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4日,信达生物制药集团在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六月全体大会上口头报告全球首创(First-in-class)PD-1/IL-2α-bias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IBI363治疗多种晚期实体瘤的临床数据(研究登记号:NCT05460767)。
PD-1/IL-2α-bias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IBI363)治疗晚期实体瘤的的I期临床数据
本项研究为Ia/Ib期研究,旨在评估IBI363治疗晚期实体瘤受试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有效性。
超过300例受试者接受IBI363单药治疗,给药剂量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突破IL-2疗法的安全性顾虑
截至2024年4月16日,共347例晚期实体瘤受试者接受了不同剂量(0.2 μg/kg QW~3mg/kg Q3W)的IBI363单药治疗。其中包括100例非小细胞肺癌、89例黑色素瘤、102例结直肠癌及56例其他肿瘤的受试者。其中81.8%的受试者既往接受过2线或以上的系统性治疗。在除结直肠癌以外的245例受试者中,84.1%的受试者入组前接受过免疫治疗。
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是关节痛、贫血和甲状腺功能异常。三级或以上TRAE的总体发生率为23.9%,三级或以上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的总体发生率为10.4%。3mg/kg Q3W剂量组的38例受试者中,13.2%的患者发生了三级或以上TRAE,安全谱与总体人群类似,未发现新的安全性风险。
展现出跨瘤种的治疗潜力,剂量爬升扩展至3mg/kg疗效持续提升
有效性方面,在≥0.1mg/kg剂量范围内,共300例受试者接受了至少一次基线后肿瘤评估,其中有3例完全缓解(CR)和49例部分缓解(PR)。截止日期前,38例受试者仍未发生疾病进展(PD),DoR尚未成熟。在既往接受过免疫治疗的204例受试者中,ORR达到17.6%。
在3mg/kg剂量组,共15例受试者接受了至少一次基线后肿瘤评估,其中ORR达到46.7%, DCR 80.0%。
在驱动基因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中观察到令人欣喜的疗效信号
70例受试者接受了≥0.3mg/kg IBI363治疗并至少接受了一次基线后肿瘤评估,其中77%既往接受过2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仅1例患者未接受过免疫治疗。总体ORR为18.2%,DCR为69.7%。
在37例接受≥0.3mg/kg IBI363的肺鳞癌受试者中(其中36例既往接受过PD-(L)1治疗,1例既往接受过TCE治疗),13例患者获得PR,ORR达到35.1%,DCR为75.7%。截止日期时,肺鳞癌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7个月,中位PFS为5.5个月(95% CI, 3.2-6.9),13例PR患者中有11例仍处于缓解状态。
共9例肺癌患者(其中8例既往接受过PD-(L)1治疗,1例既往接受过TCE治疗)接受了3mg/kg IBI363给药且至少有一次基线后肿瘤评估,含6例肺鳞癌和3例驱动基因野生型肺腺癌,其中6例肺鳞癌及1例肺腺癌获得PR,ORR分别为100%和33.3%,DCR均为100%。
在既往接受过免疫治疗的黑色素瘤以及既往未接受过免疫治疗的黏膜型黑色素瘤受试者中均观察到令人欣喜的疗效信号
37例既往接受过免疫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接受了≥1mg/kg IBI363治疗并至少接受了一次基线后肿瘤评估,11例患者获得了客观缓解,包括1例CR和10例PR,ORR和DCR分别为29.7%和73.0%。
8例既往未经过免疫治疗的黏膜型黑色素瘤受试者中,6例受试者达到客观缓解,其中1例受试者最佳疗效为CR,5例受试者最佳疗效为PR,总体ORR达到75.0%,DCR为100%。
此外,本项I期临床研究中结直肠癌队列的数据此前在ASCO发表。鉴于IBI363单药展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信号及良好的耐受性,本研究正在继续推进中,以进一步探索IBI363在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结直肠癌等肿瘤中的前景,相关数据和分析将在未来学术会议或期刊上继续更新。
关于IBI363(PD-1/IL-2α-bias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
IBI363是由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PD-1/IL-2双特异性融合蛋白,同时具有阻断PD-1/PD-L1通路和激活IL-2通路两项功能。IBI363的IL-2臂经过了设计改造,保留了其对IL-2Rα的亲和力,但削弱了对IL-2Rβ和IL-2Rγ的结合能力,以此降低毒性;而PD-1结合臂可以同时实现对PD-1的阻断和IL-2的选择性递送。由于新激活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同时表达PD-1和IL-2α,这一差异性策略可以更精确和有效地实现对该T细胞亚群的靶向和激活。IBI363不仅在多种荷瘤药理学模型中展现出了良好抗肿瘤活性,在PD-1耐药和转移模型中也表现出了突出的抑瘤效力。从临床迫切需求出发,信达生物正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开展临床研究探索IBI363在针对各种晚期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责任编辑:木棉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