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掠食者的威胁

导读:恰恰是我们更需要担心供应链安全问题。

2013年3月18日,华大基因以1.18亿美元收购Complete Genomics(CG公司),获得上游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核心技术。10天后,奥巴马在迈阿密港口演说,鼓励美国重返制造业,一阵风吹落他身后起重机上的美国国旗,露出带有汉字的中国品牌标志。


华大在卡脖子领域的大型捡漏属于不可重复的绝唱。从此,美国警惕心渐重,对高端核心技术守土有责。


拜登新近签署的行政命令,核心目标仍然是维持美国顶级掠食者的地位。


CXO作为中低端外包环节,可为食物链顶端的美国医药产业服务,不具有威胁性。这项行政令的重点不是制裁对手,而是扶持本土,类似于我国的产业促进规划,正如芯片生产一样,美国必须保持在生物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也就是说,美国最关心的是自己在高端生物技术领域的主导能力,不容他国挑战或超越,而不是中低端供应链的安全。


恰恰是我们更需要担心供应链安全问题。


1.png

全球分析仪器公司 Top10


基因测序产业链上游的进入壁垒最高,全球具有自主研发并量产临床级高通量基因测序仪能力的企业主要有Illumina、赛默飞。


华大智造被指打破外企垄断,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其实,底层技术是收购美国CG公司得到,当时技术限制不严,靠运气捡漏。


2021年,华大智造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收入为23.44亿元,占营收比重为59.7%,这将影响到估值体系,但长期逻辑还是看核心竞争力,观察重点不是实验室自动化业务,而是基因测序仪业务。


国内科研测序龙头诺禾致源招股书显示,其测序仪器、试剂主要采购于Illumina、赛默飞。


2019年至2021年,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仪业务前两大客户均为华大基因、吉因加科技。吉因加科技由华大基因前高管易鑫、杨玲创立,华大基因是战略投资人,持股7.1%。2021年第三大客户为G42 Laboratory LLC,也是华大基因合作方。


前三大客户均来自华大关系网络,占2021年基因测序仪业务收入比重40.4%。


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最近3年没有突破式发展。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收入暴跌。2021年有所恢复,收入相比2019年增长27.5%。


部分核心部件依赖海外市场,包括光学器件的微弱信号探测器、机械组件中的高精度振荡机械组件、自动化器件中的机械臂和晶圆。2021年向境外采购原材料金额为2.89亿元,占采购总额17.5%。2019年至2021年,向美国采购的原材料合计总额为 4.63亿元,占境外采购金额比重57.5%。


华大智造尚无法撼动Illumina、赛默飞的地位,只能吃到很小一块蛋糕。2019年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仪业务,占全球测序行业上游市场份额约为3.5%。最大挑战在于,从CG公司继承的技术,能否依靠自研能力迭代,不被时代抛弃。


2.jpg

据第一财经


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宏广指出,中国在生物领域与美国的差距比信息领域还要大,短期内难以迎头赶上,目前没有一个生物技术企业可以让美国切实感受到竞争压力,而且该领域的高端仪器,生命科学领域的医疗器械、实验动物也多是从美国进口。


扎心了,王教授。


在高端领域,我们对美国及其盟友的供应链依赖存在风险。美国政府无法过多干预企业的市场行为,但有能力限制卡脖子技术的出口。


科学仪器


根据美国化学会旗下期刊发布的 2018 年全球仪器公司榜单,TOP20 全部都是海外企业,其中,美国有8家,日本5家,德国和瑞士各有 3 家,英国一家,中国没有一家企业上榜。


2019年,我国分析仪器产业规模约650亿元,多数产品自美国进口。据第一财经数据,2016至2019年,我国采购的200万元以上的科学仪器中,质谱仪、X 射线类仪器、光学色谱仪、光学显微镜的国产设备比例不足 1.50%,其中,3年间,没有采购一台高端国产光学显微镜。


手术机器人


卡脖子侮辱性有多强,听达芬奇告诉你。


2006年,北京301医院引进第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长达15年没有本土竞争对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国大陆的销售价格均较全球平均价格有较大幅度提高,单台售价约 2000 万元~3500万元,机械臂耗材单把售价约5万元,一次手术使用3-4把,使用 10 次后需强制性更换,折算后单次手术耗材价格约为 1.5万-2 万元,每年维护、保险费用约150万元,最终导致开机费高达3万—6万元。


手术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天智航为确保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具备影像导航的精确性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的稳定性,光学跟踪相机和机械臂最终来源于加拿大和丹麦,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两项原材料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35.75%、32.61%和35.74%。骨科手术机器人中,特别是具有力感知、力反馈功能的机械臂,受高性能电机和减速器、关节内力矩传感器的限制,进口依赖度非常高。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底层核心元件(视觉成像芯片、微型直流精密电机)和高性能原材料(高强度航空铝、超硬医用不锈钢以及高韧性聚氨酯封皮)仍需依赖进口。威高妙手-S腔镜手术机器人,主操作手采用美国SensAhle公司研发的Phanton Desklop(串联力反馈设备)。


电生理


电生理领域也被卡脖子,国内房颤消融术费用,甚至远高于美国,原因是市场被美系三巨头垄断,国产厂商无法生产部分核心部件。


高密度标测导管:配合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实现高精密度信号标测和快速建模。市场由强生、雅培及波士顿科学占据,国产厂商尚未有同类产品上市。


压力感知磁定位灌注射频消融导管:配合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为临床提供导管与心腔内壁接触的实时力值,实现精准消融。心房壁薄,对压力感应需求大。市场由强生、雅培占据,国产厂商尚未有同类产品上市。


培养基


2020年,三大进口厂商赛默飞、丹纳赫和默克,占据国内培养基64.7%的市场份额,而在应用于抗体药物、蛋白药物的中高端培养基市场,占据81.4%的市场份额。


在纯度、残留物、储存期、批次间一致性上,国产与进口存在差距。应用于抗体药物、蛋白药物的培养基严重依赖进口,赛默飞Gibco是最大的供货商,产品均价200元-300元/升,国产均价约100元/升。应用于细胞及基因治疗的培养基主要依赖进口,多数源于赛默飞Hyclone、Gibco,定价很高,均价3000元-4000元/升。


培养基配方包括数十种氨基酸原料,对纯度、杂质含量、细菌数要求较高,部分品种只能采购进口品牌。2021年,奥浦迈进口氨基酸占氨基酸采购总额的比例为38%。


生物工程


国内单抗生产采用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占比超过70%且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一次性新增市场。不过,国内生物反应器规模普遍不超过2000L,容积产率低于5g/L。而国外发达国家药企单个发酵罐规模在10000L以上,甚至达20000L,容积产率一般可达5~10g/L。国内厂商主要以供应不锈钢生物反应器为主,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布局相对早期。


一次性生物反应设备及关键试剂耗材对进口有较大依赖,而且整个生物科技供应链中的核心或高端装备、试剂、耗材仍然以进口为主。


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上游核心元器件和部分高端零部件仍以进口供应为主,其中CT领域技术差距最大,CT球管技术壁垒最高,除GE、飞利浦、西门子可以自产球管外,全球独立的CT球管厂商主要包括美国Varex和Dunlee(2001年被飞利浦收购)。


联影在供应链上相比其他国内企业已很出色,中低端零部件基本实现自主可控,但生产 CT 产品用的球管、高压发生器、轴承和滑环,生产MR磁体的液氦,生产XR产品用的X射线管、高压发生器和平板探测器,以及生产RT产品用的磁控管以外购为主。


人造血管


人造血管,这种上世纪50年代国外已研制成功的介入耗材,还未实现国产化。


人造血管多次出现供应危机,因为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迈柯唯、泰尔茂分别把控70%、20%市场份额,剩下10%市场份额由戈尔、巴德、贝朗、Jotec GmbH、LeMaitre Vascular、Perouse Medical、Nicast分割。受制于外,2019年,国内人造血管供应开始很紧张。


上游高分子材料第一个卡脖子,用于小口径人造血管的聚氨酯类材料、用于血管组织工程基布的具有良好生物性能的可降解材料,国内发展水平落后。


我国生产的聚四氟乙烯(PTFE)大部分为通用型,质量不高,属于中低端产品,在高端产品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ePTFE人造血管、医用缝线和心脏补片在国内尚无大规模工业化产品问世,主要依赖进口,价格较为昂贵。我国每年进口PTFE6000吨左右,与国产价差3500 美元左右。


我们也应该大力扶持生物技术、生物制造,使本土企业依靠自我造血持续创新,逐步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高端供应链自主可控。


「新闻时讯、深度评论、咨询报告、线上直播、学术会议... 一键获取!

找工作、招人才、查数据、找供应商、悬赏交易、信息发布,点击药智网,一网打尽~」


分割线.png

责任编辑:八角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