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团队解散的缘由
据界面新闻报道,国内某初创药企,研发的主要产品为替尼类肿瘤靶向药,其中话题品种所对标的竞品为国际知名的“AZD-9291”奥希替尼,其疗效以及国内适应症的相继获批一直都是制药界颇为津津乐道的话题,故而该公司已走到NDA阶段的9291对标品种一度获得业内人士的关注。但就在11月23日,该公司HR开始电话通知,要求(销售团队)所有人员在11月25日离职......
而之所以解散该团队,据报道是因为该品种的获批,前途不是特别晴朗,这从其NDA至今的时间长度可推测。基于此,公司决定解散该销售团队。PS:公司给出声明“继续聚焦于创新药研发,以调整和优化公司发展战略”。
赔付方案令人唏嘘
“补偿一个月的薪酬+一个月的基本工资”,并未发放10月、11月的奖金,即为给出的赔付方案;而不愿离职的公司员工,可以提供到某地药厂生产岗位换岗机会,执行岗位操作,清洁岗位卫生。随即,另一方案出台,即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员工,追加授予每人300股公司期权,离职日延后到11月26日,但对于两个月奖金依然表示“无力支付”。
对此,有计算解释如下,“公司扣了两个月奖金,要求11月26日离职,补偿一个月工资加一个月基本工资,底薪1万经计算的话每个人加起来大概补偿2.4万”,“奖金大概是5千到8千一个月,每个人不一样”。
遇到这种情况,从业人员只能妥协?
如前文所述,我们今天不聊干货,我们谈感情,谈合同解除之后销售团队的安置问题。
按照法理,“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解除劳动合同,构成无故解除劳动合同,可以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对员工调岗也需按照劳动合同相关规定进行,在薪资、技能匹配上不应有大的差异,不应有侮辱性的调岗;而对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主张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可以根据工作年限和过去一年的平均工作要求相应金额的赔偿金”。可现实中,我们能够守住自身的权益吗?
统计学意义上的答案为:不能!
前段时间,网易被裁员工事件,也是闹得沸沸扬扬,短短几小时就上了热榜第一位,连续2天霸榜!绩效打D、诱逼离职、收回电脑、修改记录、解除门禁、通知家属,一通组合拳下来,绝对可以让一个普通人招架不住,从而妥协。但最终该事件却被抄的热火朝天,倘若不是被逼到一定程度,在面对各种生活压力的今天,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件未必会有结果的事情呢!而就在笔者写稿的同时,再一搜索发现,2019/11/29网易被裁员工发声“已和解,重新感受到网易的温暖”...而不论谈判过程到底怎样,至少最终“温暖”了,不过,相信谁都能猜到,这种温暖来的是多么的不易。
药品从业人员的不公平待遇,其实挺多
父一辈,他们可以在一个岗位工作一生,而子一辈,谁也不敢对此说嘴。我们所从事的制药行业,是人们常说的传统行业,被大家认为稳定、持久,甚至是高薪。笔者进入这个行业时间不长,从本科接触药品相关内容至今,12年,身边也有从事这个行业近50年的老研究员,当前所在单位也是拥有那种很容易被人们称之为“铁饭碗”的招牌,但却在近年的不断改革过程中发现,身边的“老人”越来越少,年轻的面孔越来越多,他们都去哪儿了?
现象1:“主动离职,为了更好的发展”
身边的确有同事主动离职,原因很简单,当前的工作环境不利于自身的发展,是真正意义上的“跳槽”。而为什么“跳槽”呢?该有的级别、职称、待遇,没有!该通过的立项,没有!该发放的奖金,怎么可能有!终于等到单位换了一把手,这下该有的都该有了吧?OK,我们迎来了工资体制改革...
现象2:“被动离职,转岗”
笔者所在单位近年来,改革不断。所谓改革,在重新划分既得利益者利益的同时,难免殃及池鱼,而一种非正面交锋却很有效的驱逐方式就是--转岗。现下药企大都分布于城市周边,可以留守于市区的药企已极少,许多人的上班方式已变为班车通勤,药企的分布更是因政策导向而遍及全国。如何让一个人被动地“主动”离职呢?给他转岗!从城市的东面转到西面,从一个城市转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省份转到另一个省份…
现象3:“离职过程,尽量保持微笑”
按照大部分企业流程,辞职是需要部门领导层层签字同意的,这一过程中真的会有领导对你进行“深切的挽留”、“让你提要求”。但结果大都是员工找一些难以克服的理由,完成与公司最后的微笑表演。为何如此?首先,已经提出辞呈,再留下也不会有好印象。其次,企业绝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卑躬屈膝,即使你真的很有能力。再次,努力为了留下一个“好”的名声以找到另一份工作,毕竟这个行业真的不大...
现象4:“牺牲在岗位,可以得到什么补偿?”
这是真的!记得是笔者刚进入到这个行业的第2年,正常工作的一个下午,突然大家在各个实验室中交头接耳,难道发奖金了?结果却听到xxx同事在岗位上脑出血的噩耗。大家在等待医院消息的同时,也在议论单位会对此作出何种措施,毕竟是在岗位上发生的事情。几天过去了,等来的是家属提供的各种超负荷加班证明,以及与单位之间的纠纷不断...
感触
当提及笔者身边因工作而猝死的同事之时,真的有些写不下去了...在生命健康面前,我们真的很渺小;在社会运行过程中,我们也真的很无奈。从业生涯的漫漫长路上,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学会如何守护自己的权益,且行且珍惜。
参考: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51342332894096499&wfr=spider&for=pc.界面新闻.
http://www.rrrry.com/art_43784.htm.四川省医药保化品质量管理协会.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责任编辑:绿萝
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