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了,也得慎用“止血药”

导读: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能见血就止、出血就用药!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磕碰造成身体部位的创伤而流血,有些病理状态下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亦有发生。


面对出血的情况,我们会借助药物才能制止体内外出血的情况,这类药物统称为止血药(hemostaticdrugs)。科学合理使用止血药可以减少机体血液的流失耗损,及时避免造成机体衰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是不是见血就止、出血就用药呢,今天市一药师带您一起来了解人体的凝血机制和常用止血药及其注意事项。


image.png


凝血是怎么发生的?


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凝血,一系列凝血因子被相继酶解激活,最终生成凝血酶,在形成纤维蛋白凝块。


image.png

凝血过程示意图(图片源于网络)


常用止血药有哪些?


1、作用于血管及血管壁类的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应用于局部止血)、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卡巴克洛。


2、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通过抑制纤维蛋白酶原的激活因子,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能被激活,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代表药物有氨基乙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抑肽酶等。


3、促进凝血系统功能类药物:凝血酶、凝血酶原复合物、血凝酶、纤维蛋白原、重组活化因子VII等。


4、促进凝血因子活化药物:通过影响某些凝血因子,促进或恢复凝血过程而止血。代表药物有去氨加压素、酚磺乙胺、维生素K1、鱼精蛋白等。


凝血酶和血凝酶的区别


凝血酶和凝血酶给药途径千万别搞错!


在止血药中出现了凝血酶和血凝酶,在此提醒大家千万注意,二者文字顺序不一样,临床用法相差也很大。凝血酶是机体本身就存在的,进入血管后可激活凝血途径,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是从牛血或猪血提取的凝血酶原经激活而得到,只能口服或局部止血用,严禁全身给药。但血凝酶是非凝血因子,主要为酶性选择性止血药,只针对局部血管破裂部位加速凝血过程,可注射给药,常见血凝酶的特征见表1。


image.png


几个生活误区,请勿踩


误区1:创伤流血需服药。


对于小创伤,通过物理手段,如按压、包扎、捆绑即可。由于人体存在正常的凝血机制,少量的出血大多数情况下均可自行止血。因此,对于凝血功能正常的人而言,小的创伤或挫伤,出血量不大且缓慢,无需使用止血药。


误区2:出现黑便需服药。


黑便并非一定是消化道出血,与饮食或药物的服用也有关系。如食用了动物的血、肝和肉类,或服用铋剂、铁剂等药物,大便也可呈黑色,需在明确病因的前提下再进行恰当的治疗。


误区3:流产后出血需服药。


育龄女性流产后一周内阴道出血是正常现象,一般无需服用止血药。出现长时间流血或血量由少变多等异常现象时,及时就医明确原因治疗的同时加用止血药以减少出血情况。


误区4:鼻出血需服药。


一般地,用干净柔软的纸塞填鼻孔,严重时用肾上腺素棉球塞填即可,无需口服或静脉使用止血药。


不同止血药的作用机制不同,用途也各不相同,滥用止血药并不一定能使我们受益,需在充分理解出血原因的情况下,科学、安全使用止血药!


参考文献:


1、用药助手各药品说明书.


2、血凝酶在急性出血性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2):137-140.


3、张松达. 浅谈止血药凝血酶的研究进展,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98-99.


QQ图片20191031092423.png


责任编辑:青霉素


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