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销30亿!膏药龙头的破局密码

导读:盈利超5亿

在医药行业,什么“赛道”算是“好赛道”?


是创新驱动的技术突围,还是精准捕捉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或许,真正的“好赛道”,从来都是价值与增长的双向奔赴,既能以独家优势构筑壁垒,更能在市场验证中持续盈利。


在近日发布的年报中,九典制药的业绩表现再次诠释了这个道理:2024年营业收入29.3亿元,同比上升8.9%;归母净利润5.12亿元,同比上升39.1%;扣非归母净利润4.75亿元,同比上升39.7%。


拉长时间线来看,这已经是九典制药连续10年营收正增长,净利润连续5年保持30%以上增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药企将目光投向贴膏这一“不起眼”的赛道,行业竞争正持续加剧。


盈利超5亿


九典制药成立于2001年,初期十几年与多数传统药企一样,以仿制药、原辅料及植物提取物为主业。在抗感染、消化、呼吸等领域推出奥硝唑分散片、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等药品,凭借疗效与质量积累市场份额,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7年是九典制药的关键转折:作为湖南新三板转主板首股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首日股价大涨近44%;同年自主研发的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获批上市,作为国内首个化药凝胶贴膏消炎镇痛剂型,2019年销售额破亿,2022年、2023年分别达13.03亿元、15.47亿元,占营收超57%。2024年院内销量同比增25.65%,院外线下OTC市场增幅173.79%,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九典制药的药品制剂产品中,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和酮洛芬凝胶贴膏由于研发难度高,长期无直接竞品,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100%。在此背景下,九典制药营收从2017年5.35亿元增至2024年29.31亿元,净利润从6857万元增至5.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其产品结构也从仿制药为主转向化药贴膏主导,毛利率由2017年51.94%提升至2021年的78.50%。


除贴膏产品外,九典制药其他制剂通过多渠道营销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其中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洛索洛芬钠片、枸橼酸氢钾钠颗粒、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产品,在国内公立及县级公立医院销售额排名稳居前三。


微信图片_20250506140408.png

九典制药主导产品销售额排名及市占率

图片来源:九典制药年报


作为九典制药业务板块的重要一环,原料药和药用辅料业务同样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全年原辅料及植物提取物销售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28.22%。原料药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新原料药客户新增近百家,血液制品辅料实现突破。国际市场上,千万级原料药出口品种增至4个,铝碳酸镁、铝镁加获拜耳等企业认可,生物疫苗注射用辅料辛酸钠、麦芽糖开启海外商业化合作。


在稳固主业基础上,九典制药依托“药品制剂+原料药+药用辅料”一体化研发生产优势拓展CXO服务。2024年新增CMO委托项目46个,同步推进受托项目进度,13个受托项目完成审批并落地商业化生产,为业绩增长注入新动能。


2025年一季度,九典制药延续增长态势,实现收入6.96亿元,同比增长17.79%,扣非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16.54%。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已连续3年大幅下降,从2022年的52.43%,下降至38.95%,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化药贴膏龙头


从仿制药到化药贴膏的转型,九典制药用7年时间完成了从“跟随者”到“领跑者”的蜕变。当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以年销15亿的成绩成为现象级单品,其背后不仅是单一产品的成功,更是九典制药在透皮给药领域技术积累与市场洞察的集中爆发。


在国内,贴膏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中药贴膏剂一般作用于局部镇痛抗炎领域,适应症主要包括骨关节炎、肩颈疼痛、腰痛、骨质增生、风湿病、急性挫伤、扭伤、跌打瘀痛、落枕以及肌肉劳损等。


随着技术进步,现代化透皮贴剂即化药贴膏的应用范围逐渐拓展,除了镇痛消炎领域,还被用于绝经引起的中度至重度血管舒缩症状、阿尔茨海默病、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重度抑郁症、慢性疼痛的控制、恶心和呕吐的预防、预防心绞痛等领域,是除口服、注射外的第三大给药机制。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药用贴膏剂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04亿元,其中中成药贴膏市场规模为135亿元,占总市场比重达到66%;化药贴膏剂占比逐年增长,由2020年的26%提升至2023年的34%,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与传统中药贴膏技术门槛低、资产投入小不同,化药贴膏工艺复杂且研发难度极高,尤其凝胶贴膏的制备堪称“卡脖子”技术,需攻克交联架桥、水凝胶体系稳定性、药物透皮吸收效率等核心难题。九典制药自2010年布局透皮给药领域,在突破上述技术壁垒后,成功推出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


2024年之前国内化药凝胶贴膏市场仅6款产品上市,这意味着,在化药贴膏这个市场里,只要突破了技术壁垒,便有望成为一款“重磅炸弹”。而在这仅有的6款上市产品中,九典制药独占其中2席:2023年再次拿下酮洛芬凝胶贴膏国内首仿,并在年底成功纳入医保。作为日本镇痛领域销量领先的外用制剂,该产品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16亿元,凭借替代传统贴膏剂的显著优势,正成为九典制药的第二增长极。


与此同时,九典制药通过自主研发与并购引进持续丰富产品矩阵,多款在研产品推进至申报生产或临床阶段:2024年完成消炎解痛巴布膏再注册;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吲哚美辛凝胶贴膏、利多卡因凝胶贴膏等多个贴膏产品处于上市申请阶段。随着后续产品的逐步上市,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带动业绩持续增长。


微信图片_20250506140412.png

已进入注册程序的在研项目情况

图片来源:九典制药年报


群狼环伺下的突围战


尽管在化药贴膏赛道占据先发优势,九典制药面临的竞争压力正呈指数级上升。2025年1月,乐明药业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获批,成为首个打破九典制药垄断的仿制药企业,随后泰德制药、南京海纳等企业相继入局,短短一个月内,4款同类产品密集获批,竞争格局骤然生变。


根据国家药监局2022年发布的《局部给药局部起效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贴剂仿制药可选择通过PK-BE(药代动力学-生物等效性)试验或开展III期临床试验进行申报。然而在实际审批中,仅以PK-BE申报的仿制药遭遇普遍否决——2020年以来,多达13款仅完成PK-BE试验的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仿制药上市申请均被驳回。此次乐明药业的洛索洛芬钠贴膏仅凭借BE申报成功,意味着外用贴膏仿制药审批路径的实质性突破,无需开展耗时数年、耗资千万的III期临床试验,只需通过生物等效性试验即可达成获批条件,大幅降低了技术门槛。


实际上,除已获批的5家仿制药企业外,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还有至少15家企业在走上市审批流程,以目前的过评速度,竞争企业数量很快将增至十几家。对九典制药而言,独家地位一旦失守,产品势必陷入价格战,而集采将加速这一进程。


此前因无直接竞品,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集采降价幅度有限:在广东联盟、京津冀“3+N”联盟、甘肃集采中以18.19元/贴中标,降幅约25%;浙江、云南集采中标价17.37元/贴,降幅约28%。随着国家及省际联盟集采的全面推进,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价格下降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面对围剿,九典制药选择多线突围。一方面,加速OTC渠道布局,线上线下共同发力,2024年院外线下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173.79%,线上电商收入增幅达242.27%,自营渠道增长近400%;另一方面,在研发端持续投入,深化技术护城河,通过关键辅料国产替代和新型材料研发降低成本,2024年研发投入2.61亿元,占总营收8.91%。


然而,行业洗牌仍在加速。羚锐制药、奇正藏药等中药贴膏龙头正跨界布局化药领域,泰德制药等企业依托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抢占价格竞争空间。未来,九典能否在技术迭代与市场争夺中保持领先,将取决于其能否持续突破透皮给药技术瓶颈,并在集采常态化下找到成本与创新的平衡点。


结语


九典制药的崛起,印证医药行业的“好赛道”始于独家品种填补市场空白。从仿制药转型贴膏龙头,其凭借技术突破打开增长空间,然而当“独家”优势不再,唯有持续突破技术壁垒、平衡成本与创新,才能让“好赛道”真正成为经得起竞争考验的“长久赛道”。


参考资料:

1.九典制药年报,官网

2.《产品矩阵日益丰富,打造经皮给药制剂领域龙头企业》,国盛医药,2024年11月25日

3.《化药贴膏已经没了立项的必要?》,药通社,2025-03-05


微信图片_20250219111408.jpg


药智.png


责任编辑:琉璃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