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推高了中药价格?

导读:中药材行业成为资本关注对象。

01

中药材行业

成为资本关注对象


近两年来,受通胀、疫情、旱涝灾害、供需矛盾、人气跟风等多种因素影响,中药材行业相当多的品种出现了价格普涨现象。


由此也引发众多药商纷纷出手,对某些自己看好后势的药材品种进行跟风压货。只是药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为了能和各位读者在药材经营或压货问题方面做一些深度剖析,笔者准备讨论三个议题。


第一个议题,就是当前很多中药材经营商家,对行业整体性认知不是太强,或者说,对行业相应品种行情的变化,少了一些多维度、宏观性方面的参考。


第二,当前部分中药材经营商家,对某些品种价格涨落趋势走向的深度原因,以及终端消化方面出现的“量变现象”关注度不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认识。


第三,对那些操作相关中药材品种的的庄家大户,很多业内人士甚至专家依然在用旧的思维,对他们的行为模式做出错误的判断。


我们首先进入到第一个议题。基于目前的环境,中药材行业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好在,中药材行业属于特殊行业,中药材商品属于特殊商品,所以这个行业虽然会受到大环境的波及,但总的来讲,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一些。


在外部投资环境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中药材行业资金一般不会选择离场,多会在行业中形成内耗。


譬如有品种出现灾情减产,有品种行情后势可期,有品种在低价位不够种植成本等,都会成为行业资金投资的参考方向。


很多中药材品种,也会在一片涨价声中,引起外部资金的高度关注和不断介入。


中药材行业盘面不大,属于千亿级市场,中小品种投入两三千万即可控盘,大宗品种一两个亿就能撬动行情走向。


众多资金汇聚于此进行搅动,就可能把行业在短期内搞得天翻地覆。其实在多种因素的累积下,中药材行业已经处于这种风口期。


02

中药材行业

大众出现盲目跟风现象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话题。


在中药材行业,很多业内人士对于一些品种的认知度,依然仅仅局限于它的市场库存量、种植成本,灾情减产和短期的价格涨落层面。一些行业信息专家对市场及某些品种的分析,对其的终端生产用量方面关注度也不是太多,在社会经济形势、行业政策导向方面更是很少做深度探索。


笔者这里分享一个故事。


2016—2018年间,受一家上市制药企业邀请,本人参加了他们组织的中药材溯源考察团队,并对全国20多个省份的中药材品种,进行了系统性的摸底考察。


当时,一行人去了一个牛膝主产地,当地一位地产商对于牛膝这个品种非常的自信,按照他的说法,当时牛膝全国种植面积、库存量皆为历年最少、最空虚的年份。


换言之,只要注入一定的资金,短期内就能让牛膝百元不是梦,后来我咨询了市场上的一位信息专家,他也很认同这个观点,只是后来,牛膝在他们的拉动下,虽然行情波动频繁,但并没有离地飞行,冲到百元“天价”。


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是产地专营商,还是市场信息专家,当时都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早在2012年,因为某药企,以牛膝为主要原料的脉络宁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被曝光,这个品种的终端消化一直倍受影响,甚至在年销量方面,曾一度比过去下降了不少于三分之一。


换言之,短期内靠人气或资本介入,相关品种价格上或许会出现一波好行情,但是无论任何品种,缺乏了终端实际需求的支撑,可持续的行情是维持不了多久的。


尤其是那些一年生、产量恢复较快的品种,更应该引起业内的警惕。


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三个议题的讨论。


一直以来,许多市场商、压货商都持有这样一种想法——某个品种的庄家大户属于重仓在手,一旦行情出现踩踏现象,庄家大户的货就很难脱手。而散户则不同,船小好调头,发现苗头不对,就可以迅速脱手变现,脚底抹油提前溜掉。


这种想法放在目前,其实是一种很幼稚的惯性思维和陈旧观念。这种想法放在2008至2010年,还符合一些实际情况。


2008—2010年,进入中药材行业的部分品种庄家大户,多是外部资金介入,坐庄的很大一部分人,是对中药材行业不懂的房地产商或煤老板,他们在其熟知的领域当然都是人中龙凤,但是资本跨行不等于专业跨行,进入到中药材行业,也只剩财大气粗了。


由于当时有这些人“垫底”,到了2010年,虽然很多品种出现暴跌,但其实并没有真正伤到中药材行业多少元气。


现在的情形则不同,当前乃至今后的某些中药材品种的庄家大户,已经不是简单的外部资金介入,其中不乏本行业中的企业大佬和信息专家。


在当前以及未来,一些企业坐庄某个药材品种,也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先蓄意囤积抬价,然后趁机把货物抛向市场,割跟风散户的韭菜。


这次,镰刀伸向的是终端消费者。


据行业近年的动向,企业坐庄炒作某个品种的目的有三:一是某个品种确实具备升值潜力;二是某个品种企业本厂的用量本来就很大;三是企业之所以想让行业大众关注这个品种并形成焦点,主要是想利用市场快速上涨的人气,在该品种行情趋高不下的情况下,帮他们向终端生产或消费者群体形成一种围猎态势。


譬如某个药材品种,某家药企集团自己年用量就能达到2000吨,他们将这个品种从底部50元每公斤做起抄了6000吨,那么等这个品种被他们抄到突破150元每公斤时,其实该品种对于这家抄货企业来说,他们入手的平均价应该不会超过70元每公斤。


如此会出现一种什么情况呢?其它企业按照当前150元每公斤进购的原料,和这家坐庄企业平均价不足70元每公斤的原料相比,相应生产的同类中成药或中药饮片成品,已经没有了利润或竞争空间。


03

中药材行业

未来还会发生哪些状况?


一家企业敢于强势坐庄某个药材品种,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财力雄厚,另外相应的格局人脉圈子也很大。


本企业使用不完多出的货量,为防止引发行业恐慌垮价,企业一般也不会像我们大家想象的那样,轻易就抛向市场,而是会推销给一些用量较大、关系不错的兄弟单位。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中药材品种价格,市场涨到了一定价位,行情就会出现滞胀卖不动。因为终端渠道已经被人弯道超车差不多喂饱。


未来在中成药集采方面,以上情况会不会被复制呢?


譬如说一家企业的某个中成药产品主打品牌想要进入集采投标,可是又不想在竞价方面处于劣势,那么他们会怎么做呢?会不会一旦发现某些多年生家种药材,或野生资源品种方面的货量出现可控的基础时,同样会毫不犹豫地出手重仓囤积或者进行垄断呢?


换言之,某些药材品种价格被相关企业推高之后,他们手中有粮自然就会心中不慌,在集采投标方面,就会比其他单位更具竞价优势。


万一企业在集采方面自己的产品脱靶了又怎么样呢?


不管其它企业怎么做,一旦原材料的进购渠道被人卡住脖子,最终还是要被垄断单位掣肘。应该说,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


笔者建议,中药材行业的从业人士还是要做好自己的常规经营,面对某些品种出现“过热、过火”的行情或不正常现象,切忌盲目跟风囤积压货。


尤其是对某些深层次的问题,更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多角度、宏观性的方面来把握尺度。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成为别人镰刀下的韭菜。同时,也会共同协力促使行业回归理性及有序的轨道。


「新闻时讯、深度评论、咨询报告、线上直播、学术会议... 一键获取!

找工作、招人才、查数据、找供应商、悬赏交易、信息发布,点击药智网,一网打尽~」


分割线.png

责任编辑:达达西瓦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