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3+N”联盟又一类耗材集采工作即将正式启动。
21类耗材
多地开始报量
近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开展京津冀“3+N”联盟止血材料类医用耗材采购需求量填报工作的通知》,现已正式开始报量。(文末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图片来源:北京市医疗保障局
此前10月11日,京津冀医药联合采购平台发布《关于京津冀“3+N”联盟止血材料类医用耗材带量联动采购项目(项目编号:LH-HD2025-2)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指出,本次采购主体为各联盟地区内有采购止血材料类医用耗材需求的公立医疗机构(含军队医疗机构)。
本次采购品种为止血材料类耗材,具体采购品种为21类耗材,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医疗保障局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为C1501开头的止血纱布、止血粉、胶原海绵、明胶海绵、非织布、纤丝、膜、流体明胶、骨蜡、止血颗粒、平面状止血材料、海绵、沸石类止血棉、活性止血海绵以及耳鼻喉使用止血产品,具体如下表所示。

资料来源:京津冀医药联合采购平台
目前,产品信息公示、历史价格填报等相关工作的时间节点已截止,随着各地发布报量通知,止血材料类集采工作已正式进入报量阶段,截止发稿日,山西、北京、甘肃、四川、内蒙等地已陆续开启报量工作,各地截止时间不相同,请留意各地医保局官网的公告。
此外,本次止血材料类耗材的采购方式为带量联动、带量谈判、双向选择,采购周期为2年,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时间将由联盟各地区确定。
百亿市场
集采边界逐步拓宽
出血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因此能够实现快速止血的止血材料成为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类耗材。当前,随着医疗需求持续升级,止血材料的使用量也进一步增加,据公开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七千万人次出血导致的急诊。基于庞大的使用量,止血材料市场份额快速上升,国内的市场规模已达到约300亿元。
止血材料类耗材并非集采常客,此前内蒙古牵头的止血材料类省级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已于2024年落地开展,该次集采中共涉及纱布类、粉类、胶原海绵、明胶海绵、非纱布(非织布+纤丝+膜)、胶类(流体明胶+医用胶)、骨蜡、纱布类、粉类、海绵类这10类耗材,共覆盖内蒙古、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西、海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14省。
对比两个联盟集采来看,本次京津冀“3+N”联盟覆盖的耗材品种更广,并且参与集采的省份或将更多,集采推进下,止血材料类耗材明年有望在我国多地迎来更大规模的降价。
此外,今年京津冀“3+N”联盟已开展多类耗材集采/接续/增补产品工作,耗材覆盖面广阔,降价幅度较高,且在全国多地开展。如动脉瘤夹类耗材集采;肾功、心肌酶、肝功生化类检测试剂,以及弹簧圈、超声刀头类产品增补等。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除止血材料类耗材在近日步入正轨以外,10月23日,京津冀医药联合采购平台还发布了《关于京津冀“3+N”联盟医用胶片类医用耗材带量联动采购项目(项目编号:LH-HD2025-3)有关工作的通知》,激光胶片、热敏胶片即将在全国多地开展集采。
结 语
止血材料在医疗的多个领域内应用广泛,并且随着微创手术、介入治疗等新型手术方式的兴起,止血材料的需求量得到大幅增长。市场扩增的同时,止血材料的创新迭代也进一步加快,如可吸收性止血材料、生物相容性止血材料等新型止血材料不断涌现。集采规则正在不断完善,反内卷模式也将成为未来集采的主流模式,质量好、具备独特优势的耗材将会备受青睐。


责任编辑:木棉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扫码关注-药智网公众号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