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伦,上的是什么岸?

导读:创新药科伦博泰,上的是好岸吗?

科伦创始人、董事长刘革新又语出惊人。73岁的他,仍然坐镇科伦药业的业绩说明电话会,以公司董事长、一把手的身份。“我们已经上岸了”,一句话砸在冰窟的创新药市场上火花四溅,而后科伦被半调侃为“A股最自信的药企”。

董事长的自信并不是没有理由。至少从财报和股价上看,过去一年,公司初建立时最主要的支柱大输液,以及两家子公司的成绩,在资本寒冬的创新药市场,不得不让人高看一眼。

科伦药业年收入200多亿元,营收和利润仍实现两位数增长,利润同比增长接近45%;

科伦旗下成立于2010年的川宁生物主要业务是抗生素中间体,同时也是时下热门“合成生物”概念的龙头股,营收已达50亿级别,占母公司总收入的1/4,疫情后营收和利润正在高速增长。

在创新药领域,科伦博泰在ADC的全球大热创新药赛道里,与默沙东9项产品、118亿美元总额的合作是国内ADC出海的标志性事件。SKB264的临床试验做着,适应证开着,里程碑付款拿着,与默沙东的合作至今仍为公司贡献着充足的现金流。

两家子公司分别在A股和港股上市,上市时长不过一年半和一年,股价涨幅都已近200%。

如果梳理公司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从创新科技含量和开发难度来看,科伦是沿循着“从下往上”的发展路径:从最底层的输液,到难度一般的仿制药、抗生素,再到最难的创新药,在思维方式截然不同的领域都能趟出路,这在传统药企的转型中令人惊讶。

“过去的十年,公司已完成了最困难、最昂贵、最有意义的基础性工作,该干的事儿都干了,所以未来是光明的。”电话会上,科伦方面也亮出了和刘革新一样的自信。

但在仿制药企整体向创新转型的这艘时代大船上,科伦自称“上岸”上的究竟是什么岸?输液、仿制仍在“限抗令”和集采政策下承压,创新药在人才方面又“丢兵弃将”,科伦的底气有几分?

1、输液大王的圈地效率

“我们都提醒过他不要这样说了。”有相关人士谈起“上岸说”一事时掩面。

刘革新,四川“输液大王”,科伦药业的创始人。“上岸说”的确符合他一向直接、火爆的性格。一位跟随他多年的人士描述他:“他是军人,雷厉风行,执行力极强,为了目标不惜一切代价。”衬衫外套着红色冲锋衣,或是身着迷彩服、手执步枪,“通天帝国”“铁血春秋”,这也是刘革新既往在媒体上留下的形象。

对于家国叙事、军事精神的情结,也许是五六十年代生企业家常见的共同特点,而这反映到企业管理上,意味着效率、冲劲、不顾一切。

不少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特质,但刘革新不一样的是,他的学习能力和判断趋势的能力很强。他在大连铁道医学院药剂学专业学士毕业,1996年,辞去中美合资的四川奇力制药总经理的他,在45岁这年创建了四川科伦大药厂。据报道,科伦实现了当年策划、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生产、当年盈利,这是刘革新“武(五)当弟子”称号的由来。

1999年左右,当时输液时在医院的制剂室里生产,没有任何标准,也不规范。刘革新敏锐地抓住了GMP的机会,科伦由此撞上了输液行业推行GMP认证的历史改革关口,刘革新曾对媒体自称,他将自己“监禁”在工厂里100多天,夜以继日工作,最终使科伦成为四川省首家GMP达标的大输液生产企业。

首张入场券的含金量不言而喻,但这仍是不够。受用药习惯影响,当时中国已然是输液大国,每年生产20余亿瓶,但技术门槛并不高,市场分散,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时,谁能在GMP这条新红线上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占领市场,谁就能率先成为输液王者。

于是,科伦开始了兼并这条征程,从西部四川一路进发,中部的湖南、江西、湖北、河南,南部的云南、广东、东部的浙江、乃至北上山东、辽宁、黑龙江,无不留下科伦“征战”的踪迹。

刘革新曾如此形容公司初期在三个月内租赁和兼并省内外3家输液企业的过程:“我们曾经有过长驱1600多公里,十多个小时连续行军的历史,不吃饭、不喝水、不入厕、争分夺秒地工作”。最终三发三中,使科伦年产从8千万瓶增长至每年2亿多瓶,由此进入中国输液行业的第一梯队。

一位当年科伦大输液的销售人员回忆,当时拉货的车在科伦一辆接一辆,很多时候都供不应求。有时候为了拿货,销售们到处找人。

以当时的双鹤药业对比,当时科伦只是一届“民企”,而双鹤是背靠北京医药集团的国资背景,1997年已上市。然而,2005年北药与华源集团的并购流产,兼并上慢科伦一步,双鹤的输液龙头逐渐让位于科伦。

大输液科技含量低,然而技术上一旦有所创新,就可能是革命性的。2003年起,科伦开始启动非PVC软袋和塑瓶项目,2006年正式推出“直立式软袋输液(可立袋)”,这是在当初技术含量不高的大输液领域的一项创新专利,科伦在此后还不断推出新的包装品种。

规模效益、创新效益,使科伦与落后者的差距逐渐拉大。科伦自2006年起坐上中国输液行业的第一把交椅后就没有下来过,如今稳定在市占率40%左右。2023年,公司销售输液产品44亿瓶/袋,输液板块收100余亿元,仍保持7%的增长,毛利率为64%。

科伦曾以“铁腕”手段大举并购,而当外部政策影响,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对已成为龙头的科伦来说又是利好。从后来的结果来看,2012年的“限抗令”、2018年开始的集采、2020年启动的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都是如此。

行业判断,大输液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用药需求稳定,且龙头企业早年就已实现自我造血,行业受金融市场波动影响较小,周期性不强。在可见的未来里,收入占比近半的输液板块仍会是科伦最重要的护城河和现金奶牛。

而用自己赚来的钱,去扩张新的领域,在近几年靠融资烧钱的创新药企来看,反倒能够少受投资人和短期利益的干扰。但创始人如何用辛辛苦苦卖大输液和仿制药赚来的钱,投入扩张九死一生的创新药,非常考验决策者的思维突破能力。

2、川宁赌局

川宁生物于2010年在新疆伊犁成立,本是科伦从中游入手布局抗生素的承载。当时我国抗生素产能已是过剩状态,但使用整体结构失衡的状况让刘革新看到了发展空间,其意在发展高质量的创新抗生素。

一位当初参与科伦药业在新疆地区建设川宁生物决策的高管回忆,当时刘革新力破众议,打算在新疆投资几十亿建厂,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在讨论会上,面对反对的股东,刘革新扔出一句话“赚了钱算你们的,亏了钱算我的”,才艰难地推进了此事。

但那两年,“限抗令”一度甚嚣尘上,最终2012年以卫生部公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尘埃落定,输液、抗生素企业都将受到影响。

重压之下,科伦宣布要进行“三发驱动”改革,分别是输液、抗生素、创新药。但40亿元的生产基地建设计划已经放话出去,科伦的抗生素新故事无人信,市值下挫近三分之一。

更苦的事还在后面,川宁进入了近十年的艰苦发展期。因国家环保政策升级,实际建设难度远超预期,项目延期时间以年为计,2-3年的建设期拖延到7-8年;环保预算本是2.5亿元,结果投入是17亿。建厂的几年,刘革新穿着迷彩服在伊犁的工地上,后面持续追加投资,最终建设了满足高标准的环评要求的厂。

最终,川宁整体投资80亿元,是最初计划40亿元的两倍。2019年川宁负债高筑超过50亿元时,传刘革新一度头痛到要靠安眠药入睡。

如今,川宁的青霉素类中间体、头孢类中间体、硫氰酸红霉素市占率都居于行业前列,年产量分别在3000吨和1万吨不等。技术层面,目前抗生素发酵罐单罐规模大都在300m³左右,而川宁生物通过技术创新,将发酵罐体积容量增加到500m³,是目前全球抗生素中间体发酵罐单体最大者。2022年12月底,川宁生物在创业板上市。当年的年报显示,川宁生物已实现年营收38.21亿元,同比增长18.21%;净利润4.12亿元,同比增长269.58%。

同为科技含量并不高的“医药消费品”,科伦的输液和抗生素业务发展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都靠规模化的优势来降低成本、占领市场,并通过一定的技术创新来提高毛利率;得益于整体市场集中度的提高。

从这个角度来说,川宁幸运地赌赢了:我国近年环保政策趋严,在抗生素中间体这个高污染的行业,科伦下血本使川宁成为环保标兵、甚至是行业标准,这是一条竞争对手都将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川宁也正在靠生产抗生素中间体所用的生物发酵技术,开辟新的增长曲线——合成生物。2020年正是合成生物概念在全球开始流行的时候,川宁在这一年成立了上海研究院,研究方向就是合成生物,目标是研发保健品原料、高端化妆品原料等产品。2022年预计募资预计募资的6亿元中,除了用于偿还银行借款的4亿元,还有2亿元用于上海研究院的建设项目。

目前,川宁合成生物产品的收入基本来源于化妆品制作的红没药醇,在川宁总收入中占比不到10%。但近年在资本市场上,合成生物实际量产难,但概念比较走红。川宁难得已实现较为稳定的合成生物销售收入,在合成生物的概念一度涌起热潮的时候,对公司来说,至少带来二级市场的几度大涨。

3、创新药科伦博泰,上的是好岸吗?

在几年前一次科伦高级销售人员的一次会议上,刘革新出席,当初销售人员们讨论转型事宜。一位销售回忆,其中有人提到,科伦一大货车大输液的利润在几万元,而辉瑞创新药的一点点利润就几十万元。“我们赚的是辛苦钱,为何不做创新药。”有人随后反驳:“我们有可立袋,不止是大输液。”后面又有人接了一句:“那是包材。”

当时讨论的销售人员们只看到了创新药和大输液、仿制药最终产品的利润对比,但没有人深入考虑到一个创新药研发的过程,九死一生,烧钱的规模动辄数十亿,而且不一定能出产品。但在会上的刘革新,很可能早已来考虑创新药的布局。

而在那个时期,2012年左右,科伦虽是“三发驱动”,但比起创新药业务,科伦明显更重注抗生素。彼时,相近市值的恒瑞已开始加速布局创新药,百济神州启动融资做药之路,科伦则不紧不慢,在fastfollow的分散布局中错过了PD-1的大船。

2016年前后,当刘革新下决心做创新药的时候,跟随他多年的人,“当时他提到做创新药,我们此前已经非常佩服他的决策能力,相信他能做成。”

提到科伦的创新药,王晶翼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在2012年作为齐鲁制药研发负责人离职加入科伦,成为公司副总经理、科伦药物研究院院长,110万元仅次于刘革新的年薪,是他被称为科伦二号人物的证据。

2016年科伦博泰成立后,公司经历了一系列精简管线、部门改革等措施,而后搭上了ADC这趟全球快车。2022年,科伦博泰与默沙东就9项ADC资产达成合作,包括核心资产TROP2ADC产品SKB264,以及两个主要资产和6个临床前产品,交易总额高达118亿美元,在当时刷新了中国创新药的出海纪录。而后,打破这个纪录的是总部同在四川成都温江区的百利天恒,总交易额84亿美元。

但就在科伦和默沙东达成首次合作的两个月前,王晶翼辞去科伦药业董事的职务,去年有消息称,王晶翼已入职扬子江药业。此前的2021年,王晶翼辞去了科伦药业副总经理职务,逐步脱手科伦的管理事务。更早的2020年,三位从科伦博泰出走的员工创立宜联生物,如今亦是ADC第一梯队的创新药企。

对于总部在四川内地的科伦博泰来说,人才始终是关键,也是软肋。曾经,王晶翼在吸引人才和海外BD方面的能力都为科伦拓展了一定的影响力。但2021年左右团队的变动,一度让公司在包括临床进度、BD沟通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断档。相关人士称,在与默沙东的交易中,科伦博泰理应拿到比7个ADC产品1.75亿美金首付款更高的价格。

创新药与输液、仿制的逻辑不同,科学精神、市场判断、临床效率都至关重要,并非大力就能出奇迹,科伦的“军事化传统”也与创新药人才熟悉的外企风格不太匹配。

2023年10月,默沙东宣布与第一三共达成合作,3款ADC新药总额高达220亿美元,首付款40亿美元,随后几日转即宣布“退回”科伦博泰的两款临床前ADC产品。此事虽然对于惯于采购、试水的MNC来说稀松平常,但对科伦博泰来说,在耀眼的核心人物离开后,除了SKB264这个核心资产,科伦的后续管线如何跟上,在“吃工程师红利”的ADC之外,竞争力何在,仍要打个问号。

不过,比起一众从头开始、动辄被资本环境温度决定生死的biotech们,科伦博泰背靠科伦药业的安全感自不必说。目前,科伦药业及子公司对科伦博泰直接持股比例之和为54.8%。据香港联交所披露文件,2024年5月,刘革新增持科伦博泰,价值约6.03亿元,好仓比例由85.10%升至85.78%。

和科伦博弈的第二大股东是默沙东,持股不到7%,后者在2023年认购了科伦博泰1亿美元的股份,与科伦博泰在国内的研发团队日常联系紧密。

在本月刚刚结束的ASCO会议上,科伦博泰公布了核心产品SKB264的两个临床进展。其中三阴性乳腺癌的三期全球临床结果显示,其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结果(H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略优于吉利德在国内外已上市的同适应证Trop2ADC产品Trodelvy。

SKB264可能会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上市,科伦博泰届时可能将组建400-500人的销售团队,与吉利德的Trodelvy在国内同场竞争。

4、艰难断腕

就科伦药业而言,其销售团队人数超过5000人,基于既往的输液和仿制药产品,在全国低至县域医院的毛细血管中都有稳固的销售通道。但抗癌创新药的销售又完全不同,已成型的输液进院路径无法替代肿瘤科的医学推广,销售创新药对这家传统pharma来说将是新的试炼。

而当年科伦药业实行的是代理制,原来的代理商们习惯代理大输液等产品,一旦产品进医院,就不用操心销量和收入,对销售代表的要求并不高。但创新药的学术推广,需要更专业的人才。

因此,在2020年前后,科伦实行了非常大的一个变革,取消代理商,采取直营模式。在改革的过程中,许多科伦的“老人”离开,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震荡。但一位离开科伦的人表示,改革总是让一些人痛苦,但在科伦的那么多年,刘革新对人要求比较严格,但对人“很好,比较大气,他让和自己一同拼搏的人也一起赚到钱”。“而且他提醒我们和客户合作的时候,利润要尽可能的留给客户”。虽然一些被迫离开科伦的人,比较痛苦,但大多能接受这样的结局。

2023年,科伦博泰凭借主要来自和默沙东合作的近15亿元收入,占母公司科伦药业总收入7%左右,预计未来随着合作里程碑到达、国内实现产品收入后,这个比例会有所上升。

比起一些仍在艰难转型的pharma,科伦走出了一条相对清晰的创新道路:ADC、孵化子公司以提高效率和独立上市、出海。但比起创新药收入已接近一半的恒瑞,7%收入占比的数字仍是个小数,也说明科伦作为一家pharma,在整体进行创新转型的路上,只能算刚起了个头而已。

科伦博泰背靠科伦,也许生存无虞,但谈“上岸”,无论是产品管线进度还是未来销售,科伦博泰都还称不上是绝对赢家,接近400亿元的市值亦有人称高估。出海难关、人才短板、总有尽头的ADC红利,科伦博泰也和其他pharma,以及整个创新药行业一起,何时“上岸”,仍待观望。

科伦药业的28周年庆刚刚过去,刘革新仍满头乌发、西装革履地出现在庆典上,以他标志性的大声量讲话,为在公司工作满15年的员工们颁奖。其子刘思川作为科伦药业总经理已上任9年,但刘革新仍每日去公司上班,为公司的主要决策负责。

近期,刘革新在内部讲话中强调两件关于创新药的事情:第一,重视与默沙东的合作;第二,留意ADC之外的领域,包括AI制药。

参考资料:
[1]刘聪.大输液铁血春秋[J].医药界,2012():78-85
[2]谭勇,尹文博.通天帝国[J].医药界,2016(07):20-45
[3]科伦药业已上岸.邹继升[EB/OL].https://mp.weixin.qq.com/s/n8CwOxSmmBqy-c8MVSYQzg,2024-05-16


新闻照片.png


责任编辑:白芨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