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琴:提高淋巴瘤新药临床试验设计的合理性

导读:临床试验是一种责任。

应主办方邀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副主任、院长助理宋玉琴在“首届中国(苏州)太湖医药创新大会”上做了《提高淋巴瘤新药临床试验设计的合理性——北肿经验》的报告,本文系根据报告内容整理,并经报告人确认。


“临床试验是一种责任,它虽然涉及实验研究者个人的某些利益,但我觉得所谓的名与利不是最重要的。投资人投入巨额金钱,科研人员呕心沥血,开展浩大的“淋巴瘤临床试验”工程,研究出药物交到我们手上,我对此负有“沉甸甸”的责任,时刻感觉泰山压顶(压力倍增)。如果各个中心之间还要“争名夺利”,仅仅考虑个人问题就显得格局太小、胸怀不够!”


——宋玉琴


-01-

减少设计与操作中的失误


如何减少临床试验中的设计与操作失误?答案是在尽可能保证研究速度的情形下、确保提高研究质量、尽可能降低失败率。毕竟每个申办方和每位研究者都想跑的更快一点,更早抵达成功的“彼岸”。


如同把试验室刚诞生的婴儿交到合作方乙方手里,甲方其实特别担心CRA、CRC和研究者、科研护士等是否会善待这个“婴儿”——新药能否顺利上市。例如,淋巴瘤属于特别小众的肿瘤,但成功率很高,适宜做很多种新药的临床试验,也已经出现很多成功案例。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的核查通过率是100%,所做的临床试验还没有核查失败的案例。截止到2020年底,已经成功通过了16项国家药监局核查。我们也接受过美国FDA、中国台湾药监局的核查,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下临床前、一期、二期研究的主要注意事项,希望通过几个案例,解读通过核查的关键步骤,减少设计与操作中的失误。


临床前研究不容忽视,要做足功课,投入更多精力,才能保证后续试验的成功率。研究人员不仅应掌握淋巴瘤相关的充沛的临床专业知识,还要及时了解新药在淋巴瘤临床研究的全球会议信息,尤其是失败的信息,避免重蹈覆辙。


如果无前人经验可以借鉴,也可以通过CDX模型甚至是PDX模型,在临床前进行充分验证和评估。而在临床试验正式开始前,申办方应该要充分了解临床信息,和研究者在建立良好沟通基础上开展后续步骤。尽管这个过程可能需要磨合,但是对于后续试验的顺利开展、避免走弯路非常重要。


北大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在临床一期研究阶段,会非常慎重,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失败率。首先不要着急,欲速则不达,张弛要有度。今天递交方案,明天后天入组,三四个月后成功结束,这种事情基本上不会发生。


毫无疑问,剂量爬坡阶段是新药研发全程中的限速步骤,安全性是首要问题,一旦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便来不及止损,因此宜缓不宜急;此外,如果加快入组速度,其实可尽量选择广谱或者多种瘤种,比如很多实体瘤患者有很大需求,入组意愿非常强烈,这样就不必仅仅限于淋巴瘤或其他血液肿瘤。


另外,一期临床研究阶段,PK/PD是重要研究目标,对血样的抽取、处理和保存,有极高要求。建议申办方及相关人员,应该对研究场地进行实地勘察,与合作方进行沟通,尽量关注每一个细节。


比如,取血到离心和冻存的整个过程,是否跟预想的时间间隔和条件相同?应该实地走一遍流程,观察血样处理是否及时,转移、保存等不会出现错误,尽量减少失误。血样处理这一环如果出现差错,对整个一期试验的破坏力无法估量,甚至导致试验彻底失败,使所有努力付之一炬。


作为临床试验研究者,我们一般会在剂量爬坡阶段,就会和申办方沟通,确认该药未来的注册研究是单药还是联合用药。如果是单药,在安全性允许的情况下,可能剂量会爬得更高一些;如果是联合用药,就需要明确其可能联合的药物是什么,并留有联合用药的剂量余地。


临床二期注册研究,速度与质量都是关键要素,二者并重。因为是关键注册研究,必然要涉及核查,因此,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就应该和主要研究者沟通细节问题,最大可能避免错误和失误,并确定临床操作实施简便合理的研究方案,减少在后续入组过程中不断修改方案和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和知情同意书修改次数越多,版本越多,临床研究过程中越容易出现失误,而且也会影响研究进度。


在入组病例数上,要留有足够的余地,因为各个中心在把握入排标准方面可能有所偏差,而不同核查专家对方案也有理解差异,因此在停止入组之前,一定要对已经入组的病例,再进一步确认入排标准和病理复阅,确保有足够的病例数符合入组标准,再终止临床入组,为顺利通过核查留有空间。


此外,在临床试验的全过程,一定要留有文字记录,包括患者既往治疗的背景资料和当地医院的治疗记录,均应该存档,确保做到核查时有据可查。此外,入组的病人要尽可能接近于真实世界的疾病特征才好,避免选择偏倚,这样通过核查、药品上市时才更有说服力。


-02-

如何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


淋巴瘤属于特别小众的肿瘤病种,在中国恶性肿瘤发病谱中大概位列第8-9位,但是在这个领域的新药研发却非常多,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很多新药在淋巴瘤的有效率相对比较高,成功获批上市的概率也就比较高,根据美国FDA的统计,淋巴瘤新药成功率远高于一些实体瘤。


而北大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作为国内最早和唯一的淋巴瘤专科,淋巴瘤的IND注册研究也就非常多,牵头的I期和II期IND注册研究项目甚至超过实体瘤专业。同时,研究者发起的淋巴瘤研究也相应增加很多。


如此以来,如何严格控制临床研究的质量,确保临床研究高质量平顺的推进,就成为淋巴瘤科医护技团队面临的重要考验。一方面团队建设需要人力物力的大力投入,另外,团队管理流程也极其关键。并非参与的人员越多越好,而是责任到人,职责分明,流程清晰,环节把控。


北大肿瘤医院淋巴瘤科的临床试验架构采用三级管理模式,除了PI,一个临床研究项目由Sub-I一线和Sub-I二线共同管理,但是又各司其职。既确保临床研究全过程中有专职人员管理,又能减少失误。另外,在患者筛选过程中,有专人负责全科室临床试验的筛选,避免患者遗漏临床试验,也避免患者失去最佳最合适的临床试验。同时,在每个入排标准的筛选环节都确保专人管理,避免任何失误。


在临床研究全过程中,还有很重要的一个难点是所有申办方和研究者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就是CRC、CRA甚至申办方负责人员的变动太快。从一期研究到二期关键注册研究结束,再等待审批前的核查,往往历时5-10年时间甚至更长,这个过程中一定会面临很多的人员变动,这也是无解的问题。


作为研究者,无法把控自己研究团队之外的人员变动,能够做到的就是尽量确保自己内部团队人员稳定,同时每个研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都责任到“自己”人,换句话说,就是每个环节都有自己团队人员盯住,尽管付出会更多,在繁重的日常临床工作之外,又增加了大量工作量,但是这是确保未来核查顺利的最有效措施。


-03-

结语


在临床试验过程中,申办方和研究者,就像甲方与乙方,当然还有中间服务方,从开始时的“相识相知、浓情蜜意”,到贯穿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相爱相杀、争执不下”,期间有很多的矛盾与纠结,但是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希望一个新药能够顺利完成临床试验,顺利获批上市,造福更多的患者。


要想推进顺利,避免失误,减少阻碍,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加强沟通:从试验开展前期,甚至临床前研究,从CDX和PDX模型开始,就应该进行有效沟通,基础研究人员和临床研究者,运用自己擅长的专业知识,充分沟通,才能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摩擦”。


而我本人作为研究者,作为乙方,特别希望能够尽可能提早见到申办方,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增进彼此了解,清楚他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目标是什么,有利于后期合作,提前就临床问题提出疑问困惑,这样才可以在临床研究的过程中,尽可能提高成功率,减少因沟通不畅造成的失误。


药智.png


责任编辑:八角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