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谁来保护药企人身安全?

导读:人身安全是药企正常发展的基石。

人身安全与健康,是药企正常发展的基石。


11号,陕西省一化工企业一名女工掉入污水池,5人施救,六人全部不幸遇难。


image.png


药厂因为事故发生人员伤亡,不是一件少有的事。药智网曾做过一个盘点,小编挑出部分数据做了列表。


image.png

数据出处:药智网《盘点近10年药厂发生的安全事故》


以上仅仅是媒体报道出来的,在现实面前,相信类似事故数量只会多,不会少,而伤亡人数也是如此。


不按规定操作是多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甚至可以说有的企业内部相关规程及硬件防护缺失。从质量部门到生产,很多精力都放在了产品性能质量上,而药监部门的关注点也同样如此。


从企业到监管部门,对于一线员工身体状况,缺乏足够的体恤与关注。在江苏药监的公众号上曾写过文章,描述合成车间里检查员捂得满身大汗。


image.png


其实检查员也就是待几个小时而已,这里我并不是说检查员不够辛苦。对于检查组亲临一线做事,我表示敬仰与尊重。但我的关注点在那些日以继夜从事这个岗位的员工,他们的身体状况又会怎样?要么忍受酷热难当,要么忍受药物的滋扰。这些拿透支身体健康来做事的人,他们是否得到了应有的补偿?并不是说非要到了爆炸火灾等事故,才关注到药企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普普通通的工作中,同样体现着对于他们健康安全的忽视。


其次,救人与自救中,培训的不到位,防护措施的缺失,也是一个需要重点提及的问题。


一些平时能用到的防护措施,部分企业都能省则省。有些企业装箱发货区有道塑封流程,加热时会产生塑料颗粒及烟雾。员工只有普通口罩来抵挡这种污浊空气,面对员工的抗议,有的领导从善如流,赶紧购买防毒面具,及其增加通风设施;而有的领导则会打感情牌,告诉员工“再坚持坚持,有很多企业连口罩都没有给配”。日常防护用品都如此苛刻难求,那些针对性的、预防突发事件的设备就更别想了。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在现场,会觉得那些专业救护,直接找消防队处理就好。但往往忽视了一个问题,紧急救援,可能也就几分钟内的事。打完119,和救出人根本不能同步发生。


我们也会教育员工,面对这类无法施救的事件,你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逃离现场加报警。违规施救,出事后果自负。但将心比心,你确保那一时刻能放下朝夕相处的同事吗?能扔下自己年轻的下属吗?能置领导而不顾吗?


如果你觉得能做到,那后期的精神压力,确定能承受的了吗?尤其是有人遇难后,一些媒体的舆论压力同样会让你崩溃。“见死不救”“冷血”,甚至可能让你一辈子都生活在阴影中。


无法感同身受?想想电影《扫毒》中,刘青云被迫放弃张家辉后的精神状态。在舆论压力、道德谴责面前,可能你会更希望那个遇难的是自己。这也是现场的民众没有条件也选择施救的一个潜在原因,可能我们谴责别人不施救的同时,也在让更多的人去被迫遇难。


专业化的媒体解读事故灾难,而非情绪宣泄式;企业认清隐患,主动增加防护投入;监管部门日常实操性考核,而非一概而论式培训;三者缺一不可,加起来才能切实有效的保护药企人员安危。


灾难无法杜绝,但我们可以做很多事,让灾难尽量减少,或许这是灾难的最大意义所在。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