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ASCO】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发布新药研发新进展——ASCO上的6位中国学者口头报告内容

导读:在2019ASCO,有6位中国学者将陆续亮相ASCO口头报告环节,他们分别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陈明远教授、马骏教授和徐瑞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的张丽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江泽飞教授以及新华医院的陶荣教授。

2019年5月31日-6月4日,一年一度的全球肿瘤领域盛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在美国芝加哥召开。


本届大会已经是ASCO举行的第55届年会,以“CaringforEveryPatient,LearningfromEveryPatient”为主题,吸引了4万余名全球临床肿瘤学研究的精英。年会期间,约2450份研究成果摘要的作者被挑选出来进行口头报告,另有2500多分摘要将在线发表。


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有6位中国学者将陆续亮相ASCO口头报告环节,他们分别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陈明远教授、马骏教授和徐瑞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的张丽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江泽飞教授以及新华医院的陶荣教授。


动脉新医药将6位中国学者的报告要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6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在丰富肿瘤联合治疗方案的同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e-Better创新药物引发了各界关注。


中山大学:顺铂和氟尿嘧啶的诱导化疗提高无病生存率


报告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明远教授

临床试验信息:NCT00705627

临床试验阶段:Ⅲ期

ASCO摘要号:6004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明远教授在会上发布了一项有关局部晚期鼻咽癌(NPC)的Ⅲ期临床研究。在中国版NCCN指南中,局部晚期鼻咽癌标准治疗方案为放疗+同步顺铂,同步采用尼妥珠单抗也是治疗选择之一。


研究目的:研究与单独同步放化疗组(CCRT)相比,CCRT之后使用顺铂和氟尿嘧啶(PF)的诱导化疗(IC)用于治疗晚期鼻咽癌(NPC)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是无病生存率(DF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


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包括476名随机患者,在中位随访82.6个月后,IC的5年DFS率为73.4%(95%CI67.7-79.1),其次为CCRT组,5年的DFS率为63.1%(95%CI56.8-69.4),最后为CCRT单独组(P=0.005)。IC中的5年DMFS率((82.8%,95%CI77.9-87.7))也显著高于CCRT组(73.1%,95%CI67.2-79.0,P=0.013)。研究结果显示,IC可以提高总生存期(OS):IC中的5年OS率为80.8%,其次是CCRT组,而单独CCRT组的数据为76.8%(P=0.045)。两组试验患者随访期间3-4级晚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研究结论:CCRT之后,使用顺铂和氟尿嘧啶(PF)的诱导化疗(IC)与单独进行CCRT相比,可提高无病生存率(D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和总生存率(OS)。


高危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将降低远处转移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


报告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

临床试验信息:NCT01872962

临床试验阶段:III期

ASCO摘要号:6003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报告了一项Ⅲ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成果,公布了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对比单独同步放疗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试验数据。据悉,这项研究成果将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步发表,并荣获BestofASCO。


据统计,约70%鼻咽癌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中晚期患者治疗失败的风险很高,治疗后很容易发生远处转移,马骏教授团队希望通过加强全身化疗,降低远处转移的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目前,吉西他滨(IC)+顺铂(GP)方案已成为复发/转移性鼻咽癌(NPC)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但是其在局部晚期疾病中的疗效仍不清楚。


6年前,马骏教授团队启动了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CCRT)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研究。研究纳入年龄18-64岁,之前未经治疗的非转移性Ⅲ-ⅣB期(除T3-4N0M0,AJCC第7期)且无严重并发症的鼻咽癌患者,主要终点是无复发生存(RFS)。


自2013年至2016年期间,研究团队历时33个月的时间完成患者招募与治疗,研究共入组来自12个中心的48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达43个月。


结果显示,GPIC+CCRT组和CCRT组的3年RFS率分别为85.8%和77.2%;3年OS率分别为94.6%和90.3%无复发生存(LR-RFS)率分别为91.8%和91.0%增加吉西他滨+顺铂诱导化疗可以将3年无病生存率提高接近9%,治疗失败风险度降低近50%。


研究成果表明,GPIC方案序贯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改善高危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疾病控制和OS,耐受性良好,毒性较好。该研究为GP+CCRT作为高危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提供了依据。


近年来,鼻咽癌综合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除同步放化疗前增加诱导化疗外,免疫治疗在鼻咽癌领域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在转移或复发鼻咽癌患者中,PD-1抗体有效率达到20~30%,并且与传统化疗不同的是,PD-1抗体一旦有效,疗效会非常持久。马骏教授表示,基于这些研究,相信未来PD-1抗体在初诊无转移的晚期鼻咽癌患者中,能够在现有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晚期胃腺癌一线治疗:S-1联合奥沙利铂相比S-1联合顺铂更安全有效


报告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

临床试验信息:NCT01824459

临床试验阶段:Ⅲ期

制药企业:泰豪药业

ASCO摘要号:4017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报告了一项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数据显示,对于未经治的晚期弥漫型或混合型的胃腺癌、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与S-1联合顺铂(SP)方案相比,S-1联合奥沙利铂(SOX)方案疗效更佳且毒副作用更小。


弥漫型或混合型的胃腺癌、胃食管交界处腺癌的预后往往不佳,尚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亚洲,SP方案是晚期胃癌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然而,有临床数据提示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能比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更有效且耐受性更佳。


自2013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这项中国多中心、随机、平行组、开放标签、3期试验共纳入576例年龄为18-75岁、PS0-2、器官功能正常、组织学证实、不可切除的晚期弥漫型或混合型的胃腺癌、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


研究人员将患者按照1:1随机分至SOX组(S-1:40-60mg,bid,d1-14,q3w;奥沙利铂:130mg/m2,d1,q3w)或SP组(S-1:40-60mg,d1-14,q3w;顺铂:60mg/m2,d1,q3w)。


主要终点为全分析集的总生存(OS);次要终点为PFS、治疗失败时间(TTF)和安全性。结果显示,两组中位化疗4个周期。与SP组相比,SOX的OS(13.0个月vs11.8个月,HR=0.764,95%CI0.636-0.918)、PFS(5.7个月vs4.9个月,HR=0.752,95%CI0.632-0.895)和TTF(5.2个月vs4.7个月,HR=0.763,95%CI0.641-0.909)均得到改善。


这项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在CCRT中加入GPIC可显著改善局部晚期鼻咽癌的FFS,耐受性良好,毒性较好。


豪森药业:氟马替尼将成为新一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治疗药物


报告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张丽教授

临床试验信息:NCT02204644

临床试验阶段:Ⅲ期

制药企业:江苏豪森药业

ASCO摘要号:7004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张丽教授在会上发布了一项有关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影响血液及骨髓的恶性肿瘤,靶向治疗药物伊马替尼(IM)是该疾病慢性期首选药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是治愈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案。氟马替尼(FM)是伊马替尼(IM)的衍生物,是一种新型的BCR-ABL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有望成为继IM之后的新一代CML慢性期治疗药物。该药物由江苏豪森药业研发,目前已提交Ⅰ类新药的上市申请。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以IM作为对比,探究FM一线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本项研究的主要终点是6个月和12个月时的主要分子学缓解(MMR=BCR-ABLIS≤0.1%)率。


研究结果:研究共纳入400例患者,每组患者的基线特征相当。全分析集由393例患者构成,接受氟马替尼600mg/d(n=196)或伊马替尼400mg/d(n=197)的治疗。


与伊马替尼相比,氟马替尼诱导的6个月[33.7%(95%CI27.06-40.29)vs18.3%(12.88-23.67);P=0.0005]和12个月[48.5%(41.47-55.47)vs33.0%(26.43-39.56);P=0.0021]MMR率明显更高,3个月MMR率[8.2%(4.33-12.00)vs.2.0%(0.06-4.00);P=0.0058]也更高。


而且,氟马替尼组较伊马替尼组12个月时达到完全分子学缓解(BCR-ABLIS≤0.0032%)的患者明显更多。


FM组的早期分子学缓解率(BCR-ABLIS≤10%)[82.1%(76.78-87.50)vs53.3%(46.33-60.27);P<0.0001]和6个月时的早期完全细胞遗传性缓解率[60.71%(53.88-67.55)vs49.75%(42.76-56.73);P=0.0332]也显著高于IM组。


研究显示,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具有相似的安全性,两组3/4级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发生率相当(56.57%vs41.38%)。但与伊马替尼组相比,FM组的一些非血液学和血液学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IM组,比如皮疹(4.59%vs12.63%;P=0.0064)、眼睑水肿(0.51vs14.65;P<0.0001)、白细胞减少(30.61vs62.63;P<0.0001)和营养不良(30.10vs59.60;P<0.0001)。两组均未发现特异性TEAE。


研究结论:对于国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的治疗,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的安全性相当,但氟马替尼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的疗效均优于伊马替尼。因此,该研究结果显示,氟马替尼可以作为此类患者的一线治疗。


恒瑞医药: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可改善经治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无进展生存期


报告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江泽飞教授

临床试验信息:NCT02973737

临床试验阶段:Ⅲ期

制药企业:江苏恒瑞医药

ASCO摘要号:100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江泽飞教授在ASCO上报告了一项Ⅲ期研究结果。临床试验数据表明,对于之前经曲妥珠单抗(商品名:赫赛汀)和紫杉类药物治疗的中国HER+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吡咯替尼(通用名:Pyrotinib)联合卡培他滨相比安慰剂联合卡培他滨可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PFS)。


吡咯替尼由江苏恒瑞耗资超过5亿元人民币研发,是一种可口服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酪氨酸激酶的双重抑制剂。


2011年5月,江苏恒瑞和上海恒瑞联合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交临床试验申请(化药1.1);2012年4月获得中国化药1.1类临床批件;2017年8月在中国提交上市申请,用于治疗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2018年8月,吡咯替尼正式获批上市。


吡咯替尼的上市在增加一枚国产创新药重磅炸弹的同时,更为国内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项重要的临床用药选择。


此前,作为一种不可逆的泛-ErbB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吡咯替尼在HER2+转移性乳腺癌1/2期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接受的耐受性。


从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这项双盲、多中心、随机3期试验共纳入279例经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类药物治疗的中国HER+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将患者按照2:1随机分组至吡咯替尼(400mg,qd,q21)联合卡培他滨(1000mg/m2,bid,d1-d14)组(n=185)或安慰剂联合卡培他滨(1000mg/m2,bid,d1-d14)组(n=94)。


主要终点为独立审查委员会评估的PFS。安慰剂组患者疾病进展后接受吡咯替尼单药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吡咯替尼组患者中位PFS为11.1个月(95%CI9.66-16.53),安慰剂组为4.1个月(95%CI2.79-4.17);两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68.6%(95%CI61.4-75.3)和16%(95%CI9.2-25)。


其中安慰剂组有71例患者在进展后接受吡咯替尼单药治疗,仍然获得38%(95%CI26.7%-49.3%)的ORR和5.5个月(95%CI4.07-6.90)中位PFS的延长,提示吡咯替尼单药亦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两组最常见(≥5%)的治疗相关≥3级不良事件为腹泻(30.8%vs12.8%)和手足综合征(15.7%vs5.3%)。(临床试验信息:NCT02973737)


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先前用紫杉烷和曲妥珠单抗治疗的HER2+MBC女性中,吡罗替尼加卡培他滨产生统计学上显着更好的PFS。Pyrotinib单药治疗显示出抗肿瘤活性。


信达生物:信迪利单抗将成为复发难治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前景疗法


报告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陶荣教授

临床试验信息:NCT03228836

临床试验阶段:Ⅱ期

制药企业:信达生物

ASCO摘要号:7504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陶荣教授在会上报告了信迪利单抗对于治疗复发难治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r/rENKTL)的一项名为ORIENT的Ⅱ期研究结果。ENKTL占亚洲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20%以上。然而,r/rENKTL患者在以左旋门冬酰胺酶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失败后的预后很差,中位总生存期(OS)只有不到6个月。信迪利单抗是信达生物与礼来制药联合开发的一种PD-1抑制剂,于2018年12月24日获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研究目的:ORIENT是一项多中心、单臂、Ⅱ期研究,旨在探究信迪利单抗单药治疗中国r/rENKT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是基于LUGANO2014标准的客观缓解率。本次分析的数据截止日期为2019年2月2日。


研究结果:从2017年8月31日至2018年2月7日,该研究共纳入28例经病理证实r/rENKTL的患者。其中60.7%为男性,中位年龄为37岁(范围:19-65岁);68%的患者为IV期,89.3%为ECOGPS≥1。所有患者接受以左旋门冬酰胺酶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均失败,在接受本次治疗前,中位数为3(范围:1-13);78.6%的患者先前接受放疗,7.1%的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败。


治疗的中位数为14.04月(范围1.4-17.3),且数据截止时,有19例患者仍在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


分析发现,68%(19/28,95%CI:47.6%-84.1%)的患者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其中4例患者此前处于疾病进展期。所有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为85.7%,其中包括5例病情稳定或处于疾病进展阶段的患者。1年OS率为82.1%,中位OS未达到。


大部分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为1-2级(67.9%),且没有患者由于不良事件而停止治疗。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淋巴细胞计数降低(46.4%),且84.6%为1-2级。21.4%的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SAE),但均与信迪利单抗无关。


研究中PET扫描观察到的早期疾病进展可能是假性进展,因为其与不良结果无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研究结论:总的来说,信迪利单抗对r/rENKTL治疗有效且耐受良好,可能是此类患者的一种前景疗法。


整理/曹弦王世薇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