锋,由深度智耀、晶泰科技、英矽智能与剂泰科技共同构成的“AI制药四小龙”,正通过差异化定位塑造中国AI制药的多元生态,逐步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在这一矩阵中,四家企业代表了中国AI制药的不同发展路径:深度智耀致力于打造全链条赋能平台,晶泰以“硬科技”基础设施见长,英矽专注生成式AI驱动的管线创新,剂泰则深耕递送技术这一细分领域。

 

晶泰科技作为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的中国首家成功上市的AI制药公司。据官网及相关报道介绍,其的核心优势在于构建了“量子物理+AI+机器人”三位一体的技术闭环。2019年起,晶泰科技开启自动化实验室自主研发,2020年完成机器人实验原型机开发,实现“AI预测-机器人验证”的研发闭环。这一模式为 AI 模型产生大量高精度结构化的专属数据,进一步将药物发现周期从1-2年缩短至数月,并显著降低研发成本。

 

同时,英矽智能正在港交所冲刺“AI创新药第一股。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企业,已进行8轮融资,2025年2月完成超1亿美元E轮融资后,估值达13.31亿美元。

 

英矽智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自主开发的生成式AI平台Pharma.AI。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英矽智能打造的Pharma.AI是世界上领先的由生成式AI驱动的药物发现与开发平台,提供包括新靶点识别到小分子生成及临床结果预测的端对端服务——具体来讲,Pharma.AI由 Biology42、Chemistry42、Medicine42和Science42组成,旨在覆盖整个药物发现和开发过程。截至2025年5月6日,英矽智能已通过自主开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Pharma.AI产生超20项临床或IND申报阶段的资产,其中三项资产已授权予国际制药及医疗保健公司,合约总价值超过20亿美元。

 

而剂泰科技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AI+药物递送。其核心武器是其AI纳米基座大模型及三大核心解决方案:AILNP(AI核酸递送系统设计平台)、AIBNA(ALMRNA序列设计平台)、AiTEM(AI小分子制剂设计平台)。目前已具备实现肝脏、肺部、肌肉和免疫细胞等关键组织和细胞的LNP精准靶向递送能力,在多器官、多组织靶向递送难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肿瘤、代谢系统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等提供成药机会。剂泰医药的发展战略代表了AI制药的一个重要方向——深耕细分领域技术制高点。

 

相较于侧重药物发现(Discovery)阶段的同行,深度智耀在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阶段建立了深厚的壁垒。基于8年积累的数十亿自有标注数据微调临床试验企业级以及自有垂直大模型,深度智耀创新性的构建了一套行业领先的垂直多智能体(Multi-Agent)AI架构,覆盖从靶点发现、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数据采集、数据稽查、数据分析到结果报告生成的闭环,实现了效率和准确性质的飞跃。

 

 2.png


据了解,深度智耀做到的不止是线性的节约时间。而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多智能体架构的最前沿,构建AI for scientist,构建强大自主研发决策引擎。这意味着这一套系统并非僵化执行指令,而是在一个“假设-行动-学习-反思”的动态循环中运行。它能够批判性地审视自身的推理逻辑,从失败路径中学习,并实时调整策略。

 

这种“从文本切入”进而变革临床试验全链条的创新路径,不仅打破传统研发的文档瓶颈,更通过AI的跨领域推理能力,为罕见病等空白领域设计全新临床终点,将临床试验从一场高风险的“赌局”,转变为一门风险可控、路径可优化的“确定性科学”

 


当中国AI制药走向全球


中国的AI制药企业正以颠覆性力量重塑全球医药产业格局,其前景在技术突破、资本热捧与政策扶持的多重驱动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截至2025年7月,国内AI制药企业数量达108家,94%集聚于北京、长三角及大湾区,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三城各超20家,形成技术与产业双高地。高校成果转化成为主力军,中科院、清华、北大等机构孵化的企业占比近半,如晶泰科技等头部公司通过技术授权与跨国药企深度绑定。据最新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制药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2030年直指4000亿元大关,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20%。

 

当下,中国市场正以领跑者姿态重塑全球竞争格局:晶泰控股与DoveTree LLC签署数十亿美元管线授权合作意向书;在靶点发现环节,英矽智能已完成TNIK抑制剂的靶点发现;深度智耀已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谷歌等展开了深度研发合作,攻关下一代医药AI模型。

 

根据沙利文预测,到2030年全球AI制药市场规模将达325亿美元。这一广阔前景为AI制药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同时,全球制药巨头的AI军备竞赛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礼来将AI投资额从2022年7亿美元猛增至2024年15亿美元,13项AI投资,横扫头部同业,而默克以10笔AI投资数量紧随其后。

 

竞争虽然激烈,但可以看到的是,由深度智耀的临床试验全链条加速引擎、晶泰的机器人实验室、英矽的生成式AI与剂泰的纳米递送系统组成的中国AI制药主力军,共同构筑起了中国AI制药的技术拼图。当这些创新力量汇聚成河,中国制药业正迎来从跟随者到规则制定者的历史性跨越。


药智.png


责任编辑:Summer


声明:本文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平台观点和投资建议。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