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并购遇阻,只因我们是中国药企?

导读:走到出海并购的十字路口。

2022年无疑是魔幻的一年。高度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叠加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国内生物科技行业集体陷入焦虑。“出海”一词比以往更加频繁地被提及。


不过,尽管海外市场足够广袤,但能否顺利站稳脚跟却是另外一回事。毕竟国内国外市场存在巨大差异,这令徘徊在出海十字路口的中国生物科技企业既兴奋期待,又陌生惶恐。


所有人都清楚,去到海外更成熟的市场,势必要去适应各种规则,这并不轻松。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最先给它们迎头一棒的,不是FDA的“刁难”,也不是大药企的围追堵截,而是大国博弈。


1月26日,美国生物科技公司F-star股价大跌26%。大跌的导火索是,有媒体报道因为监管因素,其被中国生物制药并购之旅充满荆棘。


虽然F-star和中国生物制药的联姻结果如何还有待时间揭晓答案,但双方合作被不断延期的历程,我们依然能够窥探中国药企跨界并购的难处。


中国生物制药的经历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新的难题,且企业们几乎无计可施,只能不断周旋再周旋,延期再延期。


因为,这早已超出“商业”范畴。


01

走到出海并购的十字路口


在药企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并购与原始创新一样重要。


回看美国大药企的诞生史,就是一部合并与收购史。典型如罗氏通过收购基因泰克,获得了肿瘤领域的“三驾马车”。


如今,许多有影响力的药物,比如默沙东的K药、艾伯维的Humira,若当初没有被合并、收购,可能不会取得今日之成绩。


这并不奇怪。BigPharma缺的是新产品,不缺钱和商业化能力,而不缺新产品的Biotech缺的则是资金和商业化能力。恰好二者完美互补,因此频频携手也就不足为奇。


在这方面,国内医药市场也不会是例外。对于国内药企来说,出海并购也将是必经之路。


毕竟,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全球生物科技行情下行,很多药企优秀管线的价格已经降到了合理区间。尤其是不少海外Biotech,估值要比国内Biotech低不少。此时,选择购入一些质地优秀的资产,无疑是一笔划算的生意。


很显然,不少药企也发现了这个机会,中国生物制药正是其中之一。2022年6月23日,中国生物制药宣布斥资1.61亿美金收购F-star。


F-star不仅拥有多个双抗管线,并且拥有顶级药企管理经验的高层,另外还包括看似强悍的技术平台,吸引了强生、阿斯利康等众多头部药企与之合作。


更重要的是,中国生物制药提出收购之时,F-star账上现金接近7000万美金,扣除所有负债后的净现金超3000万美金,这意味着F-star的技术、管线估值约为1.3亿美金,不到10亿人民币。


对比国内主打me too管线都动辄数十亿估值的Biotech,中国生物制药的这起收购显然十分划算。


可以说,跨境并购是不少国内药企拓宽管线,最方便快捷,也极具性价比的选择。也是因此,不少国内玩家纷纷到海外捡漏。不过,目前来看这条路似乎没有那么好走。


02 

不断被延期的F-star收购案


去年年中,中国生物制药打响了中国药企跨境并购的第一枪。但所有人猜对了开头,却很难猜到剧情的走向。


6月份,中国生物制药与F-star敲定并购方案后,一波三折,至今尚未成功。跨国联姻之路,卡在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这边。


CFIUS是负责审核美国对外并购交易的机构,它有权以国家安全为理由,阻止外国公司投资美国公司。


此前被CFIUS 阻止的交易主要涉及计算机系统、半导体和其他电子产品,尚未出现将化学或制药相关技术列为受CFIUS 审查影响的类别。


但在9月15日,拜登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就CFIUS在审查并购交易时,应考虑的风险因素给予了指示。


其中,一项风险因素是:特定交易影响美国国家安全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得,包括但不限于微电子、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量子计算、先进的清洁能源、气候适应技术。


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领域如今赫然在列,意味着CFIUS管得越来越宽。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生物制药与F-star的联姻充满波折。


在正常情况下,如果CFIUS因确定没有未解决的国家安全问题而拒绝调查,CFIUS需要在45个交易日内作出批准的决定。若非如此,则需要延长审查的期限。


11月1日,F-star撤回此前的并购提案后,重新向CFIUS递交了新提案。这也意味着,双方的并购已经受到了CFIUS的窗口指导,并作出相应的更正。


然而,新提案胎死腹中。12月5日,中国生物制药宣布对F-star的收购期限延长至12月16日;12月19日,中国生物宣布延期至12月30日。


就当所有人认为,这项合作即将顺利推进之时,CFIUS出面了。12月29日,CFIUS发布临时命令,宣布该交易审查期限将延长至2023年1月31日。


原因或许在于,CFIUS担忧国家安全。2023年1月26日,外媒报道,中国生物制药正在与CFIUS积极讨论,希望消除CFIUS的担忧。


正是受该消息影响,F-star股价大跌。对于中国生物制药来说,不管结果如何,这起并购案都足够波折。


也有人早早放弃挣扎。就在拜登政府签署缩紧生物制药跨境并购的政策后三天,凯莱英便宣布因为监管因素,其收购Snapdragon公司拓展海外业务的计划流产。


无论如何,对于国内生物制药企业来说,若美国对于跨境并购的政策收紧,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03 

中国创新药长期繁荣不变


医学无国界。从人类健康及临床需求出发,药企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本身就应该是全球性的,并不应该受地域、政治因素的影响。


当然,凡事总有两面性。换个角度来看,美国政策的收紧也不全是坏事。


一方面,美国跨境并购的政策收紧将倒逼中国创新药的进步。


从国外引入优秀管线的渠道减少,势必需要考验创新药玩家的自研能力。而这,或许将倒逼国内创新药企的优胜劣汰。不具备创新药研发能力的后退,反之则不断向前。


事实上,我国不少创新药的研发进度已经走在全球前列,对于海外的依赖在逐渐减弱。


另一方面,跨境并购的收紧,也将促进国内的并购生态趋于成熟。


既然不能跨境收购,那么手中不缺钱的大药企自然会到国内寻找优质标的,这将促进国内的并购生态趋于成熟。


事实上,国内大药企与国内Biotech珠联璧合的例子也在不断增多。


总的来说,能够通过捡漏海外药企加速中国创新药的发展自然是最好的。而若是这条路被堵住,也不会改变中国创新药一路向前的既定轨迹。


创新驱动,自强不息。


药智.png


责任编辑:达达西瓦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