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分”领域8成新药不活跃,艾伯维新药未达终点

导读:“精分”临床需求迫切

11月11日,艾伯维宣布其用于治疗精神病症状急性加重的精神分裂症新药Emraclidine的两项EMPOWER试验未达到其主要终点,即与安慰剂相比,其在改善PANSS总分方面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受此消息影响,艾伯维当日股价下跌超12%,而与此同时,同处“精神分裂症”赛道的BMS股价也因Emraclidine的失败而上涨约12%。

据悉,Emraclidine作为一种毒蕈碱M4受体的正变构调节剂,其机制上是通过选择性地调节M4受体来减少多巴胺信号,而不需要阻断D2受体,这就导致其相较现有治疗方式可能具有更低的副作用属性。而BMS的精分新药KarXT机制上不同于Emraclidine,是一种M1/M4型毒蕈碱撒双重受体激动剂,这或许也正是BMS股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而通过上述内容,更令人深思的是,无论是艾伯维还是BMS,为何都对于小众的精神分裂症如此看重,精神分裂症在研新药领域,现在又是怎样的竞争格局?

不良反应显著,“精分”临床需求迫切

所谓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达0.7%,现阶段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疾病发展过程中受生物、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临床症状整体呈现复杂、严重、易复发特点,一项荟萃分析显示,相对于任何非精神分裂症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升高152%,严重威胁我国职业功能与社会功能。

治疗方面,现阶段精神分裂症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方式,而其中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为预防疾病复发,临床上常用的30余种抗精神病药物均能很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但同样,目前也无任何一款药物具有显著优势,药物间的选择差异主要体现在不良反应上。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如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帕金森综合征等。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导致体重增加等代谢相关不良反应,进而增加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另外,由于精神分裂症的长疾病周期特性,患者普遍需要终生服药,因此药物顺应性很达程度上也成为影响疾病整体复发率的关键因素(患者主动停药导致复发率上涨),因此,现阶段临床治疗共识上普遍认为,长效针剂相较口服抗精神病药在预防复发及再住院方面优势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的临床需求迫切且清晰,新药研发既有市场动力,其思路也足够简单明了,即围绕减少不良反应与长效制剂方向进行,这也是为何众多制药企业争相入局的根本原因。

道阻且难,“精分”新药研发依旧火热

实际上,纵然精神分裂症新药研发领域参与者众多,但其开发难度大,失败率高的特点仍贯彻全局,研发界一直期待能够在这一领域有新的突破。而随着全球新药界的目光越来越集中于该领域,精神分裂症新药在研领域也迎来了诸多有希望的进展。

据药智数据显示,全球精神分裂症新药研究火热,截至目前已有372款新药在研,其中创新药318款,改良型新药54款,国内药企在精神分裂症改良性新药方面布局较重,新药涉及程度稍逊。

微信图片_20241113141530.png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


而更关键的是,在这300余款精分新药中,接近8成项目均处于非活跃状态(近两年无研究进展),其中不排除部分管线与艾伯维Emraclidine有着同样的命运,目前仅有58款新药研究进展相对顺利。

微信图片_20241113141534.png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


在这部分活跃“精分新药”领域,上文中提及的BMS“精分”新药KarXT已获批上市。临床阶段方面,则还有三菱制药的roluperidone,目前已处于注册申请阶段;丹麦灵北制药与恩华药业的Lu AF35700、SyneuRx的苯甲酸钠、Newron的依文酰胺、勃林格殷格翰的iclepertin、Sunovion与大冢制药的SEP-363856、Vanda的VHX-896、罗氏制药的bitopertin、Reviva的brilaroxazine等8款新药也已进入临床III期。

微信图片_20241113141537.png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


其中,勃林格殷格翰的lclepertin是所有管线中唯一一款具有中美双重突破性疗法认证的创新疗法,其作为一款新型甘氨酸转运蛋白1(Gly-T1)抑制剂,通过抑制Gly-T1,改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的功能减退起到治疗作用,目前该产品正在开展针对精神分裂症的全球3期临床,中国同步参与其中。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精神分裂症新药的有效性得到认定,或许整个行业都将面临巨大的变化,这对于患者与整个社会都是值得庆幸的好事,也是企业重构该领域的大好机会。

结语

纵观精神分裂症新药研发历史,开发难度大,失败率高的整体特点下,艾伯维很明显并非首例,也绝非最后一个,至少现在看来,8成非活跃管线中就有不少类似的例子。但在药物创新领域,失败本再常见不过的事,大众也切勿因其一次短期挫折就全盘否定制药企业在新药创新领域的成就。

另外,就目前抗精神病药物在研格局来看,第三代抗精神病药物已然成为众多药企的必争之地,但可惜的是,其中甚少看到中国创新企业的身影,这一点或许后续会是一个较好的机会。

药智.png


责任编辑:琉璃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