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上市公司财报揭露的真相:二季度CRO市场繁荣是“假象”

导读:被滞后的下行周期:二季度美国需求或已大幅下滑。

上半年,虽然海外CRO企业表现普遍不错,业绩与在手订单都在持续增长,但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却依然感到焦虑。


在所有CRO二季报的电话会议中,华尔街分析师们几乎都问到了一个问题:生物科技行业的融资额在持续下滑,这会对公司造成什么影响?


二级市场的情绪,会传导至一级市场;一级市场不断下滑的融资额,也会反馈到CRO行业上,这并没有什么问题。


实际上,市场需求下降的现象已经发生。


只是,CRO公司在财报披露的新增订单数据,存在“延迟效应”,不能即时反应市场动态,造成了CRO行业当前依然需求旺盛的“假象”。


Medpace公司便在二季度电话会里表示,虽然其“新增订单”数据不错,但二季度真实需求同、环比均下降50%左右。


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 01 /

资本寒冬下的CRO:

业绩逆势上涨


2022年上半年,全球生物科技行业经历了最惨烈的熊市之一,让不少Biotech陷入裁员困局。但这,似乎并没有对CRO公司造成冲击。


就拿国内头部CRO来说,药明康德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8.52%,扣非净利润增长81%;康龙化成暂未公布财报,但业绩预告也不差:预计营收同比增长39%—42%,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0%。


而在海外,IQVIA等巨头以及Medpace等小玩家,业绩也依然在不同程度的往上走。IQVIA表现稍差,但也增长了3%以上,Medpace营收增长比例则超过20%。


相比于业绩,CRO公司们还在增长的“未执行的合同金额”(合同负债或积压订单),则给了市场更大信心。因为相比于当期业绩,这才是观察行业景气度的先行指标。


对于CRO来说,订单的消化需要一个周期,因此新签订的合同都会以“合同负债”或者“积压订单”的形式在财报中得到体现。


若行业景气度较高,新增合同大于消耗合同,“未执行的合同金额”必然持续走高;当行业需求下滑,在手订单逐渐消耗,而新增订单未增加,这一数字必然变小。


根据这一指标来看,上半年上到IQVIA,下到Medpace依然是“忙不过来”。如下图所示,两家公司的积压订单还在持续走高。


640.png


看起来,在整个生物科技行业融资额大幅下滑的当下,CRO们却依然能独善其身。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实际上,CRO们并不是没有受到影响,实际上,这一情况或许已经发生,只是尚未在上市公司财报中得到体现而已。


/ 02 /

被滞后的下行周期:

二季度美国需求或已大幅下滑


具体原因,要从CRO订单获得的步骤谈起。


通常来说,CRO获取一个新业务,大概需要经过三个步骤:药企发布临床需求,CRO公司跟进取得初步联系;药企开始公开招标,众多竞标的CRO中某个幸运儿脱颖而出;该幸运儿与企业敲定最终合同细节,该合同正式在CRO公司财报中得到体现,成为“未执行的合同金额”的一员。


大部分CRO企业并不公布“初步订单数量”(第二个环节),仅公布最终敲定的合同数据(第三个环节),最终导致会延迟在财报中体现。


因为从时间跨度上来看,从第二环节到第三环节,可能需要2到3个季度。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订单火爆真相并不客观:


这只是2到3个季度前初步竞标的订单,在这一季度落实罢了。


这也意味着,通过“新增订单”与“订单出货比”数据,我们或许会得出CRO行业依然景气的结论,但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


这一点,Medpace是最好的例子。正如上文所说,根据二季报,该公司订单依然在新增,但实际上Medpace未来的增长已经遇到了障碍:


根据Medpace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二季度其第二环节的“初步订单数量”已经不忍直视,同比下降45%,环比下降42%。下游需求疲软的真相,可能会在第四季度在其财报中开始显现。


显然,这不会是Medpace一家CRO公司面临的遭遇。


/ 03 /

下行周期中的另一大隐忧:

订单被取消


一切都难逃地心引力。


如今,大部分Biotech显然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根据摩根士丹利预计,2022年,美股大约三分之一的生物技术公司将需要融资。


但随着融资窗口逐渐关闭,生存都成了问题,自然也没法顾全大局扛下所有。砍掉原有管线,已经是全球生物科技公司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这在国内都已经有所体现。不久前,三叶草生物便停掉了除新冠疫苗之外的所有管线。


砍管线对于医药公司来说并不难;但对于CRO公司来说,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这意味着此前签订的合同可能“烂尾”,效益大幅打折。


正如上文所说,整个临床订单的消化需要一个周期,而合同金额通常根据进展分期付款。


对于医药公司来说,提前终止合同既没有太多额外成本,只需结清已产生的费用即可;也不复杂,通常只需提早通知CRO即可。


根据IQVIA财报,其客户如果提早30到90天通知客户,便可以取消现有合同;而根据Medpace财报,其客户更是只需提早30天通知即可,并且可以在任何阶段发生。


医药企业可以及时止损,但CRO或许要承担更多费用。正如IQVIA所说,他们可能有道德义务,自费完成或结束临床试验。


很显然,身处行业下行周期,CRO公司原有订单被取消的压力并不小。


而这一情况正在发生。在今年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另一家美股上市的CRO巨头ICON便谈到,二季度客户取消订单的情况已经略有上升。


新增订单将会减少,原有订单又有可能被取消,CRO公司容易腹背受敌,也难怪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对于融资收缩这一问题尤为关心。


对于华尔街分析师们的疑惑,CRO公司也都给出了回复。在电话财报中,各家公司都表示,不管环境怎样恶劣,都有应对之策。


那么,这一轮资本寒冬,究竟会对CRO公司带来多大影响呢?


「新闻时讯、深度评论、咨询报告、线上直播、学术会议... 一键获取!

找工作、招人才、查数据、找供应商、悬赏交易、信息发布,点击“药智网”,一网打尽~」


分割线.png

责任编辑:八角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