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宏汉霖「汉斯状®」联合疗法获登MED

导读: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新里程。

近日,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徐瑞华教授牵头开展的II/III期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ASTRUM-015)的II期阶段数据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的综合性医学旗舰期刊MED(影响因子:17)正式发表。研究结果显示,H药联合HLX04(贝伐珠单抗,商品名:汉贝泰®)和化疗对未经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


1.png

图片来源:复宏汉霖官微


ASTRUM-015研究是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抗PD-1单抗H药 汉斯状®(斯鲁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mCRC的II/III期临床研究,其II期阶段研究结果首次发布于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 GI),其后该研究数据更新亦入选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壁报展示。此次正式发表于MED,再次体现了国际学术界对H药的高度认可。基于ASTRUM-015的II期阶段研究结果,近期该研究已启动III期临床阶段研究并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癌症之一。大部分CRC患者在诊断时已发生转移,其中95%的mCRC肿瘤为错配修复正常/微卫星稳定(pMMR/MSS)型[1,2]。近些年,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代表的免疫治疗为错配修复缺陷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dMMR/MSI-H)型mCRC的治疗带来新希望,研究表明,抗PD-1单抗可为dMMR/MSI-H晚期mCRC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3,4]。然而,pMMR/MSS型mCRC肿瘤对单药免疫治疗反应率很低,被称为免疫治疗“冷肿瘤”。目前,全球尚无覆盖pMMR/MSS型mCRC患者的一线免疫疗法获批,这一患者群体存在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

复宏汉霖通过ASTRUM-015研究进一步开展mCRC领域的免疫疗法探索,希望为更多mCRC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2021年7月16日至2022年1月20日,ASTRUM-015研究共入组114例患者,其中112例患者接受了至少一次给药。其中94例有MSI状态评估结果的患者中有90(95.7%)例为MSS型。截至2023年6月1日(刊登数据截止日期),本研究入组的斯鲁利单抗组(n=55)和安慰剂组(n=57)中位随访时间为17.7个月。斯鲁利单抗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7.2个月(95% CI 10.3–NE)和10.7个月(95% CI 8.1–16.6),风险比(HR)为0.60(95% CI 0.31–1.14)。MSS亚组(n=90)的中位PFS分别为17.2个月(95% CI 9.8–NE)和10.1个月(95% CI 8.1–16.6),HR为0.58(95% CI 0.30–1.14)。两组的中位OS均未达到,但在斯鲁利单抗组中观察到潜在的OS改善趋势(分层HR 0.77,95% CI 0.41-1.45)。本研究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


2.png

3.png

图片来源:复宏汉霖官微


研究结果显示,H药联合贝伐珠单抗和化疗可改善未经治疗的mCR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且安全性可控。这些结果支持斯鲁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和化疗作为一种非常有前景的mCRC一线治疗方案。随着ASTRUM-015的III期阶段临床试验进展的加快推进,H药有望成为全球首个一线治疗mCRC的抗PD-1单抗,填补一线免疫治疗mCRC的临床空白。

未来,复宏汉霖将持续加码创新,以临床需求为先导,继续高效地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多可负担、疗效更好的治疗方案。


新闻照片.png


责任编辑:木棉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