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跨国药企最新业绩出炉:K药紧追修美乐,渤健Aduhelm销售...

导读:谁是“销售冠军”?

【文章来源:博药(ID:PortonMKT)微信公众号。扫描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博药,阅读更多行业深度与技术原创稿件,以及观看免费直播讲座~】


博药.jpg


近日,多家跨国药企公布2022年上半年营收业绩。截至目前,根据总营收情况,全球TOP10药企分别有辉瑞、强生、罗氏、默沙东、艾伯维、诺华、BMS、AZ、赛诺菲、GSK。其中,辉瑞以534.02亿美元营收高居第一,同比增长60%,其业绩增长的主力产品为新冠疫苗和新冠药物。


微信图片_20220815114510.png


诺和诺德、再生元、渤健的上半年业绩也陆续披露。整体来看,大部分MNC药企实现正增长,或是与同期持平,也有呈负增长的如诺华、再生元、渤健。


辉瑞登榜首,强生、诺华净利下滑超20%


据统计,按照总收入计,2021上半年年全球药企排名TOP10依次是:强生、罗氏、辉瑞、艾伯维、诺华、百时美施贵宝、默沙东、葛兰素史克、赛诺菲、武田。


其中,强生以456.33亿美元的总营收居首位,罗氏总营收339.22亿美元紧随其后,辉瑞以总营收335.59亿美元排在第三。


随着疫情常态化,拥有重磅新冠疫苗和药物等产品,成为MNC们总营收里胜出的关键因素之一。


辉瑞去年上半年营收“亮眼”背后也主要是依靠新冠疫苗BNT162b2的带动,以及剥离出成熟产品业务。今年上半年的辉瑞更是借助新冠疫苗和药物再次笑傲江湖——辉瑞mRNA疫苗Comirnaty和新冠口服药Paxlovid增长强劲,贡献了超过一半的销售额。其中,Comirnaty总销售额为220.75亿美元(+95%),新冠口服药Paxlovid收入为95.85亿美元,仅Q2收入就达到了81.15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辉瑞的新冠口服药Paxlovid反超了默沙东的新冠口服药物Molnupiravi。今年一季度内,Molnupiravi实现收入32亿美元,Paxlovid仅实现了15亿美元的销售收入。默沙东新冠口服药物的市场表现领先辉瑞。随着Q2的结束,默沙东的Molnupiravi今年上半年总计实现44亿美元销售,不及辉瑞新冠口服药的一半。


今年上半年总营收排在第二的强生,其新冠疫苗贡献了新的增长力,上半年实现收入10.01亿美元。


不过,另一边虽然营收排在前列,但对于强生、诺华等来说,也有隐忧。具体表现为,诺华上半年净销售收入达到253.12亿美元,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净利润为39.16亿美元,同比下降20.97%;营业收入为258.99亿美元,同比下跌0.34%;强生2022年上半年总营收为474.46亿美元,同比增长4%,净利润99.63亿美元,同比下降20.1%。强生、诺华两家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降都超过20%。


“OK”差距拉大,渤健Aduhelm商业化乏力


大部分跨国药企业绩增长背后,必定有一款“销售冠军”产品。例如辉瑞的Comirnaty、强生的STELARA,罗氏的Ocrevus、默沙东的Keytruda、艾伯维的修美乐、诺华的Cosentyx、BMS的Eliquis、AZ的Tagrisso、赛诺菲的Dupixent、GSK的Xevudy,上述药品的对应销售额分别为220.75亿美元、48.87亿美元、29.1亿瑞士法郎、100.61亿美元、100.99亿美元、24.34亿美元、64.46亿美元、27.04亿美元、35.77亿欧元、17.73亿英镑。增长详情如下表: 


微信图片_20220815114624.png

数据来源:企业半年报


其中,O药、K药,以及一代“药王”修美乐等的销售业绩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默沙东的PD-1药物Keytruda(俗称“K药”)同比增长近30%,上半年实现100.61亿美元收入,撑起默沙东近三分之一的营收,持续放量。此前有机构预测,2022年K药将会突破200亿美元大关,K药也一直被业界称为药王的种子选手;BMS的明星PD-1药物Opdivo(俗称“O药”)营收达到39.86亿美元,同比增长10%。对比之下,O药、K药的销售额差距越拉越大。


艾伯维的修美乐上半年全球销售额100.99亿美元,略微增长2.7%,但为艾伯维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收入。“奋进”中的K药与修美乐的差距在不断缩短。


此外,罗氏的“三驾马车”,渤健的Aduhelm、诺西那生钠,再生元的新冠抗体REGEN-COV,吉利德的新冠药物Veklury等都曾是“热门”药物。


罗氏上半年制药业务收入为216亿瑞士法郎(235.63美元),下降3%。制药业务下滑的原因是受到生物类似药和疫情的影响。今年上半年,罗氏抗癌药“三驾马车”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销售额分别下滑40%、35%、41%。罗氏昔日王牌产品收入下滑之势难挽,公司新一代的明星产品正在崛起。


渤健备受关注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Aduhelm在2022年H1仅收入290万美元,自2021年6月上市以来共收入590万美元。该产品的商业化道路可以说十分坎坷。


今年上半年,其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药物Spinraza(诺西那生钠)的销售额为9.04亿美元,同比下降11.37%。其中,美国市场下滑6%,其他市场下滑了17%。下滑原因可能是与市场竞争程度加大、价格降低等因素有关。


再生元2022年H1共收入58.2亿美元,同比下降24%。新冠抗体REGEN-COV的业绩下滑是再生元上半年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比下降84%。在其第二季度最为明显,REGEN-COV仅收入2280万美元左右,同比下降99%。


而再生元新冠抗体销售额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因其对Omicron变体失效,美国市场暂停销售。ClinicalTrials.gov官网显示,再生元近期也终止了4项REGEN-COV相关的鸡尾酒疗法临床试验。


另一方面,吉利德的新冠药物Veklury(瑞德西韦)的销售额在2022年Q2也下降了46%至4.45亿美元,收入下滑主要原因是COVID-19相关的感染率和严重程度带来的治疗率在下降,同时因为疫苗和COVID-19的替代疗法出现导致。


不难看到,新冠治疗药物更新快,并非所有产品都能成为辉瑞的Comirnaty和Paxlovid。


中国区业绩PK,几家欢喜几家愁


跨国药企披露2022年H1业绩的同时,中国区的销售“成绩单”也曝光,几家欢喜几家愁,紧随而来的是新的布局和调整以迎接变化。


其中,诺华、强生、默沙东、诺和诺德等中国区业绩同比呈增长态势,赛诺菲中国区营收增速已经实现与美国齐平。


2022上半年,诺华中国市场销售收入16亿美元,同比+11%,主要由司库奇尤单抗(Cosentyx)带动;此外,2022上半年,强生中国迎来双位数的增长。


今年上半年,默沙东制药业务收入268.63亿美元,同比增长45%。其中,中国区接近25亿美元,同比增长51%。


默沙东制药业的收入还是依靠K药、Gardasil/Gardasil 9和新冠药物Lagevrio的强劲销售增长所驱动,三款药物合计贡献176亿美元,占营业收入的57.8%。尤为一提的是,虽然Gardasil/Gardasil 9在美国的销售收入开始下滑,但得益于国际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强劲增长,上半年实现31.33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48%。


今年3月,默沙东进行了中国架构调整,设立了数据保护官和首席转型官2个新职务,并将数字化互动与转型和商业运营部门合并,成立业务卓越新部门,将商务运营和大客户管理部门合并,成立商业卓越新部门。


诺和诺德上半年总收入832.96亿丹麦克朗(113.78亿美元),同比增长25%。其中,中国区收入84.07亿丹麦克朗(11.48亿美元),同比增长4%,占诺和诺德全球收入的10%。


赛诺菲中国区营收16.99亿美元,但是增速(+12.3%)已经实现与美国增速(+12.4%)齐平,超过其全球增速水平(+8.4%)。主要受益于Dupixent的增长以及波立维(氯吡格雷)从带量采购的影响中复苏。


但也有呈下滑态势的,譬如罗氏、AZ等,BMS产品在中国区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艾伯维在修美乐业绩下滑之后急需找到替补品......


今年上半年,由于赫赛汀、安维汀和美罗华面临生物类似药的激烈竞争,以及新冠疫情措施影响,罗氏在中国区总体销售收入下降了7%。罗氏集团全球首席执行Severin Schwan指出,中国市场已经恢复正常,实际上集团在第三季度已经有了一个强劲的开端,因此可以预见到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中国)基础业务能够出现积极的趋势。


2022年上半年受带量采购、医保谈判以及疫情的影响,AZ中国区收入30.57亿美元,占总营收14%,同比-5%。不过,也贡献了阿斯利康新兴市场的一半业绩。


美国仍是礼来营收的主要来源,2022年上半年销售额为91.09亿美元,增长了19%。但是,礼来在欧洲、日本、中国的销售额均有所下滑,分别下降了14%、30%和14%。其中,值得关注的是,礼来和信达合作的信迪利单抗受国内竞争加剧、医保降价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仅收入1.59亿美元,同比下降26%。


另一边,BMS产品在中国区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包括Opdivo、抗凝药阿哌沙班(Eliquis),BMS表示未来将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新产品上市。


而据悉,艾伯维加速在中国产品的研发上市,药王Humira之后也急需替补,作为Humira的候补产品,Skyrizi和Rinvoq很难再现Humira的辉煌。另外,中国市场2022年艾伯维除通过多种手段拓展新业务,艾伯维还计划出售女性健康业务,专注新药研发。


另据“医世界”透露,在中国市场,辉瑞也公布了新的组织架构调整:在生物制药(Biopharma)、全球产品开发(GPD)和业务创新(CBIO)三方面进行架构调整,业务将更多地围绕在COVID-19相关产品上。据了解,新的架构变化将于2022年9月1日前生效。


文章参考:企业财报等公开信息。 

注:以上统计为截至发稿日前已披露财报的MNC,仅供参考。


「新闻时讯、深度评论、咨询报告、线上直播、学术会议... 一键获取!

找工作、招人才、查数据、找供应商、悬赏交易、信息发布,点击“药智网”,一网打尽~」


药智.png


责任编辑:三七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