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投融资的陷阱与谎言

导读:“我们这轮不投,下轮争取领投”。

主办方请我做这个报告,我猜是因为我既是创业者又是投资人,对这话题有资格谈一下。


我专注于生物医药投资22年,在奥博资本做全球合伙人就有12年,和团队一起创建并管理了11亿美元的奥博亚洲,投了近60家公司,所以算个彻头彻尾的投资人。2019年7月,我成了创响生物的董事长和CEO,所以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创业者。


这个报告是为了有益于创业者,绝不针对任何投资人,许多地方只是一种自嘲和自省。


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


在和投资人的互动里,创业者常会听到和实际意思不完全一样的话,投资人常碍于情面不好意思直说。


先讲个小故事。创响刚成立时,我怕做砸了老脸没处搁,所以一直让公司处于“隐形期”,没有网站和新闻,全网搜不到。融Series A时收到7个term sheets,2020年2月14号close的,1900万美元。


2020年5月18号创响走出隐形期,第一次有了网站,立即就有投资人问要不要融一个“A加轮”(“A+ round”)。


A轮以后不应该是B轮吗?为什么说是“A加轮”?实际上,投资人心里想说的是“估值能否和上轮(A轮)类似或接近”。投资人的声誉和品牌非常好,也很诚恳,我们就同意了。A加轮原本目标1000万美元,最终融了2100万美元,比A轮本身还多,还叫A加轮不太合适,我们只好改名叫B轮。


像这样在交流中有隐含意思的情形很多。


例如,创业者常听到投资人说“我们这轮不主投,但有兴趣跟投”。


说这话的投资人分两类,一类本来就习惯于跟投,但还有一类平时习惯于主投,如果这次说“争取跟投”,其实往往在表达:“我们不想投或不敢投,但又怕放过好deal,所以close前再给我们看一次”。


还有的投资人会说“我们这轮不投,下轮争取领投”。


如果对方是个很有钱的、习惯于主投的投资机构,他实际上在说什么?这就像两人谈恋爱,女方说“我争取下辈子嫁给你”,潜台词就是男方这辈子没戏了!所以“下轮争取领投”意味着“这轮别来找我了,但还是保持好关系,下一轮如果真的比较像样了,我们再谈”。 


关于创新的困惑


投资人喜欢说“我投创新”,但业内融资量最大的公司中几乎没有一个是全做first-in-class产品的,要真把全部管线都是first-in-class的business plan摆在投资人面前,绝大多数都不会投。这是怎么回事?


一部分情况是因为对“创新”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人误以为仅仅全新的科学才是创新。我就遇到过一个定义,说新药创新仅分两类,要么是针对全新的靶点或生物化学路径,要么是使用全新的筛选机制。这种定义完全没考虑市场和医疗需求,是非常狭隘的。


对于创新,我有个不同的定义:任何能满足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unmet medical needs)的改进或改良,就是创新;只要能解除病人目前没其他办法解除的病痛,就是创新。


对于相信广义创新的投资人,“我投创新”是在强调“我注重差异化”,而不是我想投“前无古人的科学”。这类投资人不喜欢往“红海”里冲,如果前面已有20个PD-1,就不再考虑第21个,这是很有道理的。


也有部分情况是因为投资人叶公好龙,鼓吹第一个吃螃蟹,但没那个胆识。


有的创业公司的管线和模式很新颖,或在一个被忽视但有巨大潜力的“冷门”,没什么竞争对手,叶公好龙的投资人会以“没有成功先例”为理由不投。


过一阵该领域热起来,有了成功案例,竞争对手也出现了,同一些投资人又因为“太crowded”不投。创业者稍不留神,就从“没有成功先例”滑到“太crowded”,永远抓不住“刚刚好”的时候。


这样的投资人缺乏独立判断能力,拿不定主意,喜欢拖时间,创业者不应该把他们的说法太当回事。


“聪明钱”和“傻钱”


多数投资人喜欢说“我们能带来附加价值”。如果你听到这样的话,首先恭喜你,这至少说明对方有兴趣投你。接下去你往往还会听到一句这样的话:“投前估值能不能便宜点?”直白的意思就是,“咱们的附加价值可不是白给的”。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投资人,建议你了解一下他具体有什么你所需要的资源,帮过哪家被投企业,可以去找他以前投的公司了解情况,如果投资人仅仅嘴上说“能带来附加价值”,但却从没真正帮过别人,别信他。


有时你会发现对方确实有点资源,但出的估值很低,而且条件苛刻,那就需要考虑他的帮助值不值他所要求的折扣。


有时创业者得在所谓“聪明钱”和“傻钱”间做选择。


市面上流行说要“聪明钱”别要“傻钱”,但如果“聪明钱”出的估值和条款比“傻钱”差很远,那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有的“聪明钱”是徒有虚名,有名的投资机构里也有不懂但喜欢瞎掺和的投资人,而许多“傻钱”其实是大智若愚,很配合且不添乱,所以有时应该选择“傻钱”而不是“聪明钱”。


创业者常遇到的“陷阱”


除了“谎言”,创业者也会遇到不少“陷阱”。


例如,有少数投资人会说,“我们会派专人帮忙建设公司”。遇到这样的投资人,你得非常警醒,他们很可能喜欢监管和掺和。


被派的所谓“专人”不见得会建设公司——如果他真那么会建公司,自己建一个不就得了,干吗投你?你需要了解很多细节,例如,派什么人来帮建公司?怎么帮建公司?以前帮谁建过公司?结果如何?如果答案都是负面的,千万不要接受他们的投资。


创业者可能遇到的另一个陷阱是被外行控股。


有的创业者会遇到特别有钱的外行,投资后要占股51%以上。除非对方有强大的运营能力,建设过成功的公司,能提供资源和智慧,或至少“钱多人傻不添乱”,被外行控股常会导致外行领导内行,凶多吉少。


有些投资人不要求控股,但要求一票否决权,这种情形大致可分两类。


一类是投资方需要一些合理而基本的保障,例如公司不能擅自更改章程或股权结构等,这类一般不影响公司的日常运营,没什么问题。


还有一类是对方对日常运营要求监督和控制,这常常是个“陷阱”。他们误以为自己的掌控能让公司成功,至少能避免失败,监督和控制让他们感到安全。要是不幸遇上好几个这样的投资人,每个都有一票否决权,那你就万劫不复了,因为他们很容易彼此不同意,纠缠在一起,导致公司瘫痪。


另一种能置公司于死地的“陷阱”,是瘫痪的董事会。


这种董事会没有“主心骨”——缺乏具备领导力又懂行的领袖,无法控制管理层的质量,方向不明,效率低下,容易导致管理层中庸人当道,能人被迫离开,最终导致公司的失败。董事会瘫痪常见的原因包括创始人股份太少或没有能力,投资人股权太分散,董事人数太多,股东之间利益、兴趣冲突太大等。


我建议创业公司的董事会一般不要超过5人,绝对不要超过7人。如果董事会人数太多又没有“主心骨”,董事们容易free ride,而且很难协调一致。如果董事们不能精诚合作,互相拆台,纠缠不清,很容易陷入僵持状态,导致公司瘫痪。


最后还想提一个“陷阱”,那就是公司上市过早,估值过高,今天这“陷阱”尤其大。


上市就像“丑媳见公婆”,如果长得不怎么样,过早上市等于没化好妆就揭开面纱,结果可能会很惨。而且上市后公司受到比上市前多得多的监管,要花大量时间和金钱处理合规、法律、审计方面的事务,做决定也不如上市前快捷。如果定价太高,上市还可能破发。


所以上市要顺其自然,因天时、地利、人和而定,不应拔苗助长,不应被当成一个公司的终极成功目标。


be761398f43d8fd9c5fac81f456eadfe.png


责任编辑:露露君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