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药物是21世纪医药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中以单克隆抗体为主的抗体类药物是生物技术药物的典型代表,是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等领域全球销售额最高的药品种类;同时在抗病毒和细菌感染,心脑血管,糖尿病以及罕见病治疗等领域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当前生物药中复合增长率最高的一类药物。
2023年全球范围内,抗体药物依然保持高速发展,共有17款抗体药物首次批准上市(图1),其中12款抗体为人源化抗体类型、4款全人源抗体和1款嵌合抗体。
图1:2023全球首次上市抗体汇总*
数据来源:https://www.antibodysociety.org/antibody-therapeutics-product-data/.
作为抗体药物研发过程中优质的参照对象,已上市抗体药物的性质分布情况,对我们在研抗体成药性的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早期抗体发现与优化的过程中,对于人源化抗体而言,我们还特别关注的是人源化过程中Germline的选择和回复突变位点的选择;从成药性角度而言,PI值、聚集效应预测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属性。
首先,我们收集了这17款抗体共21条Fv区序列(具体序列可联系源资科技工作人员获取)。接下来将通过DiscoveryStudio软件来模拟计算这些抗体的成药性属性。
人源化抗体Germline选择与回复突变位点选择
对于人源化抗体而言,CDR移植的人源Germline模板选择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好的Germline是后续抗体药物成功开发的关键;所以对于这些上市药物,我们有必要分析它们的Germline选择情况以及回复突变位点是如何选择的。但是由于数据的缺乏,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人源化前抗体的初始序列,只能通过逆推的方法来寻找一些蛛丝马迹。
以Lebrikizumab抗体为例,首先我们通过DiscoveryStudio,以Kabat的方式进行抗体序列注释,寻找与当前人源化抗体匹配度最高的人源Germline序列,然后进行序列比对,即可判断假如以当前匹配度最高的Germline为模板情况下,回复突变数量和具体位点。如图2所示,Germline分别为:IGKV4_1、IGKJ4和IGHV2_70、IGHJ4,轻链回复突变1个位点,重链回复突变3个位点。至于这些位点的具体选择原因,还需要我们基于抗体结构进一步的分析,这里不做阐述。
图2:Lebrikizumab人源化Germline和回复突变位点预测
利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分析2023年所有人源化抗体的Germline选择和回复突变的考量,相信这些数据会对我们在研抗体人源化的设计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我们还统计了已知的50条ADA小于5%的已上市或在临床的抗体序列的Germline选择预测,如图3所示,其中轻链V区以GermlineIGKV1_39_01最为常见,占比达40%,重链以IGHV1_46最多,但IGHV3_23和IGHV3_53等Germline也是比较常用的选择。
图3:50条ADA<5%的人源化抗体匹配一致性最高的Germline统计图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假如选择IGKV1_39_01和IGHV1_46为模板后,回复突变数的统计,具体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当轻链以IGKV1_39_01为模板时,绝大多数抗体的回复突变在2个以内(86.2%),而重链以IGHV1_46为模板时,回复突变数明显增多,在此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建议首次人源化时,重链的回复突变数不要超过7个。
图4:回复突变数的统计
抗体成药性属性计算
分子模拟软件DiscoveryStudio通过PI值、SAP值和DI值等参数的计算,能够快速准确的评估抗体成药性;针对疏水性较强的抗体,能够快速确定抗体中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并做出优化方案推荐,降低抗体的疏水性,提高成药性。
通过对图1中的21条Fv区抗体序列进行3D结构建模和成药性预测,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这些抗体的属性,如表1所示,其中71.4%的抗体PI值在8-10之间,85.7%的抗体的DI值小于100,这些数据和214条已上市或在临床的抗体数据基本吻合(图5)。鉴于当前的数据,对于我们在研抗体而言,比较理想的候选抗体的PI值建议在8-10之间,DI值需要小于100。如果成药性数据超过上述标准的抗体,可通过抗体优化的方法优化其成药性属性。
图5:已知抗体的成药性数据(该数据DS2024版软件计算所得)
文章图片来源:源资科技官微
小结
理想的抗体,不单单是某一个方面性质最优的抗体;作为药物而言,有效性、安全性和成药性都是其至关重要的属性。通过对已上市或在临床抗体的属性计算,了解当前成熟抗体的属性分布,对于我们在研抗体的人源化设计、成药性评估都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在抗体优化的过程中,认识并了解已知抗体的属性,可以帮助并指导我们快速高效的建立优化方案,提高抗体优化的成功率。
责任编辑:白芨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