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以收购扩张、大而不强,靠复宏汉霖恐仍难翻身

导读:近日,复宏汉霖股票市场堪忧,较发行价已经跌去20%。

image.png


复星医药一直被戏称为“一家具有独到的投资并购眼光的医药界PE”,其成长之路基本是一直“买买买”的收购式扩张,2019年前资金主要用于收购而非研发,因此呈现“大而不强”的局面。


在医药业转向创新研发风向之时,复星医药把希望寄托在了复宏汉霖上。但是目前来看复宏汉霖还没能成为复星医药“最有希望的孩子”,不仅在港股上市首日即破发,此后股价更是一直跌跌不休。


大而不强,营收增加但利润连降


复星医药是国内医药龙头企业之一的,其业务线覆盖了行业全产业链,包括医药的研发、制造、分销,还涉及器械、医院等,市场也不仅包括国内,还覆盖了印度、非洲市场。复星医药旗下的药品种类齐全,包括抗感染、代谢及消化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抗肿瘤治疗等多个领域。


但是,复星医药旗下产品虽然众多,却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单一药品或者种类。


同时,近年复星医药营收不断提升,企业利润却不升反降。


2018年年报显示,复星医药营业收入249.18亿元,同比增长34.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27.0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3.33%。2019年三季度报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复星医药实现营收212.27亿元,同比增长17.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63亿元,同比下降1.45%。


无论从产品竞争力角度,还是企业盈利能力角度来看,复星医药都呈现出大而不强的局面。


依靠收购做大规模,核心竞争力缺失


复星医药一直被戏称为“一家具有独到的投资并购眼光的医药界PE”。在外界看来,复星医药更像是一个投资公司,而不是医药经营公司。


据Wind数据显示,近年复星医药实施了大量投资及并购。仅2017年,复星医药共发布9条对外投资公告,2017年以来,复星医药相继发起对斯迈康65%股权、TridemPharma100%股权、汉霖生技69.25%股权、深圳恒生医院60%股权、禅城医院、迪会信医疗、BNI、力思特制药97.83%股权等公司收购,涉及金额约50亿元。


不断收购的扩张战略复星医药的资金链吃紧。据choice数据显示,复星医药近年来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负债规模从2015的175.32亿元上涨至2019年上半年391.72亿元,涨幅达123.42%。


复星医药依靠这种外延式收购来扩张,自然不能投入最大资金用于研发,造成了缺少核心品类和单品、销售费用高企、利润微薄等弊端,最终造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


与另一医药龙头恒瑞医药相比,复星医药的创新能力明显偏弱。因此在资本市场上得不到认可,市盈率仅为恒瑞医药的三分之一。


复宏汉霖能成为复星医药“最有希望的孩子”吗?


2016年之后,药品创新研发成为行业共识。2017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创新研发成为国家层面战略。


创新研发成为医药行业的风口。


复星医药的投资方向也从医疗服务业逐渐向医药研发倾斜,并将投资重点放在了复宏汉霖上。


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将复星医药对复宏汉霖的投资形容为“把钱花在最有希望的孩子身上。复宏汉霖CEO刘世高在复宏汉霖全球发售公告中的公开信里写道:“公司的名字除了“汉霖”之外,加入“复宏”,“复”指向复星,而“宏”有“宏伟、宏大、宏扬”之意,也代表了我们与复星医药共同努力,实现宏伟愿景的期望。由此可见,复星医药对复宏汉霖寄予了厚望。”


但是到目前为止,复宏汉霖的表现让人失望。


现有信息显示,复宏汉霖还没有实现盈利,其研发的多款新品已申请上市,但是都面临着激烈竞争。例如其重磅产品PD-1单抗,已经有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等走在复宏汉霖前面。另一重要单品利妥昔单抗处境也不乐观。


9月25日,复宏汉霖赴港上市,发行价定为49.60港元/股,但开盘报47.45港元/股即破发,最后收盘报49.45港元/股,市值为267亿港元。此后,复宏汉霖股价一直跌跌不休,截止2月25日收于39.6港元,较发行价已经跌去20%。


文末.png


责任编辑:青霉素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