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起!13类耗材开始降价

导读:安徽发布5批次集采执行通知,将于9月28日起正式执行

安徽发布5批次集采执行通知,将于9月28日起正式执行。


9月28日起

13类耗材大降价


近日,安徽省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做好浙江联盟乳房旋切针等五个批次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落地执行工作

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13类耗材降价即将落地安徽。(文末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1.png

图片来源:安徽省医疗保障局


本次安徽省即将落地的13类耗材的中选结果,涵盖了5个批次的省际联盟集采集采项目,具体如下:(完整中

选名单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浙江省牵头开展的乳房旋切针全国联盟集采,共覆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兵团),采购品种为乳房旋切

针,共16家企业入选。据浙江省公开信息显示,该轮集采覆盖了3616家医疗机构,首年采购需求量66.68万根

,并且降价幅度十分显著,乳房旋切针产品从此前3000元均价的千元时代,正式降低为821元左右,迈入百元

时代。


2.png

图片来源:安徽省医疗保障局


三明采购联盟“六病共管”(第一批)耗材集采,共覆盖9省、14个地市,采购品种为一次性使用气管插管、

活体取样钳/活检钳、热活检钳,共37家企业入围。据公开信息显示,该轮集采预计可节约药耗费用12.05亿

元。


3.png

图片来源:安徽省医疗保障局


福建省牵头的血管组织闭合用结扎夹医用耗材全国联采,本次集采规模浩大,覆盖了全国所有省区市,采购品

种为血管组织闭合用结扎夹,共91家企业中选。据福建省医疗保障局公开消息显示,产品平均降幅达到59.83%

,市场占有率高的国内外头部企业均中选。


4.png

图片来源:安徽省医疗保障局


河北省牵头开展的血管介入联盟集采,共覆盖全国27省,该轮集采采购品种共4类,但安徽省只参与外周血管介

入导引通路、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外周血管球囊扩张导管这3类耗材采购,134家企业入围。该类集采中选结果中

,外资品牌比例较大。


5.png

图片来源:安徽省医疗保障局


甘肃省牵头开展的外周血管介入类微导管、微导丝等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共覆盖24省,采购品种为外周血管

介入类微导管(含套装)、微导丝、明胶海绵、栓塞胶、栓塞微球,43家企业入围。据甘肃省医保局公开消息显

示,产品平均降幅达到62.21%,将为24个联盟省份节约10.02亿元资金。


6.png

图片来源:安徽省医疗保障局


除乳房旋切针采购周期为3年以外,其余4个批次采购周期均为2年,13类耗材中选结果将于2025年9月28日起开

始执行。


高端领域

国产替代进程正待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安徽省即将落地的5批耗材集采中,部分高值耗材的中选企业里,外资械企数量较多,且名次

十分靠前,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部分高端领域内,国产产品仍需加速。


以血管介入类耗材为例,据悉2024年我国血管介入类耗材市场已达到76.71亿元,并且市场份额逐年递增中。基于

这一广阔市场,血管介入类产品迈入收获期的同时,血管介入领域的集采动作也变得频繁。


据药智医械数据-医械带量采购分析系统数据库显示,目前已收录心血管介入器械集采信息1124782条,并且该类

耗材在2024年采购量进一步攀升,同比增长率高达833.13%。


7.png

图片来源:药智医械数据


产品采购数量中,PTCA导丝采购量最为庞大,达到152.66万,血管鞘组和导引导管的采购量在60.29万和58.58

万。基于庞大采购量,血管介入类耗材价格也得到进一步释放。其中,最高降幅产品为球囊扩张导管,该类耗材

降幅已达90.35%。


8.png

图片来源:药智医械数据


2025年,血管介入类耗材集采也在延续中,今年落地的血管介入类耗材中,降幅最高的耗材为导引导管(74.

82%),其次为造影导管66.59%,PTCA球囊扩张导管53.76%。


9.png

图片来源:药智医械数据


但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部分高值耗材领域内仍由外资品牌所主导,而这些外资企业现在对于我国的集采政策

也越来越适应,不仅活跃在国采以及各省份开展的集采中,还展现出强烈的降价意愿。血管介入类耗材集采

的企业中标采购数量中,外资企业包揽了企业中标采购数量的TOP3。


10.png

图片来源:药智医械数据


并且,以本次安徽省即将落地的外周血管介入导引通路集采为例,据药智医械数据查询显示,该类耗材的

企业中标数量中,外资企业也占据了多个席位。


11.png

图片来源:药智医械数据


总体来看,外资企业也在灵活应对新形势与新政策,并做出积极调整来牢固在部分领域的龙头地位。面对外

资企业的激烈竞争,本土企业唯有加快创新研发步伐,掌握核心优势,并进一步突破关键技术。仍以血管介

入类产品为例,在该类产品中国产产品已加速研发、落地步伐,国产占比已达到77.97%,进口占比被压缩

至21.99%,国产品牌随着竞争力的提升,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结  语


集中带量采购已呈常态化、制度化趋势,采购范围不断扩大,采购品种持续增加。同时,国产产品也在持续

加速落地,跨国企业与本土械企同台竞技格局下,中国高值耗材市场格局正面临重塑。


徐彬傲.jpg

新闻照片.png


责任编辑:木棉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