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盛医药将赴美上市

导读:拓展海外,获取更多融资。

盼望着,盼望着,亚盛医药的重磅BD终于来了。


2024年6月14日,亚盛医药对外公告称,已与武田就前者核心产品第三代BCR-ABL抑制剂奥雷巴替尼(HQP1351)的中国之外的全球开发及商业化权益达成许可协议。基于此,亚盛医药将获得1亿美元首期选择权付款,以及总计12亿美元的后期选择权行使费及分阶段里程碑付款,还有年销售额两位数百分比的销售分成。


除了BD交易,亚盛医药还与武田加深了资金捆绑,前者向后者配发约2430.73万股,总代价为7500万美元(约5.86亿港元),交易完成后武田将持有亚盛医药7.73%的股权,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此外,亚盛医药还公布,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保密提交了一份F-1表格登记声明草案,关于建议公司的普通股通过美国存托股份形式进行首次公开发售。亚盛医药表示,建议发售的股份和美国存托股份数量及价格范围尚未确定,预计此次公开发售将在美国证交会完成审查程序后进行,视市场和其他条件而定。


拳头产品奥雷巴替尼“挑大梁”


亚盛医药成立于2009年,是国内早期创立的创新药企业之一,主打小分子创新药。官网显示,亚盛医药的研究领域聚焦于肿瘤、乙肝及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等。目前,该公司核心产品耐力克(奥雷巴替尼)上市进入商业化阶段,即本次备受瞩目的BD授权产品。


不过,这并不是奥雷巴替尼的首次权益对外授权。早在产品在国内获批上市前,亚盛医药便与信达生物达成合作,双方达成按照50%:50%对来自共同推广部分的利润进行分成,亚盛医药将得到首付款3000万美元,并有资格获得累计不超过1.1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的协议条款。


根据亚盛医药过往财报统计,就首发适应症而言,奥雷巴替尼自2021年11月获批上市以来的累计销售额近4亿美元。


据悉,奥雷巴替尼目前已在国内获两项适应症,分别为用于治疗任何TKI耐药,并伴有T315I突变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CP)或加速期(AP)成年患者;治疗对一代和二代TKI耐药和/或不耐受的CML-CP成年患者。其中,第一项适应症已于2023年年初进入医保,第二项适应症去年年底刚获批,有望今年年底谈判进入医保,而第三项、第四项适应症也将接踵而至,未来销售额将大幅增长,预计该药在国内市场的销售峰值可达10亿-15亿人民币。


作为更安全、更可及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奥雷巴替尼在海内外大获好评,因此,市场也一直在期待奥雷巴替尼的重磅BD交易。


早在2019年,亚盛医药就任命JeffKmetz担任首席商务官,负责公司商业运作与业务拓展。而Kmetz的从业背景显示,他曾主导了BTK抑制剂Imbruvica®(伊布替尼)的商业化与生命周期管理战略的制定及实施,并获得了巨大成功。这一重磅产品促使原研公司Pharmacyclics在2015年被艾伯维以210亿美元收购。


不负众望,本次奥雷巴替尼刷新了国内小分子BD交易总金额的记录,而上一个纪录保持者为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交易的甲方同样是武田。2023年1月,双方达成合作,授权的总额最高可达11.3亿美元。同年11月,呋喹替尼在美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特定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获批后48小时内,便已经开出首张处方,彰显了武田速度。


而呋喹替尼在美国上市的价格为2.52万美元(5mg*21粒),用人民币计算则超过18万元。相较于该产品在国内医保价格而言,定价翻了34倍。武田一季度财报显示,自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呋喹替尼的市场销售额逾6800万美元,显示出了强劲的市场前景。


从武田与亚盛医药的交易细节来看,1亿美元的首付款,彰显诚意,在短期现金流方面,给到亚盛医药一定支援。未来形式选择权后,另有12亿美元的后期付款,此外武田在海外的市场推广能力有目共睹,产品上市后的销售分成,亦不可小觑。


海外募资会成为常态?


除了BD交易的13亿美元价值,奥雷巴替尼继续发挥商业价值,亚盛医药凭借这款拳头产品还获得武田的股权认购,进一步拓宽现金流渠道。


事实上,通过BD交易获得海外买家的战略投资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了。近两年内,就有默沙东在合计93亿美元的多项ADC新药交易之后,果断入股授权方科伦博泰,持股6.95%,成为第二大股东。卫材与百力司康完成一笔超20亿美元的ADC新药BD交易,成为后者的新增股东。普米斯首席商务官包骏也曾表示,在与BioNTech洽谈BD交易时,也曾提过投资合作,但基于一些原因,该合作未能推进。


当然,依赖产品BD交易及交易拓展的战略投资并不足以让亚盛医药高枕无忧,毕竟,旗下除奥雷巴替尼外,还有8条产品管线“嗷嗷待哺”。而后续管线中的重磅产品Lisaftoclax(APG-2575)同时进行着10项适应症的开发,可见亚盛医药对该产品的期待之深,也透露着资金消耗的数量之庞大。


因此,亚盛医药还需要在资本市场上源源不断地拿钱。2019年,亚盛医药登陆港交所,募得资金约3.698亿港元。此后,亚盛医药通过三次配股募资近24亿港元。


考虑到日益严峻的港股市场现状,亚盛医药必须开拓新的资本市场。美股成为其二次上市的选择,而选在这个时间节点公布,主要在于与武田的重磅BD交易将成为其在海外资本市场的“背书”,将会获得更多海外投资人的关注。此外,未来奥雷巴替尼海外临床试验结果及上市进展的披露,还将吸引更多关注。


同样受困于A股、H股日益严苛的Biotech公司北海康城及阿诺医药都选择了闯关纳斯达克。而“A+H”股的君实生物去年6月也谋划了海外资本市场募资路。不过,君实生物选择的是瑞士证券交易所。据悉,君实生物发行的GDR,以公司新增发的A股股票作为基础证券,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为美元,募资总额(含发行费用)按照定价基准日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折算后不超人民币34亿元。


小结


据《2023年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统计,2023年,共有29家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在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纳斯达克完成IPO,IPO融资金额下滑了36%,IPO数量下降了49%。而我国临床在研管线已跃居全球第二位,占了全球近1.5万个的34%,仅次于美国的41.7%。


强烈的数据反差透视的是创新药企业的生存困境,即使是亚盛医药这种进入产品商业化阶段的头部药企都在面临,其他中小企业的难处更是不必多言。亚盛医药主要通过积极拥抱外资纾困,具体包括产品权益的海外授权、外资入股、海外二次上市。


基于国内现阶段投融资环境及市场动态,笔者猜测,除了BD授权缓解资金压力外,去海外资本市场IPO拿钱会是接下来一众药企求存的主要方式之一,或者说,目前已有一部分药企已在悄悄计划或践行中。


药智新闻文末标识.png

责任编辑:三七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