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2000亿的药企,为何只值100亿?

导读:为什么这些药企的净利润率只有个位数?

营收2000亿美金的药企,估值居然只有100多亿?

到医药行业创业时,因为我以前是做淘宝产品经理的,很多人劝我做个医药电商交易平台,于是我专门研究了一下美国市场,看看卖药赚不赚钱以及怎么赚钱,结果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美国有三家最大医药交易平台,麦克森、康德乐、美源伯根,他们几乎占据了美国97%的市场份额,每家的销售额都在2000亿美金左右(这是几年前我研究时的数据,现在可能不准确了),这块业务虽然营收很高,但是几乎不怎么赚钱,毛利率都是在1%左右,甚至还有亏损的情况,他们盈利靠的是做一些过桥贷款,提供融资等。

我又进一步观察,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企业估值也很低,就只有100亿美金、150亿美金左右。离开淘宝后,我也做过投资人,作为投资人,我知道,即使不赚钱,有的公司估值也很高,而营收2000亿,估值100亿、150亿,这相当于一个人口袋里面揣了2000块钱,但是市场认为你只值100块、150块,价值是大大缩水了。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卖药不赚钱吗?这是不是意味着即使做药品交易平台,其想象力也会很小?

后来我把医药行业整理成5张表,终于理解了上述悖论背后的原因,下图为行业五张表。


1.png

图片来源:趣学术


从五张表来看,整个医药、医疗产业链的流程为:针对患者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药企投入资金研发出针对性创新药品,通过生产线生产出来,然后将药品及其知识传递到医院和医生,通过医生处方和诊疗变成医疗服务提供给患者,医疗保险和患者为之买单行为,链条前端的药企、医院、医生等因此获得回报。

那么,再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麦克森、康德乐、美源伯根不赚钱,估值也很低?我发现这核心原因是他们从事的是医药行业有附加值低的部分。

经济学上讲要获得回报,必须提供价值、创造价值,5张表下面对应的是4个价值链。药企参与的第一个价值链叫知识和产品的创造链。药企生产的药品,例如,电影《我不是药神》里面提到的格列卫,有形的是药品,无形的药品背后大量循证医学体系、大量实验数据,沉淀下来的知识比单纯药片值钱。

所以,在第一个价值链上,做药品研发的公司会比单纯只生产仿制药公司值钱,因为前者做的是知识的创新,后者做的是精细化工。这也是过了专利期药品能够降到地板价的原因,因为没有了知识创造的价值,只剩下了生产成本。体现在估值上,做研发创新的公司往往比只生产仿制药的公司值钱,同时,很多药品研发公司,只靠能研发出很牛的产品,就可以靠估值、靠融资就活得很好。

药企参与的第二个价值链叫知识和产品传递链,药企花了很多钱去创造治疗疾病的产品,但是要让每个临床一线的医生都能将产品用到合适的患者身上,在合适的阶段把治疗发挥到最大的效力,药品背后的知识需要传递,需要原原本本把创造的知识在不失真的情况下传递到临床一线。

即,知识传递同样也创造高价值,因为如果没有知识传递这一环节,创新药品和医疗服务之间就会出现断层,就无法变成医疗服务提供给患者。这个价值链叫做知识的传递,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所谓的“医药营销”。

麦克森、康德乐和美源伯根不赚钱的原因是它们做的是药品分销、配送业务,或者更为容易理解的话是,他们做的是货品搬运,从厂家搬运到医院,和知识创造这部分高附加值部分是剥离的,所以,表面上看其营收很高,但实际上,相对于知识创造和知识传递部分,这部分附加值不高,这不仅影响了其毛利,还影响了其估值。

再以大家熟悉的辉瑞、阿斯利康、罗氏等药企为例,他们非常赚钱,从价值链上来看,他们赚的是知识创造、药品生产的钱,当然这部分核心赚的还是知识创造的钱。同时,他们还具备卓越的医学信息传递能力,还赚了知识传递的钱,由此牢牢掌握住医药产业价值链中最有附加值的两部分。这意味着在医药行业,只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成长为比肩辉瑞、阿斯利康、罗氏等跨国药企的公司。

那么,我最熟悉的互联网能够在其中做什么?一直以来,我一直坚信互联网存在的本源价值在于消灭影响人类社会进步的一切信息不对称。所有互联网产品存在的价值就是为解决一个个具体领域中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互联网挣到的钱,是消除掉一个个信息堵点后因生产效率提升而带来社会增量价值的交换。

如,电商领域的淘宝本质是解决人和商品信息的不对称;京东从解决人和高品质交付需求的商品信息不对称切入综合电商平台;拼多多从解决人和超低价商品的信息不对称立足发展;微信的本质解决人与自身社交信息不对称;滴滴本质解决运力和出行需求信息不对称。

我们比较了全球TOP50药企既往30年的公开财报数据后发现,药企每年的医药营销支出竟然是比药物研发投入还要巨大的成本黑洞。从互联网本源出发,我发现医药行业价值创造链条,尤其是在知识传递链条上,互联网能够发挥其作用,因为医学信息传递上本质上是打破产品研发和临床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医药企业每年累计投入成百上千亿的研发费用,推进了医学和药学的知识进步,但同时也使得医药研发成果和临床诊疗需求之间产生了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医药企业需要花费比研发成本还要高的营销费用来向临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传递这些医学信息,来弥合、跨越知识屏障与鸿沟。同时,越是在地域辽阔、人口规模大、经济发展平衡差的国家,医药营销费用的占比越高,效率越低。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医疗费用中都有为这个信息不对称高额买单的部分。如果能发挥互联网在打破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优势,利用互联网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实现医学信息传递的个性化、精准化,数据化,那无疑将大大提高临床效率,从而持续降低社会因疾病而支出的社会成本。

坦率地说,这条路非常难,医学信息传递的数字化在医药行业内是新事物,欧美并不比中国领先多少,甚至还在一些“笨重方法”上难以回头,依然是仰赖传统的工业化手段,用一些IT软件作为管理补丁,并没有真正应用互联网有效解决这个医学信息不对称。

但是我也同时看到,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庞大的人口基数与持续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中国终将成长为全球最大医药需求市场,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医学信息传递需求的市场。

这个医学传递市场,需要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在国家持续推动共同富裕的旗帜下,医疗作为公共产品,必将是以更合理的价格,更公平地提供给中国民众,这意味着跨国药企既往商业化成功路径将难以复制,中国药企必须走出一条独有的成功路径。在这条道路上,数字化必将成为中国药企不可或缺的助手。而这也是我和我的团队研发趣学术的原因所在。

我是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创业者,也是一个虔诚的“互联网原教旨主义者”,只要这条路在未来20年是正确的,管它难不难,干就对了!!!


新闻照片.png


责任编辑:木棉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