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药回顾|2023年H1医药行业九大关键词&热门事件

导读:2023年已发生了那些大事件。

2023年过半,医药领域大事接连不断:医保谈判雷厉风行、第二批国家重点监控药品曝光、流感高发,奥司他韦卖断货、第八批国采如期而至、数字化改革火热推进中、“减肥神药”大热、众多药企亮相2023ASCO大会……


医保谈判


2023年上半年,医保谈判上演两轮交替。受到疫情影响,原本于2022年末举行的国家医保谈判延期到2023年元旦后举行。2023年1月5~8日,国谈开启。本次调整共有111个药品新增进入目录,3种被注销批准文号的药品调出目录。谈判和竞价新准入的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60.1%。


创新药依然是重头戏,此次医保谈判有24种国产重大创新药品被纳入谈判,20种药品谈判成功。备受关注的药品里,新冠治疗药物阿兹夫定片、清肺排毒颗粒谈判成功;进口PD-1全军覆没;“百万一针”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也未被纳入...


临近下半年,2023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文件也出炉,《谈判药品续约规则(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征求意见稿)》于近日发布,利好创新药。据悉,今年可能参与谈判的重磅药物有阿斯利康/第一三共的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DS-8201)、恒瑞医药的PD-L1抑制剂阿得贝利单抗、武田制药的琥珀酸莫博赛替尼胶囊、诺华的琥珀酸瑞波西利片、罗氏的维泊妥珠单抗注射液等。


国家重点监控药品


2023年1月1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第二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这是继2019年公布第一批重点监管药品目录后的首次更新。第二批目录仍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为主,涵盖有奥美拉唑、人血白蛋白、布地奈德、头孢哌酮舒巴坦等30款药物,不乏超10亿元大品种。


对比两版重点监控药品,其中,奥拉西坦、前列地尔、依达拉奉、骨肽、脑蛋白水解物等二次入围,脑苷肌肽、丹参川穹嗪、小牛血清去蛋白等13款药物被调出。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首批目录以辅助用药为主,第二批目录中出现了诸如奥美拉唑等疗效确证的明星药。


首批重点监控药品在经历重点监控、医保目录调整、说明书修订等政策后,销售大幅度下滑,甚至使得一批药品停产、停用...重点监控药品目录杀伤力大,无疑部分药品临床滥用现象将得到遏制。


奥司他韦卖断货


2023年2月,随着甲流进入高发期,流感“神药”奥司他韦再度被推向风口,一些地方出现热卖甚至货源紧缺。在多个线上平台,奥司他韦也迎来销售高峰。


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奥司他韦相关的药品批文共有32个,涉及罗氏、东阳光、科伦药业、一品红药业等多家药企,拥有奥司他韦生产批件的企业并不少。而导致供不应求背后,可能是受疫情影响,过去两年全球和中国的甲型流感处于低流行水平,相关药企减少了对奥司他韦的生产和储备,再加上部分民众的囤货、哄抢,药品供应自然失衡。


奥司他韦原研药厂商是罗氏,2006年东阳光药获得罗氏关于奥司他韦在中国的专利授权许可,数年后,东阳光药旗下奥司他韦产品迅速占领市场。而另一边,国内厂商越来越多,借助国家集采,这一领域市场格局洗牌在即。


第八批国采开标


2023年3月29日,第八批国采在海南省陵水县开标,此轮集采涉及40个大品种,覆盖了抗感染、肝素类、抗血栓、高血压等药品领域,其中肝素类产品首次被纳入。竞标结果显示,39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167亿元。


具体来看,治疗甲型流感的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平均降价83%;治疗早产的阿托西班注射剂降幅80%;常用降压药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降价48%...此外,奥硝唑注射剂、丙戊酸钠注射剂、伏立康唑注射剂等注射剂各品种降幅也不小。


当前,多地陆续发文明确7月起执行第八批集采结果。随着第八批集采落地,第九批集采何时开展备受关注。华招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初,尚未纳入国采且竞争格局≥5家的品种已经达到74个,涉及有氨溴索口服液剂、阿格列汀口服常释剂型等。


数字化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事实上,早在“十四五”医药工业规划中,国家就明确提出要推动医药工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开发应用和整合共享,实现新ICT技术与生产运营深度融合。


而医药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数字化转型正迎来爆发期,为未来五年医药行业最重要的一项变革。公开数据显示,全球医药行业数字化转型市场规模已达到数百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千亿美元以上。数字化转型将重新塑造医药行业格局,推动其走向高效、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


2023年6月3日,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上市申请正式获药监局受理,申报适应症或为减重适应症。如果获批上市,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将成为首款进口减肥药。


2021年,司美格鲁肽减重适应症在美国获批上市,该适应症尚未在国内获批。尽管在国内司美格鲁肽仅获批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但由于其顶着“减肥神药”头衔,司美格鲁肽一度被卖断货,导致许多糖尿病患者一药难求。


全球走红后,司美格鲁肽销售额不断刷新纪录。2022年,司美格鲁肽全年总收入833.71亿丹麦克朗(118.12亿美元),占诺和诺德总收入的47.11%;其中,在中国就卖了21.96亿丹麦克朗(约20.85亿人民币)。2023年一季度,司美格鲁肽系列产品又为诺和诺德贡献了合计285.59亿丹麦克朗(约4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成为其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ASCO


2023年6月2~6日,第59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美国芝加哥举办。作为肿瘤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年度盛会,多项重磅研究结果公布。


在本届ASCO会议上共有200多项新药研究入选大会口头报告,中国有19项入选,接近10%。据德邦证券统计,恒瑞、百济神州、信达、君实、泽璟制药、百利天恒等企业入选研究数量较多。PD-(L)1、EGFR、HER2等仍然是本次会议集中靶点。肺癌依旧是重点关注适应症,其次是HER2+乳腺癌、胃癌等领域。


此外,国内还有上百项研发项目进入壁报讨论和壁报展示环节,与2019年的ASCO会议仅有不到30个中国肿瘤药研发项目相比,已增长数倍。在鼓励创新的大环境下,中国创新药企业持续发力,国内创新药正驶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ADC大火


ADC作为目前最热的研发赛道之一,2023年火热程度一直居高不下,多项关于ADC的交易产生:如今年2月乐普生物以11.88亿美元将Claudin18.2ADC授权给阿斯利康;3月辉瑞以430亿美元的对价收购ADC领军企业Seagen,成为ADC领域最大的一笔交易;6月Lonza又以1.6亿欧元收购Synaffix公司,加强其ADC服务...


近年来,全球ADC药物研发潮开始迸发。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累计批准上市了15款ADC药物。从已披露的财报数据来看,2022年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已超72亿美元,同比增长31%;ADC赛道已从蓝海逐渐走向红海。


国家药监局消息,今年上半年我国有24个创新药;另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FDA共批准了26款新分子实体药物;从治疗领域来看,神经科学、内分泌与代谢、抗感染、肿瘤、心血管等疾病领域都有多款新药获批上市;有约11款药物通过优先审评方式获批上市,7款新药曾获得孤儿药认证。


辉瑞成为新药获批的最大赢家,上半年收获2款化药新药,包括用于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PAXLOVID和偏头痛治疗药物ZAVZPRET。


小结


当下医药行业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药在医保谈判新政的加持下,迎来新一轮的利好,但同时,对于热门赛道及热门技术,差异化发展也势在必行。


2023年赛程已过半,回望来时路,有挑战有惊喜;展望新征程,砥砺再前行,2023医药创新更进一层。


文末标志.png

责任编辑:三七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5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