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进阶之路”,走向何处?

导读: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行业的目光。

一边要顶住跨国药企的威胁,一边又要提防虎视眈眈的Biotech,本土传统药企如何在寒冬中实现转型升级?


作为本土医药企业的代表恒瑞医药,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行业的目光。


6月6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为提升公司资本运作能力,做深公司产业布局,拟与控股子公司盛迪投资、恒瑞集团签署协议,共同发起设立合伙企业。恒瑞医药和恒瑞集团作为有限合伙人(LP)分别出资10亿元,持股比例分别为49.75%。


公告称,投资基金将围绕医药健康产业开展股权投资业务,投资医药健康领域优质企业,重点关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研发,打造培育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和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创新投资平台。


此举被看成是恒瑞加速BD的重要体现,而且在市场低迷情况下,也是出手“买买买”的好时机。


Biotech的寒冬

大药企的捡漏时刻?


自从2021年医药行业进入资本寒冬以来,本土大药企虽然也遭遇了重重打击,但与Biotech相比,日子还是要好过许多。


去年一级市场上,中国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的投融资数量创下了5年新低。截至12月中旬,累计融资额只有451.57亿元。同样,在二级市场上,破发也成了港股18A的常态。


因此,想从市场上融到钱搞研发已经变得不容易,裁员、卖身、砍管线或许将成为众多Biotech新的生存法则。


就在6月5日,三叶草宣布暂停3个临床管线投资,优先把所有资源配置给新冠疫苗项目。简单来说,就是公司钱不多了,要砍掉其他管线,把剩下的钱用在刀刃新冠疫苗上。


其实不止三叶草,国内众多Biotech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甚至有些更加严重。


根据2021年年报数据统计,已经有Biotech现金储备撑不起1年的研发投入,另外,还有22家Biotech现金储备5年内将“烧完”。


这种情况下,与捉襟见肘的Biotech相比,传统大药企拥有充足的现金流,不仅无需担心生死,而且也不用到处募资来支撑研发,拥有更多“试错”的机会。


需要指出的是,寒冬中的Biotech普遍估值偏低,大药企往往能以最优惠的价格拿到具有重磅潜力的管线,也被视为“捡漏时刻”。


因此,此时恒瑞医药以超20亿元设私募投资基金,关注医药健康产业,被业内视为出手的好时机。


其实早在2016年,恒瑞就开始布局医药行业股权投资,通过控股子公司香港奥美健康管理公司认购基金份额,该基金在健康产业领域,包括药品、生物技术、医疗企业、健康服务和其他健康相关的领域等对相关企业进行私募股权投资或二级市场的投资。


2020年,恒瑞还与江苏天汇红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杭州泰格医药等机构共同签署了《连云港医药人才创投基金合伙协议》。据了解,该基金投向早期项目的金额将不低于基金总规模的65%。


布局出海

设立海外子公司


在国内医药行业日趋“内卷”的情况下,“出海”也成为了传统药企最重要的一步棋,恒瑞也不例外。


5月18日,恒瑞医药旗下一家新的全资子公司Luzsana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亮相,将业务范围扩大到国际市场。此举意味着恒瑞在国际化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新成立的Luzsana,CEO是Scott Filos,曾任默沙东全球市场准入和定价主管;运营总裁Jeff Crowther曾在韩国药企工作;首席医学官Joseph Eid,是默沙东K药早期医疗事务策略的关键人物。


在恒瑞的公告中,Luzsana被定位为一家以全球为导向的创新药物公司,与恒瑞共同开发药品并在北美、欧洲和日本进行商业化。除美国之外,Luzsana还在瑞士巴塞尔和日本东京拥有团队。


Luzsana最初选择了11个高潜力候选项目,8个肿瘤项目和3个非肿瘤项目,涵盖了从临床前到III期临床阶段的所有发展阶段。据悉,Luzsana将作为恒瑞医药产品开发和商业化的全球合作开发伙伴,半独立于恒瑞医药运营。


实际上,Luzsana并不是恒瑞第一家海外公司。此前,恒瑞已在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地单独成立多家子公司。2021年,恒瑞又在瑞士和波兰分别开设两家海外子公司,专注于创新药物研发。


有业内人士猜测,恒瑞此次单独成立公司,虽然和此前出海差别不大,但不排除未来分拆、融资和独立上市的可能。


其实,不单是恒瑞,国内其他传统药企,如石药集团、齐鲁制药、海思科等,纷纷选择以投资子公司的方式在海外进行拓展创新。


孵化创新,破局转型


除了上述事件外,恒瑞最近的另一个动作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5月8日,恒瑞旗下瑞石生物完成近1亿美元A轮融资。这是恒瑞医药于2018年初投资1亿美元孵化成立的一家专注创新药的公司。


瑞石生物拥有JAK1抑制剂、BTK抑制剂、RORgt抑制剂等4种在研新药,均属于国家I类新药。同时,恒瑞将非肿瘤管线的创新产品研发也整体打包给瑞石生物。


按照孙飘扬在交易相关稿件中的发言,本次瑞石生物对外融资,也是“恒瑞在模式创新方面的有益探索”。从实际情况看,恒瑞将辛苦孵化的瑞石生物放手出来获取融资,也是其在困局之下进行的众多尝试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恒瑞旗下共拥有20多家子公司。2021年,恒瑞又新增了5家子公司。


以孵化形式从大药企分离出来的公司,与其他初创型Biotech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更多的资源,风险要低很多,而且成长速度更快,有更多的“试错”机会。


金瑞斯成功孵化了传奇生物和蓬勃生物,科伦药业孵化了科伦博泰……行业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


近年来,带量采购常态化、医保谈判“双通道”、药物研发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等多项政策,也在倒逼着国内传统药企向创新转型。但传统药企如何搞创新,究竟该怎么做,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孵化创新型子公司不失为一条新路径。


总而言之,对于恒瑞医药等传统药企来说,能不能适应时代变革,顺利实现转型升级,不仅是一个深刻的命题,更是一场极大的考验。进军海外也好,孵化创新也罢,最终都是一场综合布局的“大考”。


药智.png

责任编辑:八角

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