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德制药郑翔玲:不忘初心,创新成就大发展

导读:企业家是创新和引领每位员工发挥潜在的能力和创造力。

端庄典雅的衣着、温婉亲和的笑容、自信的眼神,更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气质。


慈善公益,其实是爱的本能传递


郑翔玲出生在陕西绥德县,家里并不富裕的她,从小就看着父母将限定的口粮分给沿街乞讨的穷人,帮助他人的善行可谓从小就在她心中扎了根。


1996年,当时已经和泰国正大集团副董事长谢炳先生结婚的郑翔玲回乡,九十年代的家乡发展相当落后,尤其是乡里的孤寡老人,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过年过节连买肉、粮食和衣服的钱都拿不出来。看到这里,郑翔玲的心仿佛被拧了一下地疼。家乡是根,走再远她都是这片土地养育的孩子,这是本源!再加上一颗做善事的初心,郑翔玲当即决定逢年过节给全镇70岁以上的老人送米面肉油,后来又换着样、变着法子送老人们用得着又觉得高兴的东西,几年后帮助人群更是从镇上扩大到了全县500多户五保老人。最近几年,家乡经济情况好转,老人们的生活也有了更多保障,郑翔玲就拿出善款为老年人添置活动中心,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做公益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断,而郑翔玲的慈善捐助一做就是20年。


摄图网_500518236_wx.jpg


除此之外,她还在家乡最需要的地方修建希望小学,全国设立爱心助学基金,资助经济困难大学生近百位。2003 年非典、2005 年渭河水灾、2008 年汶川地震、2010 年玉树地震、2013 年延安水灾,哪里有困难有需要,郑翔玲就会义不容辞地捐款帮助。


但其实郑翔玲心里对慈善公益的想法再质朴不过了,“我只是觉得自己的生活条件比较好了,有能力拿出多余的钱帮助别人。也许每个人都是这样,一旦感觉自己可以帮助别人时,就会去做慈善。这应该就是人的本性和初心。其实我更希望通过自己微不足道的公益慈善行为,唤醒每个人的爱心,将爱心更多地传递给社会,让世界充满爱。”


多重身份,做到最好的自己


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郑翔玲荣获“中国经济十大商业领袖”和“中国经济十大杰出女性”称号。现实生活中,郑翔玲拥有企业家、慈善家、政协委员、两个孩子的母亲等多重身份。但郑翔玲笑称,“我并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家,我总觉得我还是我自己,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社会的人。”


身为泰德制药董事长,郑翔玲觉得企业的“企”字充满哲学。“你看‘企’字是上人下止,没有人就停止了,因此有人的企业才能动起来。”目前泰德制药有近三千名员工,三千人在中国算是一个中小型企业,在欧洲算是一个小的国家了。每位员工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但他们却因为工作聚集在了一起,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因此郑翔玲要做的是一个大家长,像所有员工的妈妈一样,凝聚、引领他们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那就是一切为了患者和社会、精益求精做好药。这样的过程中,郑翔玲要拥有超乎常人的责任感,还炼就了优秀的管理、协调能力。


摄图网_500527055_wx.jpg


作为港澳委员,旅居香港几十年的郑翔玲对香港也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她认为,祖国是根,香港是叶,之间有着剪不断的血脉情感,因此“爱国爱港”始终是她坚持的原则。当遇到港独势力、占中事件发生时,郑翔玲的第一反应就是反对港独、反对占中,坚决拥护“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唤醒港独者对祖国的爱和认同。


而说到两个孩子时,郑翔玲脸上自然流露出了温情的笑容,“小朋友就像一株幼苗,除了让他们健康成长之外,从小修枝剪叶,培养他们行得正、做得端的品格更加重要。”作为母亲,郑翔玲觉得自己更像是推动摇篮的手,“当你把孩子推向领袖,他们就能成为领袖;推到另外一个平台,就能成为另外一种人。”因此她给予孩子们满满的关爱,但从来不会溺爱。


创业,技术和平台缺一不可


泰德制药是在国家卫计委国际合作交流的背景下诞生的公司,卫计委中日友好医院是泰德制药的股东之一。从中日友好医院制剂楼内诞生的泰德制药,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年销售额35亿元的高科技大型制药企业,年纳税额近8亿元。这样的成就对于现在的创业者来说可谓是一个奇迹,但郑翔玲却从来不会让自己信心膨胀,错失发展机会,更不会因为过程中的艰辛与挑战而气馁。


摄图网_500340209_wx.jpg


在郑翔玲看来,创业可能是每个人都有的梦想,但是很多年轻人不懂得:创业需要平台和代价。一个代价是不可能创业成功的,而经历无数个代价的背后是创业者要拥有创新的思维、颠覆性的技术以及国内外标准、制度、法律的支持。技术含量越高,实现产业化的能力越大,创业就越容易成功。如果创业者没有很高含量的技术时,就要先找一个平台。在平台中让自己羽毛丰满起来后,才能逐渐成为一个创业和创新的领袖。


泰德制药的成功离不开正大制药集团和卫计委中日友好医院两大股东的支持,同时也与其拥有全球领先的高端制剂产业化技术和研发平台密不可分。它是中国第一家能够研发、生产和销售系列靶向药物的高科技制药企业,建立了脂微球、脂质体、生物制剂、微分散固体制剂和外用贴剂五大高端技术平台,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古人说“有恒心者,恒产”,郑翔玲认为创业也正是如此。


企业发展,要求人不断不断地学习和创新


在这两年医药行业整体不太乐观的发展形势下,泰德制药销售额仍保持着高速增长,郑翔玲传授的关键是两个字——创新,无论是技术上的创新还是理念上的创新。


2016年她将公司研发投入增加到了总收入的8%,鼓励团队尝试新技术、新材料,在没有完备的国际对接标准和制度的情况下,再艰难也要做一线产品、创新研发。目前泰德制药的脂微球注射剂是中国唯一一家可以出口到日本的针剂,但未来如果有更多中国自主研发的药品出口到国外,郑翔玲才觉得更加骄傲。


展望泰德制药的未来时,郑翔玲的激动简直溢于言表,仿佛光辉的前景就在眼前。“泰德的未来在我心中就像是一只雄鹰,在高空展翅翱翔。”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就要做颠覆性改变,如全线发挥医药、器械、健康的优势,建立一条龙产业;布局医疗器械、医疗食品、原料药等领域;与国家呼吸系统疾病领域学科带头人合作,共建“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搭建一个国家级水平的“产学研”孵化平台。未来,郑翔玲还会在亦庄这片土地上打造一个健康产业园,她有信心把医药带到一个新的窗口,成为中国大健康产业的推动者。


摄图网_500810590_wx.jpg


企业的成功除了硬件实力足够强大之外,领导者的能力和魅力也至关重要。在这一点上,郑翔玲可以算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优秀领导者。结婚移居香港后,先生谢炳本希望她不用再辛苦工作了,但是她却说,如果不工作她宁可回到内地。工作中郑翔玲从来不等人布置任务,总是主动找事情做,每件在她手中的工作都能尽乎完美地完成。她享受工作成绩所带来的赞美和认同,而为了获得更多的赞扬,她拼命地读书学习,让自己进步。“学习不仅能解决烦恼,保持年轻、活力,更是改变、创新的基石。”


在企业中,她同样鼓励员工养成学习进步的习惯,她称这也是一种“改旧创新”——改变曾经的自己,创造新的、更优秀的自己。“如果你愿意,明天就可以开始早起一刻钟、晚睡一刻钟去学习,学你喜欢的。如果你能坚持学习一年,相信你就把同事甩掉了两个巷子的距离,走在了他们前面;如果你敢坚持两年,就超过了同事两个城市的距离;如果学三年,你就和别人有了天差地别的不同,不断地学习就是这么伟大。”郑翔玲也正是有着这股坚韧不拔、开拓创新的内劲,才可能带领着企业披襟斩棘,不断攀登高峰。


be761398f43d8fd9c5fac81f456eadfe.png


责任编辑:露露君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