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机构开始「破产」

导读:全国至少已有7地10家核酸检测机构被立案侦查、通报或处罚。

01

一核酸检测机构濒临「破产」


近日,天眼查App显示,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新增一条作为被执行人的裁判文书。文书显示,高某因工资争议纠纷案件申请对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执行案款6万余元,法院经查询未发现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因此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也就是说,目前朴石医学已经没有能力支付这6万余元,几乎濒临破产。作为一家从事核酸检测的公司,今年以来,其问题层出不穷。


5月21日,据平安北京微信公众号消息,针对媒体报道、市民关注的“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问题,卫健部门已吊销该实验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市场监管部门已立案查处。


6月,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朴石医学并非单个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核酸检测企业,近段时间来,全国多地核酸检测机构被查处。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至少已有7地10家核酸检测机构被立案侦查、通报或处罚。今年6月至7月,全国多地开展的核酸检测机构排查中,共有250家核酸检测机构被责令整改,另有26家机构被自行或被责令暂停核酸检测业务。


在对核酸检测机构的通报中,通常提到违规对多管样本进行混管检测,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等。


对于核酸检测机构造假现象,11月29日下午,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严重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不过,在此之前,伴随着核酸检测人数以及频率的增长,大批第三方检测机构“跑步入场”,不断扩张。


目前来看,医学检测相关企业注册数量正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企查查数据统计,2021年医学检测机构新增314家,同比增长23.6%。


扩张的背后,是广阔的市场在吸引着大批检测机构。在此前各地要求常态化核酸检测政策下,根据太平洋证券研报的测算,检测渗透率40%计算,仅核酸检测服务单月市场规模达154亿元。

一方面,核酸检测机构还在扩张中寻求商机;另一方面,回款逐渐成为众多第三方机构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


11月9日,微信公众号“许昌博奥润康医学检测实验室”发布声明,“经与有关方面沟通,我机构核酸检测回款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下一步,我们将有序开展各项医学检测服务。”


尽管声明中已经提到了回款问题的解决,但回款周期长并非一家医学检测实验室正面临的问题。


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上海兰卫医学检验所股份有限公司应收账款增长196.77%,主要原因系报告期业务增长、大筛查核酸检测业务回款期较长所致;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收账款增加145.26%,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核酸检测需求增加,其产品及医学检测服务收入规模扩大所致。


部分核酸检测费用结算或面临延期,应收账款激增。

02

大潮退去,核酸机构风光不再


今日(12月7日)疫情防控新十条(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3号)明确,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


近日,全国各地疫情防控措施密集调整,除多地官宣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外,据赛柏蓝梳理,全国至少已有50个城市除养老院、医院等特殊场所,其他公共场所均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北京市自12月6日起,进入商超、商务楼宇及各类公共场所,可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扫码进入即可。进入社区(村),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常住居民可不扫码。


12月4日至5日,浙江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绍兴市、金华市、台州市、湖州市、嘉兴市、衢州市、丽水市、舟山市发布通告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除养老院、福利院、中小学、幼儿园等特殊场所外,乘坐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


不仅如此,还有部分地区已经将社会面核酸检测调整为自费模式。


12月3日,广东省珠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自12月4日起,有核酸检测需求的市民,在社会面便民采样点自费检测(混管2.5元/人,单管13元/人)。无新冠肺炎相关症状、非风险岗位、非重点人员以及无需求的市民,提倡不进行核酸检测。


不再常态化开展、多场所不查验、免费变自费......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短时间内核酸需求断崖式下跌已成定局。


与此同时,抗原检测异军突起,公开数据显示,11月28日至12月4日,京东健康的抗原检测试剂盒成交额环比上周增长344%。11月下旬,叮当快药上抗原试剂盒周订单量相较上旬周订单量增长超8倍。


其实,在受政策调整需求大幅下降前,核酸检测机构的日子就已经不太好过。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多家核酸检测业务的上市公司应收账款明显提升。例如Q3营收156亿元的迪安诊断,应收账款高达108亿元,占比69%。另一方面,几轮砍价过去后,核酸检测的利润也在逐渐摊薄。


结合上述信息不难看出,核酸检测机构“发大财、赚快钱”的时代也许要过去了。


对于这个现状,业内早就有所“察觉”。有企业在招股书中坦言,由新冠疫情带来的业绩大幅增长具有一定偶发性,若新冠相关产品未来销售收入大幅下降,未来经营业绩亦存在大幅下滑的风险。


当前大环境下,那些在疫情后匆忙上马,并无有竞争力技术,只为捞笔快钱的企业,可能很快要尝到“泡沫”的滋味了。


be761398f43d8fd9c5fac81f456eadfe.png

责任编辑:达达西瓦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