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亿仿制药市场,7图全解

导读:仿制药市场份额“变”小

前有一致性评价,后有带量采购,仿制药市场规模基本维持“不变”?

1、仿制药市场体量变化不大?
徘徊在9000亿左右

目前,我国药品市场仍然是仿制药占主导地位,自2010年尤其是2016年后,我国药品市场陆续有多项政策推出,仿制药市场随之生“变”。

2012年,《仿制药发展规划(2012-2020年)》发布,提出更新及丰富仿制药审评标准,完善仿制药发展和保障政策,试点仿制药国产化评估改革以及开始孕育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标志一致性评价正式拉开帷幕。

2018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快仿制药市场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不断提高仿制药生产技术水平及质量标准,提升仿制药科研创新水平。

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组建,集采“4+7”试点开始。

2019年至今,“4+7”带量采购以来,国家组织药品集采规则持续优化,通过一致性评价成为企业参与集采的门槛,带量采购下原研替换效应显现,同时我国仿制药总体市场规模较为稳定。

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仿制药发展报告(2023版)》,我国仿制药市场自2019年达到近几年的高峰后,2020年因为疫情下滑幅度较大,下滑至8500亿元以内,2021-2023年维持在9000亿元附近,市场量级基本保持“不变”。


640.jpg


2、创新药占比提升
仿制药市场份额“变”小


2018年以来,我国采取了多种政策鼓励创新药发展,加速医药创新步伐,随着创新药不断进入收获期,在我国上市的进口原研药和国产原研药大幅增加,创新药市场规模稳步增加。

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医保基金“腾笼换鸟”效果明显,推动我国药品市场结构逐步发生改变。

其中,随着创新药品种的丰富,其占比不断提升,增速高于仿制药,因此我国化学仿制药的市场份额持续走低,在整体药品市场的占比从60%下滑至51%,大幅下滑11个百分点,在化学药市场占比则从79%下滑至73%,下滑6个百分点。


64.jpg


3、主要治疗领域
化学仿制药的“变”与“不变”

1、仿制药份额的“变”与“不变”

在我国化学药品市场中,抗肿瘤、全身用抗感染、心血管系统、消化及代谢用药治疗领域是最主要的几大类别。

国产创新药及进口专利药大量上市的领域,如抗肿瘤药仿制药市场份额大幅下降——仿制药占比已经由2019年的50%以上下滑至近40%的43%;全身用抗感染药、消化与代谢用药和呼吸系统用药化学药占比相对较高——尽管略有下降,但三个治疗领域的仿制药占比维持在70%附近;而仿制药占比相对较低的神经系统用药和心血管系统用药——化学仿制药2019-2022年占比维持在55%附近,波动幅度较小,尤其是神经系统用药基本维持在55%-56%保持“不变”。



6.jpg


2、过评仿制药份额占比“变”高

在我国化学药市场中,自2017年底首批一致性评价过评品种公布以来,一致性评价过评品种市场份额持续攀升,由2018年的7%上升至2023年的36%。

从主要治疗领域来看,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在所有的治疗领域已经实现了全面覆盖,过评仿制药的占比不断提升。

截至2023年底,由于国家近几年对于抗肿瘤药市场的重视,抗肿瘤领域一致性评价过评品种的市场份额已接近50%,其余几个主要用药治疗领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的市场份额已超过40%,全身用抗感染领域攀升至35%,消化及代谢药由于销售额较大、大量维矿类药物无法找到参比制剂,过评品种销售额占比相对较低,不足30%。


99.jpg


4、化学仿制药市场
参与企业集中度的“变”与“不变”


在我国化学仿制药市场中,有批文的参与企业在2万家左右,参与者众多,但其中近60%的市场份额由排名前100的企业占据。

根据《中国仿制药发展报告(2023版)》,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集采等政策的常态化推进,化学药的市场竞争总体加剧,企业集中度有所下滑,由2019年的90%下滑至2023年的56%。

从头部企业看,市场集中度基本保持“不变”。从2019年至2023年,由齐鲁制药、扬子江药业、科伦等大型制药企业组成的Top10企业的市场集中度维持在21%-22%。


77.jpg

5、化学仿制药市场未来发展方向的“变”化
未来,国内化学仿制药企业的出路在于发展有壁垒的仿制药和出海。


1、高壁垒、复杂制剂“变”为仿制药研发重点

随着国内仿制药存量市场的竞争加剧,技术壁垒较高的复杂制剂如纳米制剂、质体以及微球等,获得部分研发实力较强企业的关注。

与此同时,多个复杂制剂原研药的专利到期,头部企业加速布局以获得市场先机,推动此类高壁垒仿制药研发技术壁垒的突破。

政策层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纳米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十余份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规范和加速相关市场发展。

2023年,奥曲肽微球注射剂、曲普瑞林微球注射剂和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剂成功获批,可见部分企业在高壁垒仿制药研发和产业化上逐步进入收获期。


11.jpg


2、加强海外布局、出海的仿制药企业“变”多

随着国内仿制药企业研发实力的增强和研发水平的提升,部分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如健友股份、普利制药、人福医药等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制剂出口获得美国的ANDA批准数量增加。

2023年以来,代表性企业国际化获批的产品数量如下:


44.jpg
注:根据浙商证券研究所资料整理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药企及药厂通过了FDA的审查,在海外的商业化规模和海外企业贡献的收入不断增加,中国仿制药在海外市场的地位不断提升。

注:文章数据多引自《中国仿制药发展报告(2023版)》。


新闻照片.png


责任编辑:白芨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战况播报—————————

2024中国医药CRO/CDMO企业排行榜评选活动

投票倒计时1天

截至4月16日9:00时,已有126家企业报名参赛。累计投票数达204906票,访问量达91万+;
都正生物凭借32938票暂列CRO企业人气品牌榜首,科默医药和华威医药分别暂居第二、第三;
亚宝药业以14782票暂居CDMO企业人气品牌榜第一,亨迪药业和星昊医药分别暂居第二、第三。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