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抢滩中药创新药,在国际市场施展“中国功夫”?

导读:分享中药创新药的立项与开发经验。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国内的医疗卫生事业水平得到极大地提升。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中医药也迎来了发展热潮。


在《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中医药行业被提升至“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行业”的地位。对于这一新兴的支柱性行业,各级政府不断出台鼓励政策。


一些药企试图重新开辟这片新蓝海并加快市场布局,但也有不少药企因为中药创新药研发难等问题望而却步。


那么,国内中药新药研发整体环境如何?中药新药研发市场,还存在哪些乱象?中药创新药研发的难点有哪些?


对此,药智网特别邀请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药物研究所的罗志波博士,做客[药智访谈]栏目,分享中药创新药的立项与开发经验。


900-383.png

罗志波博士


记者:当前,中药新药研发整体环境如何?


罗志波:一方面,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在医疗健康支出逐渐从疾病治疗向健康护理转变,社会医疗保障福利提升,疾病预防及早期干预成大趋势的背景下,具有“治未病”独特优势的中医药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尤其是今年的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是为其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另一方面,当前受到来自国外“洋中药”的巨大压力,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中成药出口额所占比例甚小,大部分被日本、韩国等占有,因此,在保持发扬中医药传统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研制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一代中药新药,提高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目前中药新药开发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随着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施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针对中药研发颁布了多个文件,对药材、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研究等内容进行指导及要求,中药新药研发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法治化的轨道。同时,整体政策逐渐向人用经验倾斜,具有多年人用经验的经验方、院内制剂研发优势凸显,可能成为中药新药开发的新趋势。


记者:有专家指出,近几年来,中医药话题成为热门话题,但是从中药新药的开发、审批角度来看,是非常冷门的。从2016年—2019年,平均每年过批的中药,上市只有1—2个。为什么造成这种现象?


罗志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元的。目前中药发展存在“四期叠加”的艰难时期:医保控费、政策调整、监管从严、发展停滞。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引出的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中药监管政策收紧;同时中药的专利保护机制、定价机制均不完善,等等原因均导致中药利润空间小。中药行业前景不明朗,多个大型中药企业开始谋求转型,并减少对中药新药研发的投入,这才是每年中药上市较少的根本原因。


近5-10年,中药新药研发与化药研发理论、方法和体系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从很大程度上讲,中药新药研制是借中医药理论指导之名,行植物药或天然药物开发之实,几乎所有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都声称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但主要的研究工作与中医药理论的结合不是很紧密,甚至是脱节的。


在中药新药研究指南或技术要求中,提取工艺、质量标准、药理试验、临床试验等实质性研究的内容和方法,都是参照甚至是沿用西医西药或国际天然药物研究的模式和要求来制定的。


但是,离开了中医药理论体系,中药就难以真正意义上称之为中药,中药复方是针对特定病症多味中药的有机组合,方中君、臣、佐、使明确,符合中药的药性理论及配伍,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的病理学和药理学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才能使中药的研制更具有优势与特色。


随着新的注册分类的改变,包括一些政策不断的出台,中药药物申报数量慢慢会恢复到热度。中药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对疑难杂病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相对来说,中药的生命周期,比化学药、生物药的要长,所以从药物开发的角度来说,这也是未来很多企业重点考虑的发展方向。


记者:在您看来,中药新药研发市场,还存在哪些乱象?


罗志波:目前的中医药企业,可能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目前药材市场、流通环节仍存在掺伪劣现象。中药材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石,企业在开发中药新药时,需重视药材来源对品种的影响;


第二、市场竞争力比较大,中成药市场发展不平衡。化学药、生物药的蓬勃发展,国外“洋中药”对国内中药市场造成较大的挤压,三医联动改革让中药的销售承受双重的天花板。另外,各大中药企业扎堆某些热门疾病领域,造成热的太热,冷得太冷。剂型发展也不平衡,某些传统制剂剂型太多,而现代新制剂、新剂型又太少。多层次的“一多一少”,构成了中药市场低水平重复的格局。


第三,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中药新药研究中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不够。国内的法律法规对中药的假药、劣药定义不够全面,存在新药申报资料真实性存疑的问题。旧版药品管理办法对于中药质量的指标不明晰,不同中药厂家效果差异很大,在没有参比制剂的情况下,没办法保证原料(药材)质量一致性、从而稳定地控制中药的质量。此外,我们对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却一直不够重视,缺乏有效保护中药知识产权的手段和方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也不强,致使许多中药知识产权流失。


第四,企业重销售、轻科研;重基础,轻临床。多年来,不少疗效平平或无治疗特色的中药新药纷纷获准上市,其中不少品种凭借铺天盖地般的广告宣传和非常规的营销手段,大肆充斥医药市场,取得非常可观的效益,劣币驱逐良币,从而影响整个中药新药研发的导向。中药新药研发投入少,没有积累足够的科研人才和经验,产品科学内涵、临床价值挖掘不够深入。


记者:中药研发立项的关键点有哪些?


罗志波:在我看来,创新就是在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前提下,能够比别人做得更快更好,并形成一个他人无法追赶的高技术壁垒,做独家产品,掌握市场话语权。


医药行业发展到现在,尽管每年依然有很多的新研究、新发现、新疗法,但是仍有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某些领域仍然存在无药可用、无药可治、死亡率高、发病率增加、价格昂贵、终身服药等问题。比如罕见病、中药儿科等方面治疗需求,还需要解决。


记者:中药创新药在临床试验要求上,与化药相比有什么优势或劣势?


罗志波:“病证结合”是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主要的特点。相对于化药,中药临床试验的劣势突出在“证”的问题上,主要体现在证的诊断标准不严格,证的量化简单、随意,容易出现主观判断带来的观察结果的偏移。


记者:中药创新药研发的难点有哪些?质量研究的重点是什么?


罗志波:①药品批间一致性是研发难点,也是质量研究的重点;需建立从药材饮片、中间产物、制剂的整体质量控制体系;建立能够反映中药有效性、安全性的质量控制指标。对于中药而言,特别是安全性指标,直接决定和影响新药能否进入临床和进入临床后可能的风险与新药开发的前景。


②挖掘创新药的药效价值同样也是研发难点,考验临床试验设计的合理性。


记者:在您看来,受政策影响、市场影响、业绩下滑的传统中药企业,应该如何寻求突破?


罗志波:目前新旧药品管理法更替,改革中的CDE高度学习欧美审批管理植物药的原则,严格围绕“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方针管理中药。中成药研发拥有独特的机遇与优势,企业应把准政策方向,主动参与政策法规和技术要求的讨论,同时把重心放在有临床价值的产品。


中药行业一直在提中药的振兴在于“中药现代化”,中药现代化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思想观念现代化,要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第二,技术领域的现代化,通过GAP-GLP-GMP体系,强化质量控制,力求实现质量稳定可控;第三,对已有临床疗效肯定的古方、复方进行二次改造,主要是利用现代制剂技术,推动落后传统工艺的改造,使之能被世人认可,与国际创新药接轨,中药现代化应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强中药创新性地研究。


在开发中药新药产品的过程中,加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及中药有效部位的研究,深入优势研究和疗效评价研究,探讨有效部位的主次,建立复方量效关系,对有效部位中主要药效物质基础或者主要药效物质群的研究是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重点。同时不可忽视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应当通过中药领域的率先性技术进步与创新,填补化学制药产业由仿制向创新型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空白点。


记者:白云山制药作为一家大型制药企业,有哪些中药新药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罗志波:企业在中药新药研发中,应遵循中医药特点,①以临床定位为导向,开发临床价值突出的新药;②产品开发中,要把握好过程控制,稳定药材质量及来源,从原料来源、生产质量标准化、临床应用及后续二次开发几个方面着手,逐步形成完整的药品研发证据链;③加强现代新技术新方法在制剂工艺中的应用;④进行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将品种优势发挥到最大。


企业应把握各指导文件征求意见时机,主动参与政策法规和技术要求的讨论,反馈研发中出现的难点;培养创新型人才,医药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人才及其素质要求很高,在医药科技攻关、技术引进、技术开发的实践中,应注意发挥老科技人员的作用,努力培养中青年优秀人才,创造条件,使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


本期专家简介


罗志波,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药物研究所主任工程师,主要从事新药立项评估与新药开发工作。作为负责人完成新药项目调研超过40项,参与引进一类新药项目8项,已成功引进立项3项。主持广州市专利工作专项资金项目,作为主要研究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软科学项目等6项国家、省部级项目。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8篇,中文科研论文2篇,会议论文9篇,申请专利13项(授权3项),参编专著2部。


be761398f43d8fd9c5fac81f456eadfe.png


责任编辑:鱼腥草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