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这些房颤小知识,您了解吗

导读:房颤危险因素有哪些?

作者:南岸区政协数字+大健康委员工作室


房颤定义

是一种心房活动不协调及心房收缩无效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在心电图上表现为正常的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时限不等的快速颤动波,该房颤波的频率可达350-600次/分。经体表心电图记录到房颤心电图或单导联心电记录装置记录到房颤心电图且持续>30s以上即可诊断为房颤。

房颤产生机制

房颤早期由触发灶驱动或者诱发,进而引起电重构、结构重构及神经重构。而“重构”使房颤更趋恶化,并得以持续发作,且房颤的发作和维持受到触发灶和基质的共同影响。目前认为,绝大多数房颤起源于肺静脉开口,左心房与肺静脉局部就是射频消融的部位。

房颤的分类

1、阵发性房颤:持续不到1周,通常不经治疗便可自行终止;

2、持续性房颤:持续1周以上,需要治疗;

3、长程持续性房颤:当决定采用节律控制策略时,房颤持续已超过12个月;

4、永久性房颤: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放弃恢复或维持窦性心律的一种类型,反映了患者和医生对房颤的治疗态度,而不是房颤自身的病理生理特征。

房颤危险因素

房颤症状

房颤发作时心室率快而不规则,可达120-180次/分,节律绝对不整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率快于脉率。

房颤危害

包括脑卒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心力衰竭、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率增加等。

房颤治疗

1、抗凝/卒中预防:

抗凝药物治疗和左心耳封堵。

(1)推荐使用CHA2DS2-VASc评分进行栓塞风险评估、HAS-BLED评分进行出血风险评分。对于CHA2DS2-VASc评分为0分的男性或1分的女性无需抗凝。≥2分的男性或≥3分的女性应接受口服抗凝治疗。HAS-BLED评分为0-2分属于出血风险低危人群;3分以上则为出血风险高危人群。但评分高不是抗凝的禁忌证,而是提醒临床医生尽量控制出血危险因素,加强对出血并发症的预防和观察。

(2)对于左心耳电隔离后的房颤患者以及对于CHA2DS2-VASc评分≥2分的男性或≥3分的女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具有以下情况之一:①不适合长期规范抗凝治疗;②长期规范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仍发生血栓栓塞事件;③HAS-BLED评分≥3分,可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血栓栓塞事件。

2、更好的症状管理

(1)节律控制:即恢复并维持窦律,其在房颤治疗中处于优选地位,尤其是早期节律控制。包括心脏电复律、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导管消融等。其中导管消融(包括射频消融、冷冻消融、脉冲消融)在维持窦律方面显著优于药物。

(2)心室率控制:包括紧急和长期的心室率控制,后者的治疗手段包括口服药物及房室结消融结合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

3、优化心血管合并症和危险因素的管理

房颤预防

1、早期房颤筛查

针对房颤高危人群,如高龄、心衰、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结构性心脏病、接受过心脏手术、隐源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和特殊职业人群(职业运动员)等应进行早期筛查。可通过心电图、可植入设备、植入式心电监测仪、手持设备或可穿戴设备的等方式监测。

2、改善不规律的生活方式

(1)饮食:避免摄入Omega-3脂肪酸及尿酸水平高等食物以降低房颤发生风险。

(2)控制体重:肥胖可增加房颤患病风险,且与房颤的进展密切相关。推荐BMI>30kg/m²的患者控制体重,以减少房颤发生风险,房颤患者应尽可能将BMI控制在27kg/m²以下。

(3)酒精和咖啡:饮酒可增加房颤发生风险,且会增加抗凝过程中出血发生风险,长期大量酒精摄入可使血栓事件和死亡发生率增加。建议房颤患者尤其是导管消融术后患者戒酒。另外,适当饮用咖啡可减少房颤的发生,但会增加与房颤无关的症状,如心悸等。最近一项队列研究显示习惯性饮用咖啡不会增加心律失常风险,每天多喝一杯咖啡与心律失常下降3%相关。

(4)吸烟:考虑到吸烟与冠心病、OS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衰等密切相关,且吸烟本身为不健康生活方式,推荐房颤患者戒烟。

(5)睡眠和情绪:失眠增加房颤发生风险,而且夜间睡眠中断可使房颤的发生风险增加33%,提示保证良好的睡眠可减少房颤的发生。最近一项研究显示经常值夜班可使房颤发生增加16%。睡眠时间过长(>8h)或过短(<6h)均增加房颤发生风险。另外,房颤可导致焦虑和抑郁情绪,且二者同样增加房颤发生风险,并与心源性卒中发生风险相关。而焦虑则可增加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风险。

(6)运动:运动员房颤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而缺乏运动房颤发生风险亦显著增加,因此应保持中等量运动,避免竞技性、过度耐力运动(如马拉松等)。瑜伽可减少房颤的发生风险,且显著改善房颤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太极运动能够减少心衰和冠心病发生风险,且对心脏病康复有帮助。适当走路和慢跑可减少房颤发生,但长距离、高强度走路和慢跑反而使房颤风险增加。


文章来源: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编辑排版:药智用药

新闻照片.png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