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出海”,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机遇何在?

导读:集群创新才是未来的方向

自2016年以来,我国创新药利好性政策陆续出台,创新药审批加速,以抗体药物为代表的生物大分子药物热度持续增高,一批生物药企逐步崛起,在医药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同时,各省市陆续建立多个创新型生物医药园区,通过资金扶持及人才引进等方式,带动区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省级以上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已超过500 家,新药研发产业链正逐步向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聚集和延伸。


如今,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进入新一轮竞争高峰期,如何破解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实现科技创新与转化?如何建设创新生态体系?未来中国医药产业又将迎来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呢?


图片1.png

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理事长、生物医药园区发展联盟秘书长芮国忠


9月18日,“2021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六届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邀请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理事长、生物医药园区发展联盟秘书长芮国忠,做了题为《中国生物医药园区创新生态发展》的报告。


生物医药创新进入"硬科技"时代

未来有哪些新的发展机会?


近年来,颠覆性的技术在不断地突破,包括生物医药在内,已进入了“硬科技”时代。


芮国忠提出,在新时期和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未来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将伴随医改深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四大核心趋势,实现"质"的全面提升。他强调:“这个变化是从过去的强调数字化,到现在更多强调质量。”


  1. 自主创新∶创新药优先审批、药品医疗器械审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利好,推动创新药械的自主创新获得快速发展,涌现了一批本土优质企业,

  2. 国际合作∶国内进行国际多临床中心临床试验的政策推行,和一带一路国际化合作战略的推出,将推动本土企业走出去、引进来。

  3. 仿制(进口)替代∶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政策的落地,促使本土企业提升产品品质,与国际接轨,以质量为驱动抢占市场;加快推进医疗器械国产化工作,实现国产医疗器械的腾飞。

  4. 集群发展;在国家政策,以及市场、资本等多种利好因素驱动下,全国生物医药园区(基地、药谷、科技城、创新示范区)发展方兴未艾。


借力园区,“抱团出海”


在新的格局下,我们面临着新的命题。


一方面,我们需要发展硬科技。芮国忠指出:“硬科技领域的突破,不能靠单个个人或者单个企业,未来的创新一定需要集成的创新。”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扩大产业链规模,走向国际化。“虽然我们已尝试“走出去”多年,但单靠一个企业,一个行业走出去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还是要抱团。”芮国忠说道,“我们可以一起抱团出海,背靠强大的国家支撑,去争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些走出去的企业既可以设立园区,也可以做企业,或许我们的国际化应该这么走。”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省市陆续建立了多个创新型生物医药园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呈现出以环渤海和长三角为主体,大湾区、中西部(武汉、成渝)地区快速发展的格局,各区域发展特点和优势不同,各区域内分工日趋明确。


现在产业园区发展已进入5.0的时代,强调高活力的创新生态,高能级的特色产业,高水平的开放协同,高品质的产城融合,高效率的治理体系。


国家和省级生物医药园区已成为推动区域和我国医药经济发展重要支柱和创新创业高地。截至目前,全国有国家级高新区168家,国家级经开区219家。在这168家国家级高新区里,生物医药的产值大概占到20%以上,国家级高新区里面,生物医药已经作为绝对的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省级以上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已超过500 家。这500家的产值大概在30个亿的规模,平均一平方公里2万亿产值。据测算,2020年国家级园区贡献了全国生物医药产业总量近60%。


合作共赢,产业集群效应初现


创新系统或者创新体系,是要生态的重构,是以产业集群或者生态系统去强调的,相互之间形成强强的关系,而且要形成网络,不是简单的数量堆砌,一定是要互动,合作共赢的系统。


芮国忠认为:产业集群是园区发展产业最好的组织方式,真正高质量的发展一定是创新的集群,产业链集聚,生物医药一定要通过创新集群去搞产业集群。


截至2021年,科技部认定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共4批,其中生物医药产业集群29家。


芮国忠还详细分析了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发展六大关键成功要素:多样化的资金支持、产学研综合发展、国际化合作、优越的营商环境、产城融合发展国、创新的管理模式。


最后,芮国忠提出政府引导,协同共治、强链补链,融通发展、全球一体化发展、强化规模、价值再造的生物医药园区创新生态发展趋势。他认为园区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在强调产业规模的同时,也要强调产业的效益。要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还要产生效益,实现政府、服务机构、资本、科学家共赢。


药智.png


责任编辑:琉璃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