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鞍石生物MET抑制剂「伯瑞替尼」获批新适应症,治疗脑胶质瘤

导读:源头创新中国力量 !

2024年4月23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公布正式批准北京鞍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鞍石生物科技)全资子公司北京浦润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伯瑞替尼肠溶胶囊(商品名:万比锐®,以下简称为伯瑞替尼)用于既往治疗失败的具有PTPRZ1-MET融合基因的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WHO4级)或有低级别病史的胶质母细胞瘤成人患者。这是继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后,伯瑞替尼在中国获批的第二项适应症,也是我国在脑胶质瘤MET靶向治疗领域首个完全获批的小分子靶向药物。

脑胶质瘤治疗陷入瓶颈,伯瑞替尼拨云见日开启精准靶向时代

脑胶质瘤是一种难治性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1]。手术和放化疗是脑胶质瘤的传统治疗策略,预后不佳。恶性胶质瘤患者5年总生存(OS)率不足10%[2]。既往研究中,约12%脑胶质瘤被发现存在MET融合[3],其中代表类型PTPRZ1-MET融合(以下简称ZM融合)在既往有低级别病史的胶质母细胞瘤中发生率约为14%,且通常与METex14跳变同时出现,并与更差的预后相关[3-4]。

伯瑞替尼是一款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c-Met抑制剂,此前已经附条件获批用于治疗具有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外显子14跳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基于脑胶质瘤Ⅱ/Ⅲ期关键注册临床研究结果,伯瑞替尼的新药上市申请(NDA)获NMPA药品评审中心(CDE)受理,并于2023年10月16日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之后,伯瑞替尼仅历时6个多月就完成了从纳入优先审评到获批上市,这不仅是对其作为创新型靶向药本身的肯定,也是因为其关注到了胶质母细胞瘤这一罕见病群体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同时更是国家对新药上市重要改革措施的落地实践。

国内首个获批脑胶质瘤适应症的MET-TKI,伯瑞替尼为脑胶质瘤靶向治疗带来新希望

伯瑞替尼此次获批ZM融合阳性的脑胶质瘤适应症,是基于FUGEN研究(NCT06105619)的积极结果。FUGEN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开放、多中心临床注册Ⅱ/Ⅲ期研究,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江涛院士团队领衔。截至2023年12月,研究共纳入84例患者。这项随机对照研究对比了伯瑞替尼与替莫唑胺剂量密度方案或依托泊苷+顺铂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结果显示:相较于替莫唑胺剂量密度方案或顺铂联合依托泊苷方案,伯瑞替尼单药方案mOS为6.31个月,对照组为3.38个月,降低48%的死亡风险,可显著改善ZM融合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整体安全耐受,常见不良反应多为1-2级,可通过临床管理恢复。

双适应症驱动——伯瑞替尼展示中国源头创新,鞍石力量

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江涛院士团队首次发现ZM融合基因并在全球报道,并发现其是脑胶质瘤从低级别进展到高级别的重要驱动基因之一,为脑胶质瘤分子病理的发现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同时,江涛院士团队携手鞍石生物科技,对这一致病基因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成功研发出First-in-class药物——伯瑞替尼,并开展了伯瑞替尼应用于脑胶质瘤领域的研究工作。

这是一款由中国临床专家发现致病基因,并由中国创新药企业负责转化的典型基础科研转化案例。这一成功案例不仅得益于江涛院士团队多年的潜心钻研,也得益于鞍石生物科技始终坚持“解决真正的临床需求”的理念,并始终坚定着三点初心:一是能否真正解决临床需求,二是靶点是否得到充分验证,三是小分子的成药性;“比起讲故事,我们更看重帮助患者”。


QQ截图20240423170811.png

石和鹏博士

鞍石生物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图片来源:鞍石生物官微


鞍石生物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石和鹏博士,在伯瑞替尼获批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时提到:“MET靶点相关适应症的药物开发,从来都是一条荆棘密布的道路,过去如此、现在如此、今后恐怕也将如此。伯瑞替尼用于治疗MET14外显子跳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适应症的获批上市,是我们在MET靶点领域迈出的开创性的第一步”。

时隔仅5个月,伯瑞替尼第二个脑胶质瘤适应症获批上市,用于既往治疗失败的具有PTPRZ1-MET融合基因的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WHO4级)或有低级别病史的胶质母细胞瘤成人患者,这不仅是一场转化医学的胜利,更标志着脑胶质瘤领域靶向治疗时代的来临,亦是鞍石生物科技在c-Met“泛瘤种”治疗领域的又一里程碑!

始终秉持着勇于突破的“坚与韧”,向着“成为值得信赖的生物制药公司,用持续创新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企业愿景,鞍石生物科技的远景蓝图正徐徐铺开。

参考文献
[1]LouisDN.AnnuRevPathol,2006,1:97-117.
[2]QiY,etal.FrontImmunol.2020Nov27;11:578877.
[3]GuoR,etal.NatRevClinOncol.2020Sep;17(9):569-587.
[4]HuH,etal.Cell.2018Nov29;175(6):1665-1678.e18.


新闻照片.png


责任编辑:白芨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